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寒亭“填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0日08:08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刘玉普 本报通讯员 徐化源 刘志伟

  建立和谐社会,填平城乡之间的“沟”是关键一环。早就听说潍坊市寒亭区在这方面的动作大,刚跨进4月的门,记者便来到这里看“填沟”。

  “饭碗”一样大

  都是干部,同样的级别,而且出力不少,但在乡镇工作比在城里每月要少拿几百元,这种现象寒亭同样存在,弊端也同样存在。自今年起,寒亭区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政令一出,欢声雷动,全区13个乡镇的干部和教师随着“鸡”年的到来,从此告别了“必保工资”,端起了同区直机关干部一样大的“饭碗”。

  随之而来的是“村官”们的喜事。过去吃百姓集资饭的375个村的1300多名村干部,也吃上了“皇粮”。什么叫和谐?省了老百姓的钱,基层干部们也满意了,这在农村就是和谐的具体体现。

  还有一件“小事”。农村老党员过去不受重视,而现在该区每年组织为农村老党员免费查体,全区2000多名60岁以上的农村党员不仅身体受益,而且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他们虽然不一定会说“和谐”这个词,但心里确实感到舒畅了。

  农民“三变”

  近日,寒亭区河滩镇党委会议室内外人头攒动,场面火爆异常,一场特殊的“相亲会”正在这里举行。来自镇内外的上千名农民排着长龙,接受落户河滩镇的16家企业的面试。不到一上午,就有近千名农民被“相中”。

  目前,全区农民正在进行着变工人、变民工、变市民的“三变”。三变的平台是龙头企业及小城镇对农民的吸纳作用。仅去年一年,他们便引进新上了10余家大型龙头企业,使40%的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来。另外,区里还多措并举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使其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蓄水池”。目前全区已建成10个各具特色的新型小城镇,就地吸纳农民5万多人。

  有“水”先解百姓渴

  寒亭北部靠海,地下水缺乏,南部大多也是贫水区。解决水的问题,成为区里的要务之一。他们筹资5000多万元完成了“引峡济寒”工程,将清澈的峡山水库水通过50多公里的地下管道引到寒亭北部,让沿途5处乡镇96个村10万多人口告别苦咸水,喝上了甘甜纯净的自来水。去年,该区又启动了总投资2600万元的“引峡上埠”工程,完工后可解决36个村2.4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乡下人还开始享受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产品。有线电视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科技远程教育、中小学校舍改造,这一系列的“填沟”工程,提升了农民生活水平,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春雨润物细无声,鸿沟被一步步填平,寒亭城乡正发生着嬗变……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