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红色之旅燕赵行之地道战:深深地沉下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6日01:41 燕赵都市报

  地点:保定市清苑县冉庄

  沿着狭窄的地道口,猫着腰、怀着崇敬的心情,慢慢地往下走。身子一点一点沉下去,历史的图画一点一点清晰起来。

  ———储粮室、兵工厂、指挥室、作战室、休息室,昏黄的灯光下,这些名目一一映
入眼帘,而电影《地道战》中的情节也随之一一闪过脑海。

  这里是清苑县的冉庄,华北平原地道战抗击日寇的冉庄。这些密布如蛛网的地下长城,就好像大平原的血脉,时隐时现中,以其强大的张力支撑起一个民族永不妥协的精神。

  走一遭“地下长城”

  冉庄的“地下长城”全长约有三十华里,虽然现在向游人开放的仅仅是其中一段,但这一段堪称精华,在人们熟知的电影《地道战》中,有其充分的展现。

  高传宝就是在这个指挥室喊“各小组注意,各小组注意……”;日本鬼子向地道中灌的水就是流进了脚下这口井里;这间房子里召开过干部会议,定下了杀敌方案;这里掩护过群众,躲过了敌人的扫荡;这就是电影里令人为之惊叹叫绝的,隐蔽在灶台下的地道出口……

  从地道里钻出,阳光暖暖地照下来,骤然的明亮令视线有些猝不及防。天上几朵白云正悠悠地飘过,脚下的地道以及地道里的故事,突然间变得遥远。

  不能不提冉庄的标志———村口那颗老槐树和那口铁钟,虽然已经不是当年的那棵树,但情景历历在目。走近老槐树,那口钟便清晰起来。《地道战》里那个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一村人性命的老人,敲响的就是这口钟。

  虽然经常会有游客穿上道具服装,摆出敲钟的造型拍照留念,但钟却是不允许被敲响的。因为钟声一响,就意味着村庄有危难降临,但愿它永远不要再被敲响。

  据说,许多日本人到中国来,都要想办法到冉庄看看。当他们看到这简单的土坑道、不甚规则的枪眼、粗糙简陋的地堡工事,不知会作何感想?当他们表情复杂地站在展室里看那些屠杀、抢掠和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照片时,心中又作何感想?

  冉庄的“平原智慧”

  在抗战最为艰难的时期修建30多华里地道,这对于一个当时只有400余户人家的村子而言,确实是个非常浩大且难以想象的工程。

  冉庄人民不仅完成了它,而且完成得令人叹服。地道内储粮室、兵工厂、作战指挥室、休息室、厕所等一应俱全,还有一处与附近水井挖通,既能作气眼又可以取水……地面上一个碾子、一口水井、一个烟囱,甚至一座破庙都可能是置敌人于死地的机关!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在冉庄,至今也流传着足以和“草船借箭”相媲美的“堆土借弹”的故事。

  时间来到1945年,迷宫一样的地道早已大显神威,打起敌人来要多解气有多解气。可因为环境艰苦,子弹奇缺,不能想打多少就打多少。冉庄民兵爆破组能自己配制火药,制造土地雷、土炸弹,还会做翻火子弹。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制弹用的材料怎么办?县武委会副主任乔军说:“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一句话提醒了爆破组长梁连恒。

  6月中旬的一天,梁连恒带领民兵在村北小街道口,堆起大堆新土,在村边几处险要的地方,也堆起土堆来,引诱敌人来打枪。那天,来了一连的敌人到冉庄骚扰,敌人误以为新土堆是新建的地堡,一个连的枪弹,齐向土堆射来,热热闹闹地打了一个小时。敌人走后,梁连恒和他的爆破组赶到土堆前,破土取出弹头,又到敌人射击的阵地上,拣回弹壳。爆破组就地取材,先后制成翻火子弹6000多发。

  难怪中央领导在参观过冉庄地道以后,做出了这样的批示:“冉庄地道战遗址是个体现中华民族伟大智慧和不屈不挠精神的好地方,要给子子孙孙保留下去,一定要维护好、保护好、宣传好。”

  地道战“会更火的”

  自从冉庄地道战遗址被列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和全党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到冉庄参观的游客数量明显高于往年。仅从3月初到现在,每天的游客都在4000人以上,而去年这个时候,每天来冉庄参观的游客不足400人。

  谈起目前旅游人数的飙升,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馆长闫大森喜不自禁。

  “政府还要投资近七千万元,在2010年之前全面恢复冉庄地道战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原貌。目前总体规划和整体维修方案已经制作完毕。”

  按照闫大森的说法,届时冉庄地道战遗址将建成一个近30万平方米的保护区。保护区内所有的居民和店铺,包括现在的地道战纪念馆都要搬迁出去。冉庄不仅要部分恢复已经不复存在的护村壕,还要将村内所有街道变成步行街,禁止机动车辆进入。建成后的保护区将按照抗战时期作战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四大展区。

  “我们还将用真人模仿表演电影《地道战》里的一些经典镜头和场景。到那时冉庄地道战想不火都不行!”闫大森的话充满自信。

  ◎岁月流转:敌人被打得人仰马翻

  85岁的张景芝老人,是抗战时期冉庄妇女自卫队的队长。老人多皱的脸庞透着沧桑,那皱纹的纵横间掩映着一部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战抗击日本鬼子侵略的战争史。

  虽然老人的听力已经下降到要对她大声喊话才可以听到,但老人仍依稀记得发生在1945年6月20日,那次最使冉庄人民引以为骄傲的大战。

  “前一天,负责侦探敌情的民兵报告说,驻保定的日伪军要来两个团1000多兵力进攻冉庄。村党支部立即动员民兵和群众做好战斗准备,连夜检查地道工事,准备干粮、弹药和必备物品,埋设地雷。当时,我们还有些担心,怕自己人少、枪少,干不过鬼子。

  果然,第二天早上日伪军来了。我们的民兵分别把守在工事里,敌军走到离村一二千米的地方,盲目地向村里轰炸扫射,后见没有动静,就开始向村庄逼近。忽然,轰轰几声,村北李登山家坟地、村东王老黑房西等处民兵所埋地雷接连炸响。敌人被炸死、炸伤多人后,仗着火力优势,拆墙过院,扑进村庄。

  敌人进村后,隐蔽在村东口双庙工事内的民兵们,找准机会接连射击敌军,敌人东窜西跑,摸不着头脑,气得哇哇直叫。20多名日伪军押着民夫背着锨镐过来,想破坏地道,隐蔽在十字街工事里的民兵打中了一个敌人的头部,又顺势拉响地雷,把伪军吓得纷纷逃命。敌人像没头苍蝇般乱撞起来,前头的往北跑分散着上了房,后边的往南、往东跑也上了房。敌人在房上支起机枪,干瞪着眼着急,没目标地胡乱扫射。

  这一仗,咱们冉庄民兵30余人抗击敌伪两个团兵力,从早晨打到下午5时多,杀伤大批敌人,其中有副团长1名,副官1名,连长1名,排长1名,而我方只有1人臂部受轻伤。”

  本报记者:赵永兵

  ◎心头感念:按捺住城市化的冲动

  (涂涂)

  冉庄,快嘴的导游小姑娘说,《地道战》电影好看是好看,不过不免有虚构成分。“地道哪里有那么大的威力呀?”

  这是我们到了地道战旧址后听到的第一句“煞风景”的话,顺着这句话,我们好像“咣当”一下就进入了历史。

  泥土味没有了,供参观的地道已经全部用水泥加固了,空间也宽阔高敞了许多。“我们首先得考虑游客安全,其实,地道无非就是一个空洞子,出神入化之处还在于洞口。”

  不过,来到这里后感觉很“妥帖”。村落风貌保持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样子,外边很少看到瓷砖之类的建筑材料。在村街上行走,房屋建筑一派青砖的苍灰色,漫漶绵延;街面上的店铺,也都是黑色门板,极少豁亮的现代化装修,很是营造了一些气氛。

  不过,当地老百姓并不觉得这样就美,私底下,他们更愿意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于是,你会在一条灰色调的街巷里,忽然看见白底红字的“网吧”,仿佛从墙缝里冒出来,探头探脑的。

  从这里往北走,不远处就是保定,那里有这些村落们向往的高大、挺拔和丰富。在这广袤的冀中大平原上,城市就意味着挺拔向上的力量,意味着生活不再单调,意味着对以往安宁生活的颠覆。为什么不能够学习着城市化呢?

  事实上,保定的强大辐射已经在影响着周边的小城市和村庄了,很多村子看上去越来越长高了。这样的“长高”让我们如此欣喜,但似乎不应该包括像冉庄这样的景区。

  人们来到这里旅游,更愿意“亲历”,而“亲历”不能仅仅满足于观看一些孤立的景点和实物,如果能够感受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农村的情状,感受到那种全民抗战的氛围,其所获得的旅游满足感将大大增加。

  从这个意义上看,现在时段的冉庄能够按捺住城市化的冲动,尽量存留下古朴和平淡,实在难能可贵。有消息显示,在红色旅游的发展浪潮中,一些景点又开始了钢筋水泥的建设浪潮。我们不反对必要的建造行为,可是,是不是也应多考虑一下旅游科学,在“文化”上添加一些东西呢?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