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山西煤炭工业面临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04:13 山西日报

  在中国能源紧张的大背景下,煤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挑动社会各相关利益群体的欲望。作为能源输出大省的山西,在毁誉参半中艰难地前行。全国各个阶层一直在乐此不疲地关注山西的煤炭和矿难,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山西尽管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多年来积累的许多深层次矛盾赫然在目,成为制约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而有些障碍,如果仅靠山西自身解决,就颇为力不从心了。山西煤炭工业能不能可持续发展?这在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问题上,分量实在是沉甸甸的———毕竟,山
西的原煤产量占到中国的四分之一。

  张国宝来了……

  中央在关注山西……本月13日,一个重量级调研组从北京飞抵太原。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内有一位赫赫有名的重量级人物,他就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近年来,张国宝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节节攀升。这位主管国家能源政策的高级官员,他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国内外媒体追逐的对象。即便是素以严肃著称的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也频频播发他的报道。随便到网上搜索,关于他的言论和讲话简直是铺天盖地。关注能源,就不能不关注张国宝。张国宝此行,肩负着一个重大的战略性研究课题,即中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专题调研。这项由国务院部署的、关系中国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研究,将山西作为研究试点,其中的含义是不言而喻的。张国宝带来一个强大的班底。涉及7个部委、40多人的专家学者,几乎囊括了中国的煤炭战略精英。同时,这个班底也是十分齐备的。除了由张国宝任组长的“协调小组”外,下设了几个专业组。分别是:体制组、资源组、安全组和环境组。张国宝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能源安全、特别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他说,煤炭被称为工业的粮食,建国以来煤炭工业一直处于供应紧张的状态。1997年以后,煤炭工业一度陷入低谷。这两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加,伴随而来的是煤炭的生产、安全、环保、运输以及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等一系列问题。张国宝说,现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当中,煤炭比重占到70%以上。根据我国的国情,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会有所调整,但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关系到中国的能源安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有评论认为,研究中国煤炭离不开山西;读懂了山西煤炭就读懂了中国煤炭。张国宝此行,意义非同小可。

  65亿吨原煤的沉重代价

  权威统计显示,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西累计生产原煤65亿吨之多。占同期全国煤炭总产量的30%;累计调出原煤45亿吨,占到全国省际净调出量的80%;出口占到全国的70%。近几年,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山西在推动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下了很大工夫。特别是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山西煤炭的产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比如,资源回收率由1999年的30.8%提高到2004年的40%;同期,百万吨死亡率由1.95下降到0.98,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然而,长期作为国家的能源基地,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山西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是资源的沉重代价。按资源回收率40%计,与国际水平相去甚远。更何况占全省原煤产量大半的小煤矿,由于开采方式落后,资源回收率仅有15%左右。由此导致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低。据估算,山西每开采1吨煤,就要消耗与煤伴生、共生的各种矿产资源8吨。每年因采煤排放的煤层气(甲烷)约116亿立方米,接近于“西气东输”的输气量;每年挖5亿吨煤,使12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受到破坏,相当于“引黄工程”的总引水量。而山西人均水资源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二是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20多年的能源基地建设,大规模开采煤炭,造成矿区土地塌陷,引发许多自然灾害。据遥感测定,仅1993-2003年,全省因煤矿开采就有40余万亩水地变成旱地。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等,也是触目惊心的。有关部门测算,近年来,山西每年因此而损失300亿元人民币。更有许多无法量化的损失。三是沉重的生命代价。尽管山西的百万吨死亡率仅为全国的三分之一。但是由于开采时间长,煤炭产量绝对值大,所以累计死亡人数就非常大。另外全省重点煤矿现有伤残人员13000人,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四是后续发展能力的代价。资源枯竭问题日益凸显,转产再就业压力巨大。预计到2020年,五大国有重点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就需要安置转产工人10万人。全省地方国有煤矿将有三分之一的矿井关闭。特别是大同、阳泉两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更是面临大规模转产。加快煤炭工业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保持社会稳定已经迫在眉睫。此外,由于山西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格局和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原因,山西必须保持一定的煤炭生产能力。而煤炭行业本身存在许多不可回避的矛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这只是表面的东西。由于矛盾长期的积累和政策调节的严重滞后,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体制和政策上面。比如煤炭开采的成本一直沿用旧的计算方法,而资源价值、安全成本、发展成本、退出成本、环境成本等几乎没有计算在内。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煤炭企业的发展后劲。全省仅安全欠账就高达380亿元。温家宝总理的一段批示,传达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必须全面规划、统筹研究体制、资源、环境、安全、转产发展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建立和完善有偿使用自然资源和恢复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促进煤炭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道是“湖广熟而天下足”。中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山西破题,实在是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为山西开出的“专列”

  近年来,中国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调整有过两次:一个是西部大开发,另一个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地域的特殊性,这两趟“专列”,山西都没有搭上。国家政策毕竟不是“天空中的一朵云彩,说不定落雨何方。”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加理性的科学层面。这次对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研究,被普遍认为是国家对煤炭工业发展的一次理念提升。因为记者注意到,在年初震惊全国的阜新矿难之后,国务院就迅速抽调精兵强将,加强对瓦斯控制的基础科学研究。同样,“一揽子”解决中国煤炭工业的深层次矛盾,更是政府执政能力大大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山西,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对于张国宝的山西之行,省长张宝顺这样评价:“把山西作为试点,是中央过去对山西一贯支持的基础上,给我们送来的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一个“送”字,传达出多少渴望和感激。发挥资源优势,追求经济增长,是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和区域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发挥资源优势,而在于怎样发挥,在于如何使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国家建设的全局来看,山西不可能离开资源优势。说白了,就是我们不能放弃煤焦铁,但也不能仅仅依靠煤焦铁。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基于这一点,我省进行了科学定位: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同时,这种结构调整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给我们留下了无比开阔的想象空间。有评论认为,未来中央出台的中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对于山西来说,不啻是一场春浇透雨。其意义不亚于“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因为作为中国煤炭生产最大基地,其针对性和指向性太强烈了。好事接踵而至……山西的发展机遇还不只这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也为山西经济的历史跨越,埋下了厚重的伏笔。对这个重大的发展机遇,山西高层是如此评价的:“千载难逢、不可再造”。省委书记田成平一再强调,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实现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山西已经错过了许多极好的发展机遇。这一次,我们该如何面对?赵峻青(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网络编辑:赵芳)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