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琶洲桥收费催旺东圃桥 上班族每月可省132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8日10:58 金羊网-新快报

上班族每月可省132元,东圃桥十来天就增收50万元

新快报讯 (记者 熊剑锋 实习生 陈艳 通讯员 陈伟锵)在琶洲大桥收费以前,车主王先生经常开着他的富康车取道琶洲大桥前往天河软件园上班,自上月18日琶洲大桥开始收费以后,每天来回十元的过桥费让工薪族的他觉得平添了一笔不小的负担。但是最近,王先生成功地让每月220元的过桥费减少到了88元。

每天省六元多花十几分钟

王先生告诉记者,最近他听从一个朋友的建议改走环城高速的东圃大桥,按照环城高速公路的收费标准,王先生每次过东圃大桥只需交2元钱。每天两趟一个月下来只需120元。现在他每天从新洲立交桥收费站上环城高速,途经东圃大桥,然后从东圃立交收费站下高速,接着走黄埔大道到自己的单位上班。王先生说,虽然多走了一些路程,但是东圃大桥与琶洲大桥相距仅数百米,消耗不了多少汽油,而且由于两座桥之间的黄埔大道通行较为顺畅,因而不会延误多少时间。王先生说,每天路上也就多花十几分钟而已。

东圃桥增收50万元

王先生仅仅是最近数万名避开琶洲大桥改走环城高速东圃大桥的众多车主之一。环城高速东圃和新洲立交桥收费站的工作人员表示,最近十几天以来,据粗略统计,东圃新洲两站共计增加车流44000辆,路费收入增加50万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环城高速其他收费站并没有出现车流量大量增加的情况,这说明很多车主从这两个收费站上下高速公路主要是为了从东圃大桥过河。现东南西环高速公路公司已在这两站增加人手,增设收费通道,以保证交通顺畅。

新洲站四类车增两倍

环城高速公路的主管单位东南西环高速公路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琶洲大桥从上月18日开始收费以来,由于其收费标准较周边高速要高,因而司机纷纷改走和琶洲大桥相距数百米的环城高速(东环)东圃和新洲两站,导致这两站的车流和收入激增。其中以四类车增幅最大,两站合计增幅达74.37%,新洲站更是高达222%。

东圃桥车流量远未饱和

那么东圃大桥现在的车流量是否达到了饱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假设以前琶洲大桥没收费之前所有走琶洲大桥的车辆都改走东圃大桥,东圃大桥的车流量也不会达到饱和。

据介绍,在琶洲大桥收费以前,东圃立交桥入口处每天的车流量大约在13000辆,出口的车流量大约为10000辆,现在这两个数字大约分别增长了2000辆左右。这位负责人还说,虽然走东圃大桥的车流辆有增加的趋势,但是由于过河的车流量相对稳定,所以不会无限增长,目前东圃大桥的通行情况良好,道路顺畅。

对于市民普遍关心的收费标准问题,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的收费标准是经过了广东省物价局的审批,在一定时期内不会轻易变动。

标准不同收费差一倍

据了解,造成琶洲大桥和环城高速收费区别这么大的原因在于它们的收费标准存在较大差异:琶洲大桥按吨数划一计算;而环城高速(东南西环高速公路)则是按轮、轴数和公里数划一计算。相对大中型车(三类车以上)而言,按轮轴公里数计算要比按吨数计算实惠。同一车型比较,琶洲大桥的收费标准要比环城高速高。同样是小轿车,走琶洲大桥要5元,而走环城高速东圃大桥只要2元,相差1.5倍,以集装箱车为例,大型集装箱车走琶洲大桥需交费20元,而走环城高速东圃大桥只要10元,相差1倍。此外,从东部进入广州的外来车还要缴纳广州市年票制次票,出于长远运营成本的考虑,司机更愿意选择走环城高速公路。

两桥收费对比
车类收费标准

(单位:元)

环城高速(东圃新洲路段(东圃大桥))

一类车 2轴4轮的小轿车、吉普车、的士头货车2
二类车 2轴4轮的面包车、小型人货车、轻型货车、小型客车3
三类车 2轴6轮的中型客车、大型普通客车、中型货车5
四类车 3轴6~10轮的大型豪华客车、大型挂车、20英尺集装箱车7
五类车 3轴10轮的双层大客车、重型挂车、40英尺集装箱车10

琶洲大桥

22座以下客车、2吨以下货车、机动三轮车、简易机动车、拖拉机5
21座以上50座以下客车、2吨至5吨(含5吨)货车10
51座以上客车、5吨以上至15吨(含15吨)货车15
15吨以上货车和各种集装箱车20

(侯颖/编制)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