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西藏掀起“餐桌革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21:43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新华网北京4月20日电 题:西藏掀起“餐桌革命”

  新华社记者任卫东、吕国庆、秦亚洲

  芹菜、芫荽、豆角、西红柿……才旦卓玛的自行车后座上满载着各种新鲜蔬菜。这是她下班后在拉萨菜市场精心挑选出来的。近年来,市场上丰富而物美价廉的蔬菜供应,改变
了她的菜

  谱,也丰富了她的生活。

  蔬菜,如今已成为西藏人餐桌上的主角。从主要吃牛羊肉、肉罐头,到只有土豆、萝卜甚至脱水菜,再到今天的各种时令蔬菜甚至反季节蔬菜,西藏人的饮食结构正悄悄发生着巨变。

  记者前不久在西藏采访时遇到了才旦卓玛。她49岁,从小在牧区长大。她说:“小时候几乎没吃过蔬菜。后来在拉萨,夏秋季节可以吃到少量新鲜蔬菜,但价格很贵,舍不得多买。”

  就在10多年前,西藏自治区几乎没有大面积的蔬菜种植,吃菜难的问题十分突出。萝卜、白菜和土豆等“大路菜”长期占据餐桌,被人们称为餐桌“三大件”。细菜则主要通过青藏公路从甘肃、青海运来。据1981年的资料,当时全区蔬菜总产量只有2.6万吨,人均占有量不足14公斤,平均每25天才能吃到1公斤蔬菜。

  为了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切实解决“吃菜难”问题,从1990年起,西藏自治区每年拨出500万元专款用于“菜篮子”建设,大力发展以蔬菜为主的“菜篮子”生产,建立生产基地。

  “自治区还根据气候和土壤特征,推广高寒地区种植技术,引进了生菜、西兰花和紫橄榄等新品种,使全区蔬菜供应水平明显提高。”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代国安说。

  2004年,西藏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23.87万亩,品种200余个,产量达34.8万吨,比1981年增长12.34倍。人均蔬菜占有量达到134公斤,平均每3天就能吃到1公斤蔬菜。西藏自治区群众吃菜难的问题初步得以缓解。

  自治区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高玲说:“拉萨、山南、日喀则、昌都、林芝等地市政府所在城市以及部分县城,85%左右的蔬菜已经由当地生产和提供。不适宜蔬菜生产的那曲、阿里等高寒地区,也发挥阳光充足的优势,使用高效日光温室技术,发展蔬菜种植业甚至反季节蔬菜和花卉。”

  如今,在任何季节走进拉萨的餐馆,都可以吃到西藏本地生产的蔬菜。如果运气好,餐馆还会在桌上放一束采自市郊温室大棚的红玫瑰。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