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不动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1日07:32 哈尔滨日报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农委主任李军

  市十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报告》突出了快发展大发展这个主题,通篇贯穿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条红线,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大了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今年中央又出台了一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新政策。但是在好形势下,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要充
分看到今年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难度非常大,任务非常艰巨。必须比以往下更大的功夫,花更大的气力,才能夺取农民和财政“双增收”。

  1.坚定不移地用好用足、落实落靠中央一号文件。一是重点抓好中央1号文件的落实。会同各区、县(市)和市直有关部门认真研读中央1号文件,组织专门工作班子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和汇报工作,尽快拿出符合1号文件精神、能够争取到中央和省扶持的项目,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最大限度地挖掘政策效益,在最短时间内把政策落实到位,把项目运作到位、启动到位,让农民早受益。二是突出抓好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的落实。依法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妥善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加大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力度,把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作为春种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三是切实抓好省市扶持县域经济和农业农村发展政策的落实。会同有关部门创造性地制定更加具体的落实措施,把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2.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农村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向结构调整要效益。一是发挥粮食生产优势,巩固农民增收基础。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全面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重点在推进品种优质化和生产标准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位产出效益上下功夫。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扩大“沃土工程”实施规模,今年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0万亩。二是加速壮大畜牧、水产养殖业,促进农民增收。按照“上规模、增总量、出精品、保安全”的思路,采取“壮龙头、引良种、建小区、抓大户、创强乡”的举措,扩大良种繁育规模,加强防疫、检疫和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和疫情监测工作,进一步壮大畜牧产业。积极引进名优特新品种,扩大河蟹和冷水鱼养殖规模,推进水产品无公害养殖和特色养殖。三是做大做强食品工业,培植增收新的增长点。在全省率先实现粮牧“主辅换位”的基础上,各地要把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向加工转化要效益。重点抓好乳品、肉鸡、生猪、肉牛、制油、啤酒、酿造等食品产业链,把农业向食品工业延伸,用食品工业改造和提升农业,推动产业层次向高度化发展,力争早日实现食品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谋划和建设好立县财源大项目,不断壮大县乡财力。四是推进绿色、无公害和有机食品产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2005年重点在扩大总量、强化监管、整合品牌、开拓市场上下功夫,突出解决猪、牛和水产品绿标空白问题,全市按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标准生产的种植业面积达到800万亩,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0个,绿色食品15个,有机食品5个。食用菌生产规模力争翻一番。同时,要大力发展以北药、特色种养殖等为主的多种经营生产,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生产方式革命。2005年重点在“六化”上下功夫:一是切实加快农业科技化步伐。加大良种化工程的实施力度,重点抓好大宗农作物、畜禽良种的选育、引进、繁育和推广工作。加快建设新型种业体系,推进种子产业化经营。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重点推广一批对增产增收作用显著的重大农业技术。继续采取市里扶持、企业经营、院校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集中力量建设好1个万亩、14个千亩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加强农村干部和农民科技培训。今年全市重点培养两万个科技示范户、养殖小区,辐射带动50万农户。二是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坚持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原则,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和新办法。逐步形成以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产业化龙头企业、各类专业协会等共同参与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新格局。三是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突出抓好种子标准化、整地播种标准化、化肥投入标准化、栽培技术标准化和养殖技术标准化。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和执法监督体系。加快以粮食作物机耕、机播、机收为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化步伐。四是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层次。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城市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广泛吸收农民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形式入股,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机制。五是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加快发展各种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公司+专业协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六是积极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进一步扩大农业信息网进村、入户、到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的规模,及时为企业和农民搞好信息服务。

  4.坚定不移地构建农产品大流通格局。大力培育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形成国有民营企业、产业化龙头、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流通大户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加强各类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发展连锁、超市、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积极开辟粮食期货交易市场。进一步扩大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连锁经营范围,促进优质农资下乡进村和优质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支持鲜活农产品运销,尽快建立快捷高效的绿色通道。

  5.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城郊型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打破传统郊区农业发展模式,搞好都市农业发展规划,使其与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相融合。建设以各区和近郊县(市)农产品供应链为纽带的农业产业板块,以市农科院、南岗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龙头,集科研开发、科技示范、科普教育为主的科技示范园区板块,以生态、观光、休闲为系列的农业生态旅游板块。

  在发展外向型农业上,一是加强农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以对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农业经济技术合作为重点,着力引进国外、省外先进技术和优良动植物品种,加快引进国外先进农业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提高我市农业技术装备、产品质量标准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抓住上海、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安排专项资金鼓励粮食经营企业到粮食主产区建立粮源基地的机遇,提升我市产区与销区的合作水平。二是积极引进外向型龙头企业。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资本到我市创办种植、养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培育一批牵动能力大的出口创汇型龙头企业。三是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支持各区、县(市)建设和壮大一批农产品出口基地,不断提高优质粮食、畜产品、乳制品、绿色食品等出口规模和档次,提高我市农业创汇能力。四是大力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广泛收集农产品出口国的农产品市场、农业和贸易政策、检验检疫标准、进出口程序等信息,研究出口国的市场需求。重点支持出口创汇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同时进一步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企业“走出去”,有组织地输出我市的农业良种、技术、设备和劳务。

  6.坚定不移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2005年重点实施“2148”工程,即培训农民工2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100万人,创劳务收入40亿元,农民人均创收800元。加快发展县城和区域中心城镇,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加强农民工规范化培训,全面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市、县、乡三级专门服务机构,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务对接和维权等项工作。

  7.坚定不移地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部署,市农委将配合市直有关部门共同搞好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统筹城乡配套改革。继续帮助县(市)办好财源项目建设、园区发展、通乡公路等“十件实事”。

  8.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创新。重点是抓好“一个转变、三个推动”,“一个转变”是:转变思想观念。针对免征农业税给农业农村带来的深刻变化,市农委要带头转变观念,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带领农民致富意识、服务基层意识和服务农民意识,带动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干部转变观念。“三个推动”是:一是推动市、县农委职能转换。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市农委组建了科研、执法、服务三大体系,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职能转换到位,带动县(市)农委转换职能。二是推动乡镇政府和村级职能转换。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倾向,乡镇政府和村级职能要由过去以完成上级任务为主转变为带领群众致富,由收税收费为主转变为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由政府和村集体创办企业转变为搞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三是推动工作方式方法转变。主要是在农村开展“四培、四帮、四带”活动,乡镇、村基层组织和干部把工作的着眼点和重心转移到培育农村市场经济主体,培育致富带头人,培养科技示范典型大户,培养流通经纪能人上来。带领农民致富,帮助农民解决致富当中遇到的困难;带头示范当样板,帮助农民学科技;带领农民闯市场,帮助产品找销路;带领农民走出去,帮助农民找工作。同时,切实解决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债务化解、“一事一议”等热点问题,全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积极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推广五常市二河乡新庄村定期召开民情恳谈会、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