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护守“三江”通天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6日11:29 中国西藏新闻网

  在藏东横断山脉深处的一个山坳中,有一片不大的狭长草原,这就是2002年荣获吉尼斯世界记录的世界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邦达机场所在地。1995年4月28日,成都——邦达航线开通,伴随着波音757客机巨大的轰鸣声,世代生活在“茶马古道”上的康巴儿女迎来了“通天之路”。从此,一群志在高原民航事业的民航人开始了他们艰辛卓越、迎难而上的奋进之旅。回首往事,40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用青春和血汗,创造了飞行安全、空防安全和地面运输安全10周年的辉煌纪录,为维护边疆稳定,促进藏东经济建设和民族团结,为民航
事业发展谱写了一部壮丽的诗篇。

  天堑变通途

  昌都解放初期,进藏单程时间需要数十天。川藏公路通车后,进藏单程时间也需要五、六天。1992年,党和国家作出了修复邦达机场的决策。从此,藏东人民梦寐以求的从空中进出昌都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邦达机场海拔4334米,境内海拔6000米以上山峰7座,气候高寒,昼夜温差大,是印度洋暖流和青藏高原寒流重要交汇点。一年四季风沙、冰雹、雷雨、暴雪肆虐,给运输飞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然而,这并没有阻挡住民航昌都站职工坚定的脚步。在1999年未购置扫雪车之前,只要下雪,如果不及时清扫就会面临停航的情况。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区,氧气含量只相当于沿海地区的50%左右,而跑道却是全国最长的(4200米),靠人力去清扫,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面对广大旅客一双双期待的目光,航站职工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凭着民航人一颗真诚炽热的心,用自制工具在2至3天内把这长长的跑道抢扫出来,看着旅客们登上飞机,目送银鹰昂首而起时,他们也露出了欣慰的笑脸。一说起过去的扫雪史,航站职工至今还心有余悸。这扫雪,人开始时心紧气短,胸口疼痛还知道累,到后来由于严重缺氧和体力大量透支,动作已经麻木机械了,完全不知道什么是累。特别是1996年3月中旬下了一场深达40多厘米的大雪,眼看扫雪任务即将完成,可老天却又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使一切辛劳化为乌有。这场大雪,由于强烈的紫外线辐射,85%的职工都得上了雪盲。

  建站初期,为尽快改变机场的环境面貌,航站职工利用工作之余清理乱石,平整土地,从50公里外的浪拉山挖回树苗,运回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到青海选购草籽。历时五年,开展植树种草活动,既防风固沙,又美化了机场环境。为了提高运输飞行保障能力和改善服务条件。10年来,航站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民航和地方政府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购置了扫雪车、安检设备、客梯车、行李传送车等勤务设备,并建成了先进的仪表着陆系统以及机场宾馆、办公楼、职工宿舍、值勤用房等生产生活设施。1999年12月23日,邦达—拉萨航线顺利开通。航班量也由通航时每周一班增加到现在的每周五班。2005年1月17日,“金——邦输变电系统”投运和机场市电接入工程的顺利完成,使邦达机场终于告别了靠油机发电,没有市电供应的历史。随着保障能力的提高和A319机型投入营运,邦达机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丹心献事业

  邦达机场处于一片空旷的原野上,放眼望去,偶尔只有几只空中掠过的飞鸟和那伸手可及的白云。不仅寂寞和宁静,连这里的气候也是非常特别的。“七月雪”在这里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每年都会有那么二、三场。在短暂的三个多月无霜期里,原野上的小草加足劲儿长也不到两寸长。

  由于高寒缺氧,长期与严重缺氧和心动过速为伍,当年20多岁的小伙子现在已看不出与实际年龄相符的外表。记忆力衰退、头痛、失眠是共有的症状。最可怕的是失眠,如果凌晨一点还未入眠,那伴随的将是难熬的漫漫长夜,并且白天困了也不敢睡,否则又将是一个难熬的长夜。

  经常有旅客在感受了机场的艰苦后对机场工作人员说:“你们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太辛苦了!”依他们的想法,在这样艰苦的机场工作,无疑是对自己生命的不珍惜。然而,困难并没有使航站干部职工畏惧和退缩,并没有阻止他们知难而进的步伐。他们十年如一日所创造出的佳绩,用航站站长文斌的话说:“成绩之所以取得,靠的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靠的是广大干部职工抗缺氧、战风雪、斗严寒的坚强毅力;靠的是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靠的是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建站初期,当面对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和条件时,有的干部职工也产生过忧虑和气馁,也有过退缩的念头。为此,民航昌都站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广泛深入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团员青年的生力军作用。把“献身机场建设烈士纪念碑”作为思想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组织干部职工到碑前缅怀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八年的机场建设中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参观他们曾经居住过的、已是断壁残垣的土屋,追思他们创业的艰难。“我们不尽职尽责,将如何面对老一辈机场建设者”这句誓言,已深深铭刻于今天的守业者心里,一刻不忘肩负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责任。为搞好思想教育宣传,1999年和2004年航站分别对纪念碑进行了修缮。

  再创新佳绩

  优异业绩的取得,与坚实的物质条件支撑是分不开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得益于航站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为了缩小同内地机场的差距,航站积极从民航大专院校引进人才,鼓励干部职工踊跃参加在职培训、脱产学习和学历教育。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请民航院校专家教授讲课,引进内地机场援藏干部,组织干部职工前往云南丽江航站等内地机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

  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民航昌都站始终突出安全工作重中之重的主导地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狠抓思想教育,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严字当头,强化管理,坚持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和办法。利用每周安全讲评会,坚持安全工作“四不放过”原则,查隐患、堵漏洞,研究和把握安全生产客观规律,加强安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坚持不懈抓领导干部“三到位”、抓制度建设、抓检查监督、抓考核奖惩,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岗、到位、到人。齐抓共管,确保安全的平稳态势。

  这条航程700余公里,单程飞行一小时的“通天之路”,使昌都和成都及拉萨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使昌都这座藏东门户又焕发了新的光彩。邦达机场的通航,极大地加速了昌都与外界在技术、人才、物资、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得到加大。随着新技术和新观念的不断输入,使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低矮的房屋变成了林立的高楼大厦、尘土飞扬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柏油路。过去根本不敢奢望的海鲜、水果、鲜花等时令产品而今随处可见,人们的思想也从封闭走向解放。

  通航至今,民航昌都站安全保障飞行3514 架次,运送旅客314106 人次,货物邮件3605吨。年旅客运输量从1995年的7663 人次增长到2004年的48970人次,旅客吞吐量和货邮运输量均以每年25.1%的速度递增。未来,在民航昌都站干部职工孜孜不倦的辛勤耕耘和勤奋追求下,“通天之路”将更加畅通和广阔。

  作者:王洪泉闫恩泽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