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与劳动结缘的老公园(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22:54 华商网-华商晨报
与劳动结缘的老公园(组图)
  “五一”节临近了,会有更多的人选择这里,来放松和看望“劳模”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吴章杰 摄
与劳动结缘的老公园(组图)
劳动公园位置图 绘图:谢学刚

与劳动结缘的老公园(组图)
公园里有很多这样的“劳模雕塑”,人们也习惯于在这里闲坐

与劳动结缘的老公园(组图)
散步的、打牌的和卖东西的,呈现了劳动公园更加休闲的一面

  刚送走晨练的人,又请进打牌的人;刚告别喧嚣的叫卖声,又迎来悦耳的唱歌声……这样连贯起来,一幕幕犹如幻灯片,这便是铁西劳动公园呈现给我们的景象。

  “五一”临近了,记者走进了位于沈阳市铁西新区肇工街、已有49年历史的劳动公园。这座沈阳最著名的大型园林式公园之一发展至今,已经成为铁西新区地标,沈阳人记忆岁月的符号。

  总会有老人凑到记者身边说:“这又大又老的公园在铁西就这么一座!”言语间流露出一种自豪感。这个位于铁西新区偏西的公园不仅是人们休闲的处所,也是他们的精神寄托。

  劳动公园雕塑劳动模范

  从劳动公园西南角进入,向北走150步,再向东走30步,眼前不远处便出现了几尊雕塑,栩栩如生的面部表情很是吸引眼球。“这是劳动公园几任园长的雕塑吧?”记者自言自语道。

  “怎么可能!这是沈阳市全国劳动模范的雕塑!几十年前他们绝对是沈阳市乃至全国的偶像,拥有一大批‘追星族’!”正在雕塑附近晒太阳的李永安老人接过话茬道。

  记者走近雕塑仔细欣赏,果然如老人所说,这些雕塑都是为曾经的全国劳动模范所竖立的,在雕塑上的简介中可以看出,他们大多都是当时的全国人大代表。“这些雕塑是什么时候立起来的呢?”记者问李老人。

  “2001年前后!”李老人说。“看起来的确很新!”记者说。

  “虽然很新,但是听说也费了不少力气!”李老人说。

  原来,从沈阳市走出的全国劳动模范非常多,在劳动公园内的一块屏风上就镌刻着不下200个名字,而要从他们中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据说挑选了一个月时间。然后就是核实他们的资料和生平事迹。最后到了进行雕塑阶段,又遇到了难题———这些人已经去世了。一位劳动公园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详述了当时的情况。

  “为了把雕塑做得活灵活现,工作人员找了这些人物的照片,各种姿势、各种场景的都有,不过还是觉得不够生动;于是又走访他们生前好友、到工厂体验生活等等,所以现在才能看到这些雕塑面部表情都那么形象。”这位工作人员说。

  “这项工程的投入不少吧?”记者问。

  “很多人都愿意义务工作!因为他们觉得这些雕塑人物都是沈阳的骄傲!应该让游人知道和铭记。”他说。

  再看这些雕塑的时候,记者觉得每个人物都很可爱。而因为他们的可爱,也为劳动公园增色不少。

  上世纪50年代的机械化

  从劳动公园的名字就可以体会出,这个公园是应该为劳动者服务的,所以在园内立起沈阳的“全国劳动模范”的雕塑再合适不过,这也成为劳动公园与沈阳其他公园相比的一大特色。

  为劳动者建的公园,少不了劳动者的影子。据资料记载,劳动公园曾经是个很大的苗圃,后来又怎么变成了一个公园呢?

  “就像歌中唱到的一样‘咱们工人有力量’,劳动公园从苗圃到公园,完全是靠铁西工人的劳动完成的。”刘立国老人对记者说。

  “在当时是不是一项很艰巨的工程?”记者问。

  老人的回答却出乎意料:“没有!当时几乎机械化了!”见记者不解,他又补充说,“铁西当时的大型工业企业在沈阳市最多。从一个厂子借一台铲车或推土机或货车就够组成一个大型的工程队了。挖人工湖啊、堆假山啊等,全是这些各个厂子征调来的机器完成的,几乎没有用到人力。在当时的沈阳,这样的工程大概是最先进的吧!”

  不花钱找乐的地方

  记者随便问了几位不同年龄的沈阳市民为什么愿意到劳动公园游玩,他们的回答有“学校组织的”,“地理位置优越”,“规模大”,“绿树环抱”,“有挺好的游乐设施”……劳动公园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垄断了人们、特别是铁西人户外活动的行程,也垄断了他们的记忆。

  “你知道来劳动公园不要门票、不花钱吗?”71岁的赵文清老人问记者。

  “现在公园拆掉了围墙,都是向游人免费开放的啊!”记者说。

  “我说的不是现在!是沈阳公园没免费开放的时候!”老人解释道,“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只要是‘劳模’,无论什么时候到劳动公园票价全免,还可以带家属。要是‘五一’节那天,只要有工作证,就可以免费进劳动公园游玩。那时大概只有劳动公园如此吧!”

  “当时门票多少钱?”记者问。

  “两毛!你想两毛钱就能游园一天够合适吧,居然还有不要票的事,再没有比这更让人愉快的了!”老人说。

  1958年5月1日,在劳动公园里举行了盛大的劳动节游园活动。家住工人村的石兴仁告诉记者:“当时我上中学,学校组织献给‘劳模’的文艺表演,要求穿白衬衫、蓝裤子,蓝裤子要有背带的,样式跟现在的孕妇装很像。老师说没有这身衣服就不能参加。可是我家里却没有现成的,于是头天晚上我爸我妈从家里翻出了所有白布、蓝布,整夜没睡给我现做了一身,然后第二天才顺利地表演了节目。印象最深的是,表演结束后,劳动公园里满地是红色和黄色皱纹纸编成的花环小帽,一斤这种东西能换2分钱,我捡完了全部竟能买几斤大米回家。”

  伐木·种菜·跳舞

  记者在劳动公园采访期间发现,劳动公园不仅和游人关系密切,还跟时代背景密不可分。有时候,它就是社会情况的缩影。

  资料上记载,在“日伪”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劳动公园树木繁茂,只是这里没有游乐设施,也不允许人们在里面休息放松。这片大林子倒是成了日本人的木材基地,有需要就到这里砍伐。而到了国民党统治时期,许多人的尸体被扔在这片林子里,有遗弃的婴儿,有被残害了的革命者,还有不知道什么原因死亡的人,有种尸横遍野的感觉。直到建国后,这里的尸体才被清除干净。

  1956年劳动公园建成,到了六十年代,发生在这里的事情更为有趣。李永安回忆道:“1960年开始的几年,食品奇缺。开始大家到劳动公园捡榆树钱儿掺包米面吃。榆树钱儿哪有那么多,吃没了后大家就揪嫩树叶,树枝光了后就没什么吃的了。后来形势稍好转些后,有人拿了点蔬菜种子,种在公园的角落里,等菜熟了不仅自家有的吃,还偷摸地卖给了别人一些。大家都觉得这种方法挺好,于是都在公园自己找地种菜,那时来公园不定走到哪家菜地里。开始公园管理的人不让种,后来管不过来,于是干脆划出一块专门给大家种菜的地方。这种公园种菜情况持续到‘文革’前。”

  李老人还说:“当时1毛钱可以买到4斤芸豆,可是大家都切成丝炒着吃,没人炖着吃。那时人们不爱吃炖芸豆吗?不是!是他们不舍得炖着吃,而炒着吃4斤可以吃得时间更长些!”

  近几年,劳动公园免收了门票,拆掉了围墙,更多地接纳了人们,来这里的人不再是单纯游园性质。在劳动公园内经常有民间艺人的身影出现,记者采访期间,远远听到悠扬的歌曲声,走近时看到几对中老年人正在空场上旋转着身体,跳跃出优美的舞步。围观的人亦不下百十号。一边是欣赏的目光、模仿的肢体,一边是自我陶醉的舞动,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其实,劳动公园现在多的不只是民间艺人,还有跑步的人、打牌的人、练太极拳的人、分不清在院内还是院外做买卖的人,还有什么也不干只是愿意在这里坐着的人,于是他们构成了劳动公园呈现给我们的景象。本报记者 马光

  地理发现

  建国前,这里是沈阳铁西区的一片树林;建国后,成为苗圃;1956年,铁西兴建占地34.7万平方米的公园,成为当时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因为身在工业区,工人阶级占绝对多数,所以取名“劳动公园”。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劳动公园已经成了铁西区最为人熟悉的地方。记者采访期间了解到,劳动公园在不久后要有重大变化:要修一条暗渠将卫工明渠与公园水域相连,扩建成一个大规模的人工湖;将十三路向西打通,使其穿越卫工明渠、劳动公园,实现与肇工街的连通,过往的车辆在穿过公园的时候,就可以欣赏到园内的风光。本报记者马光

  采访花絮

  便衣

  劳动公园有扎堆儿打牌的人,记者采访期间就目睹了20多桌。四人或六人围坐在小石桌旁,周围还有比打牌人数目更多的围观者,不时发出大呼小叫的声音。

  记者走近一桌打牌人,问道:“你们是怎么凑到一桌的?”对方见是生人,很麻利地揣起了手中的牌,用警惕的目光看着记者,其中一个人说道:“我们是白玩儿!”

  “我没别的意思!我想问问你们在这儿玩多久了?”记者对他说。“我们真是白玩儿的!”他说。

  记者再三解释身份后才明白,原来他们把记者当成了抓赌的便衣。当得知记者的真实身份后,他们又热火朝天地打起牌来,而把记者“冷”在一边,并说:“有什么话等打完牌再说!”

  年轻人

  记者在劳动公园内转,发现有些老人用狐疑的目光看着记者,甚至一见记者便有意地躲开,令人费解。

  几经周折后,记者终于和几位老人谈起来,成为熟人。问起这件事的原因,一位老人说:“劳动公园白天几乎没有你这个岁数的年轻人闲逛。”

  另一位老人接过话茬说:“闲逛就是游手好闲,游手好闲就爱偷偷摸摸,尤其你这个年龄,所以有人可能觉得你是个危险人物!”本报记者 马光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