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七次掌声献给捐遗老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07:56 华商网-华商晨报

  晨报讯 (记者 曹雯雯)“能得到这些孩子们的支持和认可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说这话的是6位老人,他们都是“自愿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俱乐部”的成员。

  昨日15时,他们顶雨从沈阳市铁西新区骑自行车到中国医科大学,给学生们讲述了自己捐献遗体和宣传捐遗的经历。

  两小时赢得7次持久掌声

  虽然这个号称中国第一个、世界第二个的民间组织已经接受了全国30余家媒体的采访,但俱乐部的6位老人显然很看重这次与医大学生的座谈会。

  在两个小时的座谈会上,40个青年给了6位老人7次持久的掌声、两次惊讶的感叹声、一次鼓励的笑声。

  为了表示对这些老人的支持,座谈会的前一天,医大数百名学生已经在写有俱乐部口号的条幅上签了名,学生们还自掏腰包为老人做了块匾。

  俱乐部主任杨东文说:“俱乐部的口号就是‘生为祖国做贡献,死为科学再捐躯’,我们捐献遗体就是为了给医学研究做点贡献,所以能得到医大学生的肯定,对我们就是个安慰。”

  捐遗需要更多理解

  捐遗俱乐部共有7人,36岁的领队杨东文(主任)、70岁的摄影师高子华和于佐良、金诚等其他5位志愿者,其中年纪最长的金诚老人已经81岁了。

  “别看他们年纪很大,而且都受到过家里或社会上的不理解,但他们都很坚定。”杨东文说,宣传捐遗已经成了6位老人的事业。

  于佐良对自己受的委屈看得很淡,他对记者说,曾有一位老同事打电话来说:“老于啊,这下你全沈阳第一了,出大名儿了。”于老重复着这句话,他觉得这是自己受的最大的委屈。

  “还有人说,我每拉进来一个捐遗体的就有提成呢。”在座谈会上,说起别人对自己的目的表示怀疑时,于老总是爽朗地大笑。

  座谈会上也有感人一幕,当于老说起曾亲自把自己患肺癌病逝的女儿遗体送到医大捐献时,一些女同学流下了眼泪。

  但现实仍然不乐观。“我们学医的学生还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何况是普通人?中国人死后要留全尸这样的观念还是很重的,这些老人的工作还是很难。”一位学生对俱乐的担忧准确地道出了这些老人的困难。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