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2005:“改革攻坚年”如何攻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08:03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日前,《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下发,《意见》提出,“2005年是改革攻坚的关键一年”,要把改革放到突出位置上,用更大的力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而从去年底开始,理论界、舆论界就把今年定位为“改革年”。为什么中国近27年来一直都在“改革开放”中行走,今年还要如此强调改革的重要呢?“改革攻坚年”又该如何攻坚?

  今年恰逢几个“年”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今年之所以更加强调改革的重要,是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方式较前不同,改革的强度、力度和深度要超过以前。今年是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敲定明年开始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一年,各种计划内的重要经济项目等都将要看到相应的结果。今年又是中国加入WTO落实市场全面开放的最后一年,将成为中国对外资的“市场开放元年”。今年还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改革实践第三年,是新一轮加强宏观调控的第三年,是经过过渡、转折继而需要突破的一年,调控和改革已到了出效果和有结果的时候了。同时,今年又恰逢新一届政府执政的第三年。回顾历史,“第三年”通常是改革的发力之年。专家认为,只有更大力度地推进改革,本届政府才有望把先前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落实,并且把宏观调控的成果深化为体制改革的演进。因此不管对内还是对外,都有更强劲的改革动力在发生作用。另外,新一轮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局面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加宁认为,新一轮宏观调控面临两难局面:放松调控,意味着反弹;加强调控,从调控的手段来看,意味着行政手段越发主导,也就是硬着陆。而宏观调控只能在改革中寻找出路。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也指出,我国宏观调控的实践表明,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还远未消除。2005年是宏观调控的关键一年,要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成果,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着眼于理顺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改革。所谓攻坚,既是要在通过体制创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也是要求2005年的改革应在一些关键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把政府改革作为推进改革的关键

  1994年也曾被称为“改革年”。那一年的改革,在1992年—1993年经济过热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大刀阔斧地推出了“改革新政”:财税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企业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物价体制改革。今年的“改革年”也是从2002年—2004年经济过热的背景中走来的。只不过与1994年不同的是,现在面临的不仅是要防止通货紧缩,还要预防通货膨胀。压力不仅来自国内,还来自国际,要解决的是如何改革和如何落实的问题。因此,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认为,除了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等外,重要的是要把政府改革作为推进改革的关键。在他看来,许多改革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都与政府转型不到位有关系。比如,金融体制改革和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滞后,都与政府改革不到位是分不开的。政府主导的投融资体制不改变,政府的职能没有根本改观,这些改革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我们要从政府治理改革入手,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使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使政府真正转变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经济社会环境的创造者、人民权利的维护者。中共中央党校一位教授也认为,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困难、行业垄断难以破除、要素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以及经济运行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的积累,实际上都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有关。改革之年,必须把转变政府职能、协调政府系统内部关系、提高宏观调控效率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南京日报记者 宋广玉 综合(编辑 小海)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