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农民工打工亲历”激起城市回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8日12:37 云南日报

  今天,刘勇、朱远清、王艳等10位来昆农民工的打工故事就讲完了,“农民工打工亲历”系列报道自3月18日起推出后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市民们为这些打工者的奋斗和辛酸感动;单位和企业则用实际行动来响应对农民工的关心。每推出一篇报道,就有单位和企业愿意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10位农民工中的大部分人因此开始了在昆明的新生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组、云南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纷纷与本报联系,表示要与本报联动报道……

  市民 让昆明也成为他们的城市

  “地理上的距离可以丈量,但心理上的距离就不好说了。城市永远是一部分人的城市,不管你在马路边的工棚躺了多久,也不管你在高楼的脚手架上站了多久,心理上的‘疏离感’很难在媒体一片关注声中消弭。”从3月18日起就天天关注本报都市新闻·生活版“农民工打工亲历”系列报道的包应恩老人这样对记者说。这组报道推出后,每天都有不少市民致电、致信本报,他们都说“对农民工多点平等与关心”。

  家住昆明白马小区的李亚珍女士,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这个世界越来越冷漠,没有人愿意去倾听别人的心声,但晚报关注到了这样一群天天都能见到,却又被很多人熟视无睹的农民工真实一面,对她是一次心灵的洗涤;“世界很繁华,这些平凡的打工者却象蜗牛一样爬行着。”昆明同胜律师事务所朱律师说,每篇农民工的故事都不长,但从一个侧面写出他们打工路上的心酸,让他感动。他感动这些农民工简单生活背后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更感动晚报走进百姓,贴近生活的真情。

  农民工 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农民工刘勇没什么文化,他说他很“幸福”,没想到“一个在外漂泊的光棍”还有这么多人关心。他的故事登出的第二天,3月19日就有人主动找他联系工作。“当报社记者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有人聘用我时,我感觉就像做梦一样。”通过电话,已在曲靖上班的刘勇兴奋地对记者说。其他几个登上本报的农民工也在电话中表达了和刘勇相同的谢意:“要好好地做人,好好地工作,不辜负昆明热心人的关爱。”

  贵州凯里的老夏在南窑汽车站附近踩人力三轮车已6年了。3月18日下午,他看到了本报《农民工打工亲历》之刘勇的故事,“我流泪了,文章中的字字句句都是说的我的心里话。”他跑了两个报摊,买了10份当天的晚报,“我要把这些报纸带给一起打工的兄弟看看,让他们都知道,有人在关心我们。”在给记者的电话中,老夏很实在地说,农民工进城市打工的要求并不高,能按时发工资,不要长时间加班,城里人少投来一点轻蔑的目光,“能找个地方说说心里话”,这就够了。

  企业 纷纷提供就业机会

  刘勇、朱远清等农民工的故事一经报道,不少的企业纷纷表示愿意聘用他们。曲靖市西圆饭店的负责人付先生说,劳动是光荣的,劳动者最光荣,农民工靠自己的双手挣钱不是丢脸的事,社会应对他们多一点关心和爱。付先生当即表示愿意聘用刘勇,并立即派车将他接往曲靖。

  昆明市昆杰装饰装修公司的王杰看到陆达甫的报道后,决定聘用小陆。他打来电话说,进城的农民工很质朴,这种质朴在很多人眼里很憨很土,但就这种憨气反而是人间难得的真性情。

  媒体 欲与本报携手报道

  这组报道,本报记者以朴实的笔触来反映农民工真实的生存状态,区别于以往的爱心报道。正是报道中体现的这种平等意识和人文关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农民工打工亲历”推出后,央视《东方时空》节目组记者在网上看到了这组报道,立即联系本报:“这组报道实在,人情味重,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们恳请本报将这组报道的人物资料保留,在适当的时候“要好好给他们做一期节目,讲述一下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云南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位节目制作人也积极与本报联系,他说,这组文章朴实,让人感动、共鸣。他希望与本报联动,将这些打工者的故事用电波传遍三迤大地。

  吴治平(春城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