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平生第一次有了存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6日00:44 三秦都市报

  蒲福堂:

  “我平生第一次有了存款”

  “记者同志,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在政府和你们的关怀下,我不仅一年还完了所有的欠款,而且还平生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存款,这些我做梦都没有想到……”4月5日下午,刚刚
见到记者的蒲福堂,还未等到记者走进他家的门,就迫不及待地“炫耀”起他的“家底”,其表现出的轻松状态和兴奋神情和去年春天记者见到的蒲福堂判若两人。

  去年2月底,记者初次见到蒲福堂的时候,这个实际年龄只有50多岁的农民,因为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和过重的精神及经济压力,表情呆滞、精神不振,痛苦始终写在他的脸上。说起自己低三下四到处借钱、省吃俭用筹钱、忍痛砍伐“板材”卖钱,同时供养两个大学生儿子度过的2000多个日日夜夜,这个刚强的汉子再也抑制不住积压在心头六年的酸楚,双手捂脸痛哭失声。当时,欠银行的6000元贷款到期了,春耕的化肥和种子也要买了,而刚卖玉米得到的4000元钱又被部分债主“瓜分”一空。一贫如洗让蒲福堂生活在一片迷茫中。用他当时的话说:“我蒲福堂今生不可能再翻身了。”可是,现在……

  在和蒲福堂的简单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让他操碎心的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都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一个在西安,一个在铜川,两人每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去年后半年,两个儿子分别给家里寄回2000元,粮食卖了4000余元,牛卖了2000元,除还掉所有借款,还剩2000元存了起来。蒲福堂告诉记者,到今年年底,加上现存的2000元、卖玉米的钱和两个儿子再给的钱,存折上凑够一万元不成问题。经济条件改善了、负担减轻了,妻子的病也因为心情好而一天天好转,整天张罗着给儿子找媳妇……

  记者感言:因为教育,一个农村家庭一夜间倾家荡产,也因为教育,一贫如洗的家庭又奇迹般地富了起来。蒲福堂前后命运的改变,在反映农村现状的同时,更多的是揭示了教育在农村兴衰中的作用。

  魏兴才:

  “这辈子也没想过住新房”

  “魏兴才要住一砖到顶的新瓦房了!”这个在城市或平原农村看似很简单、很普遍的事,在五曲湾村却成了全村人人传说的“特大”新闻。在五曲湾人眼里,连口粮都弄不够,还要靠政府救济的魏兴才今生不可能住上新房,除非奇迹发生。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奇迹”竟然发生了,而且是那么的真实。

  4月5日下午,和记者一起乘车来到新房的魏兴才看着即将交工入住的两间新瓦房,心里乐开了花。虽然他的腿脚很不方便,可始终闲不下来,这房那房,进进出出转个不停。据魏兴才讲,早在4月1日,他为了一饱眼福,曾拄着拐杖、拖着有病的双腿,几乎是挪着走到正在施工的新房前,短短300米路程,来回硬是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用他的话说: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新房,我什么时候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这种好事我一辈子也不敢想!

  记者采访了解到,魏兴才的两间房造价一万元,其中8000元是享受国家“5+1”的移民搬迁政策而得,另外的2000元是村委会东拼西凑垫付的。考虑到魏兴才家的实际困难,村上打算雇人给其盘好土炕和锅灶后再帮其搬新家。据村委会孙主任讲,魏兴才家的“乔迁之喜”预计在5月份左右进行,可以想象,届时魏兴才住在宽敞的新房里,在灯泡的亮光下,再回忆借住仓库、点油灯照明的过去,还会因为贫苦无颜面对妻女吗?

  去年春天,记者见到魏兴才时,因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领养的12岁的女儿缴不起学费失学了,家中仅有的一点口粮也快吃完了,借住的仓库成了危房,备感无奈的魏兴才看着老伴和年幼的孩子跟着他受穷,面对记者采访,几次失声痛哭。极度的贫困,让他完全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现在,他开始盘算起新的“活法”,想给可爱的女儿一个幸福的家。

  记者感言:党的惠农政策不单单是让像魏兴才这样的特困户脱贫,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改变山区农村农户被动的生产生活现状以及因经济结构失衡导致的贫富差距。

  王跃进:

  “没了农业税少了负担”

  “都说天上掉不下馅饼来,可接连发生在我身上的几件好事,让我真的有点相信了。”这是记者回访五曲湾时从王跃进口中听到的一句“怪话”。她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一位江苏王姓女士接二连三的千元汇款让她不敢相信事实。另外,各种农业税费的全免也是她多年来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这一切的突然发生,让老实巴交的一个农村妇女一时难以接受,以至才有了“天下能掉馅饼”的怪异想法。

  在和王跃进的交谈中记者得知,各项农业税的全免,对靠种地为生的她来说,可以说是天大的喜事。她给记者算了笔账:她家耕种的20亩山地,每年仅农业税一项就要缴500余元,若再加特产税和其他税费,一年下来不管收成如何,最少也得拿出800余元上税。免税后,这800余元钱省下来能买化肥,而且还能额外得到每亩地11元的补贴,两项相加就是一千多元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种植成本,提高了利润率。往年卖玉米所得的四千元毛利润,免税后可就成了纯利润。

  尽管两个儿子上学的花费越来越大、外债也因此越来越多,可现在王跃进的干劲因农业税的减免更大了。用她的话说:总有一天我会跨过这个坎!其表现出的自信和坚持,与去年春天见到的王跃进形成鲜明对比。当时的王跃进为了凑够两个儿子的学杂费,卖光了家里所有的粮食,就连买种子和化肥的钱也没有。看看别人家都在准备春耕,无助的她只身坐在空荡荡的玉米架上,望着2000年分家时分给她的20余亩山地,一脸迷茫。当记者问她今后如何打算时,她的回答是“走一步看一步吧,我也不知道该咋办。”

  记者感言:减免农业税、发放农业地补,具体到每户农民的每分田地,这项政策带给每个农民的实惠只是个微小的数字,但是它对农业的激励作用却是空前的,难怪王跃进会因此信心十足地忙于田地间。

  李建安:

  “去年我买了个大彩电”

  去年3月15日,记录李建安2001年生产生活状况的家庭账簿公诸于世。账簿显示:2001年总收入7100元。其中种牛配种收入4000元;买卖种牛收入500元;种小麦收入1440元;种玉米收入800元;肥猪一头370元。总开支共7189.8元,其中吃饭(包括粮、肉、菜)1600元;买衣服300元;走亲戚送礼500元;看病600元;农业投资737元;打麻将被罚款3000元;农业税362元;乡统筹48元;村提留42.8元。

  今年4月6日,在李建安家里记者又见到了他2004年全年的家庭账簿。账簿显示:全年总收入7200元。其中种牛配种收入3000元;小麦收入1500元;玉米收入1100元;肥猪收入900元;挖药材收入700元。全年总支出5935.60元,其中买电视840元;吸烟1000元;电话费859.60元;电费120元;水费16元;看病700元;买化肥、种子400元;买衣服200元;送情300元;招待客人500元;买肉1000元。

  从两年账簿显示的数字和收入、支出类别看,2004年,李建安家收入的类别明显增加,有了700元挖药材的收入。支出费用中,体现更多的不再是2001年那种的各项农业税费,而是较高的农村消费。虽然两年的总支出和总收入变化不大,但支出和收入类别却在悄悄地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农民自我调节、有意识改变生活、生存现状的心态和行为。这些,从记者和李建安的谈话中一一得到印证。现在的李建安除了种地外,还有许多创收的想法:准备购进两头种牛强化家庭养殖,另外还打算在经济林的种植上挣点钱……

  记者感言: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思想意识僵化、过于传统。这次五曲湾之行,给人最深的印象不是五曲湾村“面”上的变化,而是农民个人内在的本质转变,以及“一号文件”在农村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有了这个好的发展平台,未来的农村何愁难以脱贫致富?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