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回访五曲湾之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7日00:48 三秦都市报

  电视远程教育走进“白皮松”下的农村小学;几代人企盼已久的自来水哗哗流到农户家;砖厂没办成村支书做起了“倒蛋”梦;农业结构调整开辟“经济林”规模种植……今年春天,当一年前用15天时间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小院土炕,用心感受并记录农村真实状况的本报记者重返五曲湾村时,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记者不由得想起《南泥湾》中的一句歌词:“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

  水利:自来水流到农户家

  当年的五曲湾

  114口人深沟“泉眼”挑水吃

  去年2月份,记者在五曲湾采访时亲眼目睹了村民们肩挑两大桶水,在深山沟里爬上爬下的艰难场景。

  当年2月28日下午,第二村民小组57岁的李小女和往常一样,用扁担肩挑两个大水桶,又要到沟底挑水了。李小女的家离“泉眼”是最近的,总共不到一里路,但来回必爬的大坡让人受不了。由于运水太难,每家用水都非常节省。当时,除一组和四组有井水吃外,二组和三组尚有114口人仍然过着这样艰苦的生活。

  如今的五曲湾

  自来水哗哗流到农户家

  轻轻拧一下水龙头,自来水片刻就会装满一个大水桶。这是记者4月7日在五曲湾村采访时见到的喜人一幕。

  据该村村主任孙永胜讲,五曲湾村吃水难的事经本报报道后,引起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过有关部门的数次论证和考察,最终于去年4月初敲定了五曲湾村自来水引水工程,将“泉水”通过水泵和管道引到农户家。去年5月1日,总投资11.2万元的引水工程圆满竣工交付使用,24小时供水。

  在五曲湾回访期间记者发现,用肩挑水的时代已经彻底成为历史,在每个接水点,人们的脸上充满了幸福的微笑。为了告诫后人牢记这份恩情,他们在水泥柱上用红笔刻上“不忘共产党,感谢《三秦都市报》”几个醒目大字。

  五曲湾的思考:当城市人已不满足于到户的自来水时,穷乡僻壤的五曲湾村人却正在为得来不易的自来水而感动流泪。这就是现实中的城乡差距。国家政策之所以着力向农村倾斜,其根本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在此基础上缩短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以求社会的整体平衡和谐。

  农业:“经济林”致富“湾里人”

  当年的五曲湾

  45亩地一年仅赚1990元

  2003年对靠天吃饭的五曲湾人来说,可以说是风调雨顺的一年。种粮大户孙永胜憋足了劲,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家的45亩土地上,粮食收割脱粒后,一万多斤玉米共卖了7000余元,可除去4530元的耕种投入和480元的农业税,辛苦一年实际所得只有1990元。

  记者当时采访了解到,这样的事在五曲湾不只是个案,几乎是全部。

  如今的五曲湾

  家家户户发展农村多种经营

  “种植条件不好的次等田地,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种植条件好的肥地,提倡科学种植,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地膜玉米,借原料充足、交通方便优势,通过猪、牛的养殖,就地消化原材料玉米替代被动的粮食外销,以此提高粮食的‘含金量’。”说起村委会带领五曲湾人致富的“三步走”计划,村主任孙永胜和支书李爱虎的言谈举止间充满了自信。

  据李爱虎讲,目前村里已经动员农民在一些难以耕种的薄地上种了90亩山杏、180亩山桃,以此发展“经济林”。全村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动员工作目前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部分农户家已经先别人一步,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五曲湾的思考:可以说“一号文件”带给农民的机遇是空前的,机会是平等的,谁把握得好、谁行动得快,谁就可能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路人。

  教育:远程教育现身五曲湾

  当年的五曲湾

  “白皮松”下的尴尬

  当记者去年春天慕名来到“白皮松”下的五曲湾小学采访时,一名学龄儿童离奇的辍学经历,让记者意外地了解到这棵“神秘”大树下许多不为人知的尴尬事:因为三年级学生太少,不开班,以优异成绩升到三年级的魏丽倩,没钱复读二年级或求学别处,只好含泪离开学校,也有的学生因缴不起学杂费,无奈辍学……

  如今的五曲湾

  远程教育普及全村学龄孩子

  今年4月5日下午,记者正赶上学校往新建的电教室里搬设备——两台分别标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的34英寸大彩电和两台DVD。小学生表现出来的那种超常的兴奋和激动,看着让人心动。在第一堂远程教育示范课上,面对电视上的教学画面,许多学生竟不由自主地做起“模仿秀”,老师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书本费和学杂费在农村不同程度的减免,农村失学率越来越低。现在的五曲湾村,通过国家教育政策的扶持,不再有失学儿童。当年辍学的魏丽倩、荣晓霞,目前都回到了学校。因为学校基础设施有所改变,教学质量也正在一步步提高……

  五曲湾的思考:全国义务教育推行的“一费制”和书本费减免政策对许多供孩子上学的农村家庭而言,可谓及时雨。但是,这些好政策如何真正落到实处,却是一个值得教育主管部门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企业:村支书做起了“倒蛋”梦

  当年的五曲湾

  两任村支书8年的“砖厂”梦

  1997年,听来的一个致富消息让时任村支书的梁忠动了办砖厂的心。为了圆这个“砖厂”梦,前后两任村支书一忙活就是8个年头。贷款无望,农村企业梦随之破灭,成为两任村支书心中永远的痛。

  如今的五曲湾

  现任村支书做起了“倒蛋”梦

  资金不到位,砖厂是暂时无法办了,但现任村支书的企业梦并没有因此破灭,他是这样考虑的:让各家各户散养蛋鸡,所产鸡蛋由村上集中包装,借“五曲湾”的绿色品牌打销路,以此带动全村人共同致富。当时机成熟时,村委会牵头成立股份制企业,各养鸡户可根据自家饲养家禽的数量占据相应比例的股份。

  五曲湾的思考:如果这个企业办成功,那就填充了五曲湾历史上的空白,意义重大。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