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留守少年”的缺失之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07:21 哈尔滨日报

  实习生徐晶本报记者李永明/文

  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经商,未谙世事的他们,成了“留守一族”;终日在残缺的温暖中守望,缺少关爱的他们,成了“新型孤儿”……

  “我的父母亲总在春天开始的时候离开家到外面去打工,我真希望能把春天留住,这
样我就能一直和他们在一起。”这是一名留守儿童的作文内容,孩子对父母关爱的渴求力透纸背。而除了思念之外,由于抚养孩子的亲属缺乏监护和管束,从而造成一些孩子心理和生理出现偏差,有的遭到了不良侵害饮恨终身,有的则走向了犯罪的道路令父母悔恨不已……

  近日,记者从哈尔滨市检察机关了解到,近一段时期发生在留守孩子身上的伤害案频频出现,而一些留守孩子实施犯罪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如何关心和教育“留守少年”,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遭摧残半年无人知,12岁女孩做妈妈

  这是一起令警方震惊和心痛的案件。今年2月19日,在哈市某小学读4年级的女孩小茹突感剧烈腹痛、并开始呕吐,年过六旬的奶奶立即将孩子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惊异地发现,这个尚未满13周岁的女孩竟然已经有了一个多月的身孕!又惊又气的奶奶立即向派出所报案,并通知了在北京长期打工的儿子儿媳。根据小女孩的指认,警方很快将犯罪嫌疑人、42岁的无业人员张成抓获。

  案件发生后,人们除了对张成表示极大的愤慨,更多地开始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小茹为什么没有得到应有的呵护?小茹的悲剧到底是谁之错?据张成交代,从2004年7月起,作为邻居的他多次利用给钱上网的方式诱奸小茹,第一次得手后他曾担心过好长时间,但发现小茹的奶奶并未觉察,加之他深知小茹的父母一直在北京打工,过年都没回来,于是变得更加有恃无恐……

  而小茹的奶奶在案发后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年纪太大了,除了照顾孙女吃住外,别的无能为力。父母长期在外,监护人的失职,最终让色狼屡次得手……

  打工父母春节未归,孤独女儿患上抑郁症

  今年13岁的小文,是哈市太平区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然而,新学期开学时,她却不得不暂时告别心爱的校园,在哈市第一专科医院接受心理治疗。

  2004年1月,因生计所迫,小文父母不得不将她托付给远房亲戚,一同到广州打工。送走了父母,小文的情绪变得异常低落。突然生活在一个陌生的屋檐下,一向被父母宠爱的小文表现出了种种不适。她与亲戚家的小姐姐经常发生矛盾,而每次争吵过后,她都越发地思念在外打工的父母。在给父母写的信中,她曾这样写道:“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赚钱难道真的那么重要吗?我并不在乎你们能给我买多少漂亮衣服,我只想和你们在一起!”然而,打工艰难的父母给予女儿的只能是劝慰。

  转眼间,春节就要到了,外出打工的纷纷准备回家过年,小文也渴盼父母尽快回家。她每天都盼着春节早一天到来。然而过年的前一天,爸爸突然打来电话说票难买,春节有可能回不了家。那一夜,小文哭了整整一宿。在一个没有父母陪伴的春节,她感到异常痛苦和孤独。“爸爸妈妈一定不要我了,他们不会回来了!”她开始近乎机械地向亲戚重复这样的话。随着心理负担的加重,小文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寒假作业一笔未动。到了后来,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时而目光呆滞地望着天花板,时而蒙着大被沉沉地睡……看到小文异常的表现,亲戚感到非常不妙,于是领她到医院检查,孰料,结果小文竟然患上了抑郁症。

  据了解,很多孩子在父母外出后都会表现出一些心理问题,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越是突出,越是和父母关系密切、感情交流丰富的孩子越是明显。并且,小学生比中学生严重,女生比男生更严重,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情绪问题、交往问题、自卑心理、逆反心理。

  父母国外打工3年,14岁儿子成抢劫犯

  14岁的小雷家住阿城市,父母长年在韩国打工,年幼的他跟随着姥姥、姥爷一起生活。也许是为了弥补缺失的亲情,小雷的父母从来不吝啬给他钱花,使小雷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并沾染了打架斗殴的不良习气。一次,曾因小事把一名同学脸部砍伤,至于原因则是对方在冲突中说了他一句“有娘生没娘教”。

  姥姥、姥爷对他的管教并不奏效,到了后来小雷甚至威胁他们:“我有爸妈,用不着你们管,再管我就离家出走!”一想到女儿女婿在国外拼死拼活地挣钱,两位老人多次在电话中想告之一切却欲言又止,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他们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对小雷的变化只字不提。

  老人的态度无疑纵容和助长了小雷的畸形心态,自从迷恋上网后,小雷就在某网吧里长期包了一个单间……钱不够上网了,他便起了抢劫的念头。今年3月12日晚6点,小雷伙同另外两个男孩抢了一个过路女孩的小灵通,随后,3人又来到某银行门前想砸开自动取款机直接弄钱,但很快被警方抓获。钱虽未取出,但价值30多万元的自动取款机被他们砸得面目全非……审讯中,警方发现另外两个孩子同样只有14岁,并且他们的父母也长期在外打工,一人寄宿在姑姑家里,另一个则与爷爷奶奶生活。

  监护“留守少年”———家长、学校、社会“一个也不能少”

  “父母在外工作挣钱,多数是为了孩子,可如果因此而毁了孩子,真是得不偿失!”这是许多家长和老师发出的感慨!

  据了解,近日,哈尔滨市妇联曾对“留守少年”的教育问题进行了一个专项调研。“留守儿童”主要有两类,一是农民工子女,他们的父母在国内打工;二是父母在国外打工,出去短则四五年,长则一二十年,把孩子寄养在学校或亲属家里。如:哈市宾县某中学有85名学都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的。阿城市某中学是一所包括小学、初中、高中的完全学校,全校1100名学生中有40%的学生家长双方都去了韩国打工。从年龄段上看,“留守孩子”大部分正处在7~14岁的青少年阶段。遗憾的是,“留守孩子”在学校期间,由于集体生活的温暖会让他们暂时忘却一些烦恼,可一旦回到家里,那种特有的孤独感就油然而生。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而负责照顾孩子的老人绝大多数是文盲、半文盲,难以从体力和智力上担负监管重任。这导致留守儿童群体当中出现了较严重的心理危机。一方面,一些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加剧,性格抑郁,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事孤僻不合群。另一方面,一些留守儿童容易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有的甚至出现暴力倾向。

  为此,父母、学校、社会都有责任来关爱留守儿童,比如孩子的父母可以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与孩子沟通,加强情感交流。关爱非常重要,但前提是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鼓励退休教师创办“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成为留守孩子的“代理家长”,使他们离父母不离温暖。让“留守儿童”不再成为父母事业的牺牲品,让他们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这些问题,我们没有理由回避。

  --稿件来自《家报》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