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六十口人大家族 昨天重走回家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02:20 新华网

  五条岭,三十里,等了五十年

  “回家了!这回算是真的回家了。这30里的回家路,我整整梦了五十年啊!”

  昨天中午11:30,68岁的冯志钧站在北仑郭巨大涂岭下,丝毫没有刚跋涉完30里山路的疲惫,湿润的眼睛里,尽是重圆回家梦的欣慰与感慨。

  在他身后,是一大家族三代近60人的老老小小。

  走出郭巨半世纪,他们回家了。

  前奏

  半个世纪前,郭巨还是一个闭塞山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山多地少,半年都以番薯干作主食。老一辈的郭巨人要谋生,就要翻山越岭爬过五座山头,去被当地人称为“小宁波”的柴桥镇上。

  “这绵延30里的五座山,挡住了郭巨人闯世界的脚步。换粮食、上学、买东西,都要走30里的山路,一来一回就是六七个小时。”冯志钧这样形容家乡的路,“这条山路曾经是郭巨人的谋生之路、求索之路。”

  正是为了谋生看世界,冯志钧的外公在上世纪30年代走出了郭巨戴家大院,来到了柴桥镇上,开创了当时有名的中医铺“南山堂”。随后,他的四儿四女也从这条山路,走出了大山,离开了郭巨。

  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的郭巨交通变化很大,到柴桥仅仅需要15分钟。

  但是,那条30里山路,一直是戴家后人魂牵梦绕的回家路。

  一封动员信勾起家族三代回家梦

  “……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多少人走过这荒山左道。白天走,凌晨走,晚上提着灯火也走;听山风,听鸟鸣,没有匪盗,太太平平……来吧,让我们来一次特别的聚会;去吧,去走一走我们熟悉的山路,也让我们的儿孙们去读一读这永远绵延的根……”

  3月24日,从郭巨戴家出去的所有成员,都收到了这封满是激情呼唤的动员信。信由5名长辈发起,满满三张信纸,邀请家族三代同走旧时路,翻越黄土岭、中岭、枫棚岭、石柱岭、大涂岭,从柴桥“回家”,并安排了具体日期、线路、活动安排。分散在各地的戴家后代都很激动,纷纷响应。

  重走30里老路的活动就这么定下了:4月17日上午6:30,柴桥集合,“回家”!

  4月17日:我们回家

  6时刚过,北仑柴桥中学的校门口就陆续热闹起来,写着大红“回家”的旗帜随风飘着。一家人来了,又一家人来了……

  “阿哥啊,几年不见了。”“叫舅舅啊,哈哈,都不认识了。”一声声的介绍声和招呼声中,本已生疏的亲戚一下子亲热起来。

  6:30,人都到齐了,三代人,最年长的胡老先生77岁,最小的成员琦琦才读小学二年级。

  “人齐了吗?我们出发,回家喽。”发起人之一冯绘,17岁离开郭巨,如今已是72岁的老太太。她一声令下,浩浩荡荡的队伍,引来路人纷纷驻足。面对路人,老人们骄傲地说:“我们回家!”

  现场

  第一站 黄土岭 差点迷路

  干净的水泥路,小楼林立的村庄,让半世纪没“回家”的老人迷了路,小辈们更是没有方向。面对岔路,哪条是去黄土岭?两派意见争论不下,还是当地村里老人指明了方向。

  曾经的黄土岭,顾名思义是黄土盖脚,下雨天泥泞打滑是常事。但现在的黄土岭,路已是汽车都能开过的宽敞水泥路了。“岭不陡了,除了山,其他都变样了。”73岁的戴成钧特地从杭州赶来,从郭巨随父亲出门,到后来求学成为浙大的一名教授,“回家”的念头在他心中期盼已久。

  黄土岭很快就过了。岭下,新的成员早在等候。大家会师后继续前进。

  第二站 中岭 老石路,旧凉亭

  中岭很陡,没有重修,还保持着原始的模样,一米来宽的山道隐藏在竹林树丛间。

  “你看,这路以前都是大的鹅卵石铺成的,几代人穿着草鞋,把石头都踩得很光滑。小时候,我挑着番薯干磨成的粉到柴桥卖,走到中岭,情绪就会高一点,因为胜利在望了。”冯志钧老人回忆着当年自己在中岭上留下的足迹,很是感慨,“几十年没人走,路都荒了,路面的石头也被山雨冲得不见了。”

  中岭顶上有一凉亭,戴老先生一下子就认出来:“这亭子老底子就有的,专门让路人歇歇脚的,以前亭子里专门有好心人施的泉水,给人解渴。我们以前担子到这里就休息一下,然后一鼓作气挑到柴桥。”

  “加快脚步出发了,回家,那可是归心似箭啊。”队伍里有人喊了一声,大家都笑了,起身下中岭。

  第三站 枫棚岭 磕头花

  枫棚岭比较短。翻过枫棚岭就到了小门的地界,大家有了倦意,纷纷开始找节目。有人摘茶叶,有人拔野山笋。

  “这草药,我们小时候有个头疼脑热就吃它,多少灵光啦。这叫磕头花,这是虎耳草,那是马奶子。哈哈,我们小时候走这山路,没东西玩,这些花花草草就是玩具,清明前后路上的野菜特别多,你别看这些草,都能当零食吃呢,30里路一路玩过去,就不那么累了。”冯老先生一看到那些花草,就非常兴奋,儿时的记忆一下子就活了。他随手摘下,一路表演,磕头花捏住往头上一碰,真的会发出“啪”的声响,他一阵得意。小辈们看着稀奇,纷纷效仿。

  翻过枫棚岭,回头一看,一长队的人马,手里已是花啊、草啊、野菜啊,抓得满满的。

  记忆中不变的老枫树还长在岭顶眺望着。

  第四站 石柱岭 荒草掩道

  其他的岭因为过村,半个世纪以来还是有人常在走动。而石柱岭的路仅一人宽,都已被茅草掩盖,显然少有人烟。

  “以前这路上可是非常繁忙,来来往往都是人,白天黑夜都不断。到了这条岭,大家碰到还要互相让路,不然就过不了。以前,去柴桥卖番薯粉,凌晨两三点带着盏马灯就要上路了,到柴桥才能赶上开市,卖完东西,换了粮食、用品就往家赶,一天就差不多过去了。”用手拔着路旁的茅草,戴老先生回忆着小时候的场景,一直摇头,感叹当年祖辈谋生的艰难。

  “我17岁去镇海上班第一天,因为要回家拿东西,大清早6点就从镇海出发,先从镇海步行30里到大碶;没赶上大碶到柴桥的车,我又走了30里;从柴桥到郭巨,没车,还要走30里,到家都晚上8点了,11月的天,我走到家浑身是汗,一半是累的一半是吓的。”说起54年前的回家经历,冯绘记忆犹新。

  第五站 大涂岭 小寺庙

  郭巨村民出资,原来石头铺成的大涂岭道路已经浇了水泥,平坦多了。翻过大涂岭,就是郭巨地界了。

  “胜利在望,马上就要回家了,大家加油啊!”在岭脚下,冯绘作了最后的动员,举着“回家”的旗帜,走在最前面。

  队伍里,70来岁的老人有4个,谁都没有掉队,健步如飞地走在队伍里。面对熟悉的山景,老人们一路回忆着家族的故事:“你爷爷的二弟弟……你二舅公的女婿……”复杂的辈分关系,让年轻人似懂非懂,亲情却是真切的。

  一鼓作气爬到大涂岭顶上,又是一个歇脚的小寺庙。但没人愿意停留,下山的脚步显得格外轻松,几乎都小跑起来。“我说了,一到大涂岭我就要冲刺了。”人群里有人打趣,大家都附和起来。

  山道一转,郭巨出现在眼前。山下的大岭下村,大部队终于会合了。

  “欢迎回家!”早在等候的郭巨戴家的亲戚特地赶来引路,山路没变,可郭巨城里早已不是半世纪前的模样了。

  终于回家了!半个世纪的回家梦,在30里的山路上悠悠复原,真实而遥远。家还在,根还在,祖辈们世代奋斗的新郭巨仍在……

  后记

  想回家吗?那就走吧

  整整5个小时,走完了一个家族50年的回家路。一群老人坚持不坐车,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前头,回到了记忆中久违的戴家老宅。

  老宅子已经久没人住了。穿过黑漆漆的小弄堂,宅子显得有点破败,但仍然干净。大家回忆着小时候在老宅子中留下的记忆,不时发出会心的笑。那笑是由衷的。

  早住到了小楼里的戴家留守者,在院子里整整摆了五桌。大家在签到表上签名、留联系方式,在院子里合影留念。那份场景,真的让人感动。老人们说,这是一次以回家的名义发起的浪漫策划。

  想回家吗?那就走吧。记者 戴晓燕(来源:现代金报)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