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美国妈妈”情结云南爱心助孤 如影随行(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12:06 云南日报
“美国妈妈”情结云南爱心助孤如影随行(图)
  从3月10日张春华一脚踏进昆明后,本报记者就一直跟随着她的足迹:11日,她去看望了西山慈善亲子学校的52个孩子;16日,她再次到西山慈善亲子学校,为52个孩子送上专门购买的相关书籍;20日,为了给将小学毕业的孤儿联系好学校,她的嗓子开始嘶哑了;23日,张春华赶往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寻找需要资助的孤儿……

  德宏:受助孤儿增加到400名

  3月28日下午,张春华从德宏回到昆明。说起这次寻找最需要帮助的孤儿经历,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但张春华的心情依然沉重。29日她跟记者谈起时,又忍不住流了眼泪:“那里的孩子真的好苦,温饱都还不能解决,更别说上学了。所以,我们将原定资助200名孤儿增加到了400名;还要再资助50万捐建一所学校,此次捐助由新华社云南分社参与监督。”

  在这个寻找受助孤儿的过程中,12岁的小莲(化名)最让张春华牵挂。她说,小莲父母双亡,也没有爷爷奶奶,只有一个亲哥哥,还有一个伯母。哥哥因为吸毒被强送在戒毒所,小莲一个人住在政府帮忙盖的竹编房子,除了一张床外,只有一张破桌子和一把旧凳子是用来做功课的。与张春华同行的上海蒲公英民办学校的校长周树毅担心小莲会受哥哥的影响,准备把她带到上海上学,飞机票都买好了,但由于小莲伯母的极力反对,周树毅只好放弃要带她到上海的打算。

  昆明:52名孤儿不让她失望

  西山慈善亲子学校位于昆明市西山脚下的观音山小学里,从市区来的路不太好走,尘土飞扬,1个多小时路途中,张春华没抱怨过一句,只说:“以前的路更糟。”看到张春华后,孩子们高兴地围拢过来,一边跳一边不停地喊着:“张妈妈好。张妈妈,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张春华从小在孤儿院里长大,她最想看到的是孩子们快乐地长大,然后能有能力帮助其他更多的人。张春华笑着说:“孩子们很多,我没法记全了,但我会尽量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感觉到自己被重视。”不管是记住的还是没记住的,只要过来叫“张妈妈”的孩子,她都会亲昵地去抚摩他们的头,告诉他们要好好学习,还要有礼貌。

  据了解,西山慈善亲子学校去年9月1日正式开学,学校的52名孤儿中,有51个来自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的贫困村庄,是张春华和义工秦耀舜一个个亲自选来的,另一名孤儿则来自昆明西山区。

  张春华个人

  1997年,张春华的友人法云法师对她说:“张姐,云南丽江那边也有许多孤儿,你能不能也去帮帮他们?”1998年,长江水患赈灾后,张春华来到了云南,看到丽江大地震后留下的孤儿特别需要帮助,她得到妈妈联谊会理事会的同意与支持,在美国募款帮助这些孤儿,结下了她的云南情缘。

  尽管也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但并没有减少张春华在云南助孤的热诚,每年她至少要来云南两次,看望受“美国妈妈”们资助的孤儿。

  张春华说:“海外的华侨虽入了美国国籍,但毕竟是同文同种的炎黄子孙,血浓于水,大家深切关怀这片土地,我们的力量有限,仅能为祖国的慈善教育出点力,每次去大山里见到那些贫困孩子,我就想,自己有这个经济能力也还跑得动,在有生之年应该为这些孩子多做点事。”

  只要地球上有家庭和灾难,就会有要帮助的孤儿,这是张春华助孤事业的动机。

  张春华,59岁。从记事起就没有见过父亲;12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了宋美龄创办的华兴育幼院,她牢记母亲生前教诲:“等你有能力时也要去帮助孤儿。”后来她到了美国,有了钱,1992年成立了“美国妈妈”联谊会(以下简称“美国妈妈”),开始实现那个为孤儿办好孤儿院的梦想。

  “美国妈妈”联谊会是张春华创办的,是在美国新泽西州注册的慈善组织,成员由旅美侨胞组成。该会先后在中国台湾、内地的河北、新疆、云南等省分别进行了助孤、助学、助医等项目的捐助,受助孤儿1700余名。

  “美国妈妈”在云南的资助情况

  1998年底资助20名丽江孤儿至福州学习(实际支付了22名孤儿的费用);自1999年始,在云南资助成立丽江民族孤儿学校及育幼院、华坪儿童之家、西山慈善亲子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持续及阶段性的入校及分散受助孤儿800余名;捐建学校3所;捐赠教学设备及山区孤儿衣物46万余元人民币;资助先天性心脏病及残疾病童手术费用36.8万余元人民币;引进外资公司的捐助和美国教育专家的教育与文化交流。

  今年,“美国妈妈”联谊会除继续维持华坪儿童之家及西山慈善亲子学校,将再资助500到600名孤儿。张春华计划再办一个亲子学校,近日正在洽谈中;并将加强云南与美国的教育交流,帮助云南的学校与美国的学校结为姐妹学校,由美国学校邀请云南姐妹学校的校长及所属教育局官员赴美国考察学习,率学生互访,并帮助云南的姐妹学校在美国筹款捐建学校建筑及捐赠教学设备。

  张春华“小器”待己

  谈起到大山里选孩子的经历,张春华特别动容:“第一次到大山里选孤儿时,我一路上都在哭,看到一双双渴望温暖的眼睛,一下子就震撼了我的心灵,这也就是我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原因。”从此,不管是最舍不得她的先生,还是最疼爱她的南怀谨老师都没法说服她离开云南。

  张春华爬过海拔达6000米的农村,坐车时间最长的达20多个小时,每次都马不停蹄,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不知疲倦地寻找那些需要帮助的孤儿。有些村庄的村干部告诉她:“张会长,您是第一个来这里帮助我们孩子的人。”

  张春华含蓄自嘲:“虽然每次出门,先生都会给我不少钱,我却变得越来越‘小器’了。”她很节省,经常住15元一晚的家庭旅馆,出门坐公车或走路是家常便饭。她说,到贫困山区看得越多,就越舍不得随便花钱,只要想到我们能多省一块钱就可多给孩子一点帮助,在用钱的时候就会再三考虑了。在我们付出的同时,这些孩子面临的贫困也教育了我们要“知足、惜福,”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受益最大的是我自己。

  记者手记

  从3月11日开始,我在空余时间总会赶去见张春华,她的声音开始嘶哑了,她在四处奔波,不停地让别人明白她正在做的助孤事业。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执着于做好事的人。可很少有人明白她的动机,有人对我说:“她哪有这么多钱来捐助,真有那么好的人吗?”

  听到这些话,加重了我要把她所做的一切告诉世人的愿望。这个世界真的就有这么一类人,愿意用自己的大部分精力,去做别人永远没有勇气去做的事情。很感动她跟我说的一句话:“有时候我也很佩服自己,能30多年如一日地坚持做社会服务工作,自己想想也真的不容易啊……”

  接触过张春华的人都说她不容易,很伟大。其实她也是个平凡之人,她要的不是赞美而是对慈善事业的理解与支持。她说:“即使妈妈联谊会只是助孤事业中的一小股清泉,只要我们坚持不断地注入,清泉就能汇聚成为推动社会善良风气的一股清流,带动中国的慈善事业朝正面发展。”

  本报记者 谭江华 摄影报道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