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华:情暖社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07:10 大众网-大众日报 | ||||||||
本报记者 郑立波 本报通讯员 孙得志 元宝湾是淄博市周村区最大的一个社区,有1.6万人。有人说,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但王爱华却不信这个邪。自从她当了该社区的居委会主任以后,文明和谐就走进了这个社区。一位省领导同志这样评价她:“不图名不图利,一心为居民、为老人们服务,真是了不起!这就是我们普通共产党人所要实现的人生价值!”
挨顿骂算什么? 小区内过去污水满地,特别是6至12号楼西边空地上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蚊蝇孳生。为解决这个问题,王爱华一次次地去市政部门、去自来水公司、去周边单位协调关系。2004年,在各方面的支持下,社区筹资36万元,清运垃圾3000多立方米,对场地进行了硬化、绿化,并在此基础上建起了花园式停车场。 整治环境,需要拆迁乱搭乱建的屋棚。有一回,王爱华和一个年轻副主任上门做一户人家的工作,好话说尽,笑脸赔尽,那家人竟然还骂了起来。同去的副主任一肚子委屈,出了门就哭了:“为居民办好事,还遭人骂,这活是不能干了!”王爱华反而笑了:“我们共产党员不是讲奉献吗?为老百姓办好事,挨顿骂算什么?” 在王爱华的努力下,社区建起了2500多平方米的绿化游园,安装了13套户外健身器材,建起了近5000平方米的汽车、摩托车车库。眼瞅着小区内的环境一天天改善,人们信服了这个办实事的老大姐。 给老人们造“家” 社区里有一些老人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感到很孤独。如何让这些辛苦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有个温暖的家?王爱华想了很久,提出了办“老年之家”的计划。 办“老年之家”缺乏资金,她没有去麻烦政府,也没有去银行贷款,而是拿出了自己办小工厂时挣下的12万元钱,盖起了一排平房,建立了周村区首家社区老年之家。这里虽然条件简陋,但周到细致的服务,使入住的老人们倍感家庭和社会的温暖。 吕美英老人入“家”时是被担架抬进来的,经过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现在能下地走路了。76岁的李其显大爷,原本一个人住在“老年之家”对面的居民楼里,见入住的老人们生活这么幸福,他干脆也搬了进来。 王爱华又多方奔走,争取到23万元福彩公益金,加上自筹资金60万元,成立了“星光老年之家”,拥有娱乐室、健身室、阅览室、文艺室、休息室。目前,元宝湾“老年之家”长期入住老人达90名,长期免费代养7位孤寡老人,并为216位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元宝湾“星光老年之家”年收入达40多万元,走上了良性循环自我发展之路。 不能让“孩子”没事干 赵江夫妇原先在企业工作,但由于企业效益不好,夫妻俩先后下岗,生活拮据。王爱华跑前跑后,帮他们盘下个卖包子的小摊点,解决了生计问题,现在他们不仅找到了新的就业门路,还带动了一批下岗职工走上了就业岗位。 在王爱华这个“小巷总理”眼里,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年老的是自己的爹娘,年轻的是自己的孩子。这个家庭多一名下岗的失业人员,社会就多了一份负担,党和政府就添了一份忧愁。急在心中的王爱华,开始了她的社区居民再就业计划。 每当有失业人员来社区登记,王爱华都会主动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特长和家庭状况,鼓励他们再就业。社区也积极筹措资金建起众多便民利民服务网点,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几年来,先后使216名下岗职工重新走上就业岗位。王爱华成了大家心目中“神通广大”的能人。但她的两个儿子先后下岗,回到家里,希望妈妈利用关系帮助找一份好工作,王爱华只给二儿子“活动”了一下,让他在街上支个摊子去卖彩票。 这些年来,王爱华凭着一颗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的炽热之心,把一个环境脏、乱、差的社区建设成省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年届天命的她也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省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居委会主任,2004年当选市人大代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