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两名大学生苏州建在线收废品网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10:28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2005年3月,苏州首家在线收废网站成立,创始人是两位大学毕业不久的厉开波和周敏。大学生创业的事情并不少见,然而,敢于冲破世俗观念的束缚,大学生去“收垃圾”的却并不多。

  与此相比,近日媒体纷纷报道了南京中医药大学2002届的本科毕业生张新生成为流浪汉的文章。

  前者“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开起了网上废物回收公司;后者却在大桥底下的涵洞内“住”了三年,被人称为“呆子”。同为出生于80年代的“天之骄子”,为何差别就这么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再次摆在我们面前。

  首开在线收废品网站

  昨天中午11点半,厉开波和周敏如约准时来到本报。衣着朴素、大方的厉和周都理着平板头,感觉十分干练。

  厉开波和周敏(男)都出生于1981年,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毕业于江苏淮安和河北石家庄的高校,厉开波学的是化学专业,周敏是学环境保护专业。相比在媒体工作一年多的周敏,曾经辗转深圳、淮安、苏州等地打工,做过化验员、广告公司业务员、企业策划的厉开波的经历显然丰富得多,这是他成为即将成立的苏州工业园区天堂物资回收公司的法人重要原因之一。

  “毕业之后,没想什么其他的,只想找个跟专业对口的工作。”厉开波说,因为个人的性格原因,他并不喜欢整天在化验室内跟着瓶瓶罐罐打交道,在企业内的工作给他的感觉比较束缚,不能让自己的兴趣得到发展。周敏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毕业后在苏州昆山一家大型企业负责污水处理工作。

  而至于为何去创建苏州收废网站,厉开波说,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从网络上看到上海某集团成立全国首家收废网站,觉得这种做法很新奇,而这在苏州还是一片空白。凭着大学生对网络的热情,他和过去的同事周敏经过市场调查坚信,如果将网络作为信息平台,和传统收废结合起来,会有前景的。据他们了解,目前苏州废品利用率仅在10%左右。就这样,两个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了一起。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把收废物当事业来做的两人,从2005年1月开始准备工作,到苏州收废网的成立;从无人知晓,到每天有100多人登录网站;从“单打独干”到现在拥有10多名素质、能力丰富的加盟人员。这之间,他们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据介绍,在线收废网的操作形式是,有各种废物需要处理的企业或者市民,只要在网上留下自己的信息,就可以得到上门服务,是一个“身边的废品箱”。“经营这一段时间后,我们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厉开波说,一些写字楼等高档场所比较欢迎他们前去收废物,目前他们平均每天都可以做成大小三四笔的生意。

  呼吁增强废品回收意识

  一个大学毕业生放弃稳定的工作去“收垃圾”,父母和身边人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厉开波说,刚开始的时候家里对他的做法表示反对,说“没有了工作怎么生活”。但在他的坚持下,渐渐地父母还是接受了儿子的选择。“前段时间我父亲还问我,需不需要钱。”厉开波笑着说道,周边的同学、朋友也一直支持他们自己创业,有的还表示羡慕并愿意加盟。而周敏就不一样了,因为知道父母肯定会反对,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将自己所做的事情告诉他们。

  摆在厉开波和周敏面前的最大困难是资金和经验。因为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两人对目前的进展还是比较满意的。“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一年内只要能养活自己就可以了。对未来,我们很有信心。”厉开波说,按照他们的打算,在废物回收公司成立之后,他们会在保持小区市民业务的同时,重点开发一些大型企业单位的业务。以后,还准备将公司与网络结合起来,将在线废物回收发展到其他的省内外地区去。

  除此之外,最让两人感到担忧的是,现在很多市民的废物回收利用意识不强。“其实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垃圾分类放置,并不是件麻烦的事。”周敏说,目前苏州的废物利用率很低,出现这种情况跟市民的生活习惯不无关系。很多居民经常会把包装纸等可回收资源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这些有用资源混入垃圾中既增加了环卫的工作量,又不能“变废为宝”。其实,从现实的角度,市民可以用可回收的废物换取一定报酬;而从美化苏州乃至造福子孙出发,都有可为之处。

  大学生应该放下架子

  谈到最近发生在南京的张新生事件,厉开波和周敏都表示难以理解,他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反映了目前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周敏说,在就业压力的现实情况下,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放下自负、清高的架子,思想要放开,尽早溶入社会,去适应社会,积累工作经验,而不是等待被社会淘汰。

  “竞争激烈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现在的大学生生活比较安逸,很多大学生没有吃过苦,一旦受到挫折就无所适从,自暴自弃。”厉开波说道。

  学校表示支持两人创业

  在就业大关面前,厉开波和周敏毅然选择了创业。事实上,在高校有厉开波这样创业想法的学生很多,但真正能够付诸行动的却少之又少。对此,苏州科技学院学生处董巍峰主任认为,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问题是学生“有想法,没办法,难行动”。家长的阻力、资金的匮乏、对社会和市场的陌生,让学生的创业梦想往往无法成真,此外,学校也缺少创业方面的指导能力。目前的就业指导,普遍围绕的还是怎样找到一份好工作以及求职切忌挑挑拣拣的引导等,极少创业方面的针对性指导。让完全没有市场经验、没有相关储备的学生去创业,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董主任表示,如果有机会、有可能、有项目,对于学生创业还是支持的。不过,学生很难有能力看准市场,而且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企业家的潜质。因此,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目前更多还是引导。

  据苏州大学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师认为当代的大学生读书不够。对此,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一老师提出,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就业已成为压在大学生身心上的一座大山。曾经在大学生中做过的一项心理测试显示,99%的学生进大学以后都变得很“功利”,为了找到好工作而在大学“上学”。他介绍,现在大学生就学已不是他们那辈人认为的读书,他们一入大学就必须关注就业。为了在以后找工作时有更多的资本和筹码,他们不得不考很多他们那一代根本就没有在意过的证书,什么导游证、司法证等等。他们更多的是考虑怎样尽快找到理想中的工作。

  “鸡头”、“凤尾”需平衡

  面对大学生就业,苏州大学有关人士分析,现在大学生普遍存在两种心态:一种是希望去大公司工作,比较看重“福利好、培训机会多”;另一种则是希望去小公司闯一闯,更看重“空间大、成长快”。公司选大还是选小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对于初涉职场的大学生来说,更是无法定夺的赌注。是到小公司做“鸡头”,还是到大公司当“凤尾”?这是初涉职场的人,都会碰到的两难选择。据苏州大学近期对研究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研究生择业时比较注重个人发展,对薪酬的预期较为理性。

  同时,从近期媒体纷纷报道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生张新生考研、找工作不成却成为流浪汉事件可以看出,他的心灵固然脆弱,但高校在对于就业指导上还有所欠缺,比如就业心理的指导等。对此,苏州科技学院学生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就业心理指导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高校一般是从就业心态、生涯规划、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技巧等角度进行就业指导的。每一位大学生在大学时代,都有对未来职业的预期,但如果过于“理想化”、就业目标太高,都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每个人对于职业目标的确定,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自身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分阶段制定。总之,无论是做“鸡头”还是“凤尾”,都要全力以赴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江南时报 朱中顺 戴洁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