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北京:公益电影节开幕 公益电影快车提前上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9日07:20 新华网

  看电影圆了他的生日梦

  时间:4月6日下午2点

  地点:大兴行知打工子弟学校

  电影:《美丽的大脚》

  放映:北京青年宫放映队

  “我特别希望在14岁生日那天看场真正的电影,可我知道这也许是个无法实现的梦想,因此我没有向爸妈提出,不想让他们为难。”———大兴行知学校学生腾凯

  “农村看一次电影特别不容易,所以每次看完电影我都想,下一次看电影会是什么时候呀?”———六年级学生邵文鑫

  “我在北京虽然没有看过电影,可每当听到电影这两个字时,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在老家看电影的情景。”打工子弟耿丽敏对电影的“回忆”,在4月6日下午变成了现实。2005年北京青少年公益电影节“公益电影快车”,把电影大棚搭进她就读的大兴行知学校,给学生们播映的电影是《美丽的大脚》。

  生日愿望是看场电影

  腾凯是大兴行知学校六(1)班学生,今年14岁的他从小到大只看过三次电影。“第一次是在10岁的时候,在老家,我们家的胡同头上。还有一次,是爸妈回来给我过生日,恰好那天大队放电影,所以就把它当成父母给我的生日礼物了。”可是等腾凯第二天醒来,奶奶却告诉他,爸妈已经返回北京打工去了。

  腾凯第三次是在北京看的电影。他清楚地记得,那次是学校组织小学生去参观,到抗日战争纪念馆看的电影,“电影演的是人民解放军与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打仗的事情。”影片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对腾凯来说却是可遇不可求的,因为从此以后他再也没看过电影。

  “我特别希望在14岁生日那天看场真正的电影,可我知道这也许是个无法实现的梦想,因此我没有向爸妈提出,不想让他们为难。”前几天,腾凯在作文中,表达了这样的生日愿望。

  4月6日腾凯的生日愿望实现了。他和其他上千名打工子弟,像看西洋景似的围着电影大棚。当听说是要给他们放电影时,孩子们高兴地尖叫起来。几个小男孩还激动地互相推搡了几下,然后奔跑开去,喊叫着“放电影喽!”

  学生看电影也看放映机

  临时搭建的电影棚容纳人数有限,只可以让400多名学生坐在里面看电影。记者看到,许多孩子只好围在外面,等候出来一个学生后就赶紧进去一个。另外,尽管大棚里稍微有点闷热,但电影却把孩子固定在

  小板凳上。北京志愿者、山村小学生、拥挤的羊群……看着电影中的一幕幕,一位小学二年级的男孩悄悄告诉记者:“电影中的小学校就像我的老家。”

  在电影放映过程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坐在后面的许多学生,一边看银幕上出现的画面,一边回头看放映机。“电影就是从这里放出来的?”一个女孩低声地对旁边的小伙伴说,“今天一放学,我就跟我爸爸去说。”小伙伴低声回应:“是啊!那里面怎么就能出来山、人、羊呢?人怎么还能动呢?”

  一个班54个学生32个没看过电影

  大兴行知学校目前有1260多名学生,从学前班到初中都有,他们跟着打工的父母来自全国各地。对于这些生活在城市边缘的打工子弟来说,看电影已经成为许多人对老家的回忆。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老家放电影,我早早吃过饭,就端着一个椅子坐着。”六(1)班学生邵文鑫说,“来晚了的小伙伴甚至爬到树上,或者被父母架在脖子上。农村看一次电影特别不容易,所以每次看完电影我都想,下一次看电影会是什么时候呀?”五(2)班学生罗蓉家住山村,有一次在河边大坝上看了一场电影。“那之前我从来不知道电影什么样,看到白银幕时我直问那是什么。”

  上周,行知学校还就学生看电影情况做了一个小调查。五(1)班的54名学生中,从没有看过电影的学生竟然有32人,在看过电影的22人中,仅有6名学生是在电影院看的电影。在调查的100多名学生中,到北京后看过电影的学生不到1/3。

  孩子们有了美好的回忆

  大兴行知学校校长黄鹤说:“公益放映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同在蓝天下没有受到社会的歧视,让他们的童年也像其他北京的孩子一样充满了快乐。”

  谈起看电影,黄校长感慨颇多:“小时候不知道把《地雷战》、《地道战》等看过多少遍,尽管内容重复但留给我们的记忆却是美好的。可以说,孩子们因为看了这场电影,他们今后肯定会有一个美好的回忆,回忆的内容就是在学校里曾经看过什么电影。”

  看电影让我理解了父母的苦心

  时间:4月6日晚7点

  地点:石景山苹果街道青年中心广场

  电影:《考试一家亲》

  4月6日晚7点半,在石景山苹果街道青年中心的广场上,一场由付彪主演的《考试一家亲》免费露天电影呈现在近300名孩子和外来务工青年的面前,这是北京青少年公益电影节期间一项“公益电影快车”主题活动,在这天晚上,许多平时没有机会观看电影的外来务工青年完成了在北京的第一次“触电”。

  露天电影在“怀旧”中开场

  晚上7点10分,天色已经逐渐转黑了,但上千平米的中心广场上竖起的两根放映竿却格外显眼,一块十几米见方的黑边幕布被放映员熟练地挂了上去,在幕布近百米处,至今还让许多人为之好奇的放映机打开了它神秘的机盖,几位来自北京青年宫的义务放映员正在进行放映前的最后准备。居委会的大爷大妈们用三轮车一趟又一趟地推来了许多高高矮矮的座椅、马扎、板凳,一种别样的“电影”情结在观众心中油然而生。

  7点20分,放映的一切准备就绪。这次演出除了一部分社区居民和青少年外,主要的观众是外来务工青年,其中有服装厂的女工、建筑工地的工人,以及在北京读书的外地民办大学生。

  由于椅子有限,记者发现有些外来务工青年相互挤在一起,脸上却露出憨憨的笑,激动地等待着电影的开演。

  十分钟后,随着电影放映机“咔嗒”一声响,两盘胶片慢慢转动起来,光线直射到镶着黑边的幕布上,这场露天公益电影就这样在一种怀旧的“味道”中开场了。

  看完电影给爸爸打了个长途

  来自山东的服装厂女工部景丽今年24岁,这是她来北京看到的第二场电影。她告诉记者,第一场电影是在去年7月她生日的前夕看的,也是露天公益电影,片名叫《地雷战》。她还清楚地记得看第一场电影时人特别多,座位不够,有些观众还站到了自行车上。部景丽说,当时自己来晚了,挤在了最后一排,是踮着脚看完那场电影的。

  由于《考试一家亲》是一部轻喜剧片,部景丽看的时候,有好几次都忍不住哈哈大笑,但在笑的同时觉得心里也有一种酸酸的感觉。部景丽告诉记者,从电影中她看到了自己童年的一些影子,使她想起了父母,想起了自己上学时的叛逆,原来她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但现在她理解了,电影就像一面镜子,让她看到了成长中的自己。

  昨天,部景丽告诉记者,4月6日看完电影后,马上打长途电话给山东的爸爸,美滋滋地说:“我在北京看上电影啦!”同时,她还写下了一篇日记,记录了自己的感受:“在来北京之前,我曾一直告诫自己,来北京后一定尽量少跟北京人接触,免得让北京人瞧不起。快三年了,我发现北京人的热情和善良让我对这座大城市的距离感一天比一天减少。我又看电影了,又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家乡盼望放映员来的情景。在北京我没有感到孤单。”

  看电影让我成了志愿者

  今年刚满20岁的张纵宇,来自河北邯郸,在北京一所民办大学读书,父母都是下岗工人。这次看电影是他来京之后第一次。电影虽然是喜剧,但他和同伴却看着看着哭了,张纵宇告诉记者,这部影片让他想起了父母对他的好。

  张纵宇说,他非常喜欢看电影,因为从电影中能得到很多人生的道理和经验,同时也能唤起人们许多美好的情感。还没到北京前,他在家乡看了一部电影叫《离开雷锋的日子》,看完那部电影后,他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现在他一有空就去敬老院,帮助那里的爷爷奶奶打扫屋子。(邓兴军马辉 谭卫平)(来源:北京青年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