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十佳志愿者王淮滨:我让名气“撞了一下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09:16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记者朱锐

  【金陵晚报报道】2003年11月4日,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人员两次从王淮滨的血管里共采集了200毫升造血干细胞,无偿献给了安徽一位36岁的男性白血病患者。从这天起,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王淮滨出名了,作为我市第一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者,他的一切成为众多媒体追踪的焦点。

  从1995年开始,每逢生日那天,他都要义务献血;

  去紫金山维护设备时,他和环保志愿者一起捡拾垃圾;

  3年间,他悄悄资助了一名生活极其困难的学生走进大学学堂;

  两次不顾个人安危,配合公安部门抓获3个小偷……

  然而他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宣传“其实我真的很平常,至于献血啊,捐献造血干细胞啊,也都是很平常的事。就像在没有自行车的年代,看到一辆自行车大家觉得新奇。过阵子,满大街都是自行车了,大家又把关注点转向了轿车。所以我就希望媒体不要老宣传我,我只是碰巧成了‘第一人’,应该多宣传献血有益无害,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那时,我就不会成为典型了。”王淮滨这个东北汉子直爽的性格在一见面时就暴露得一览无余。

  1998年的一天,王淮滨被东方卫视的一个节目深深震动了。“台湾有30万人、美国有500万人登记捐献骨髓和造血干细胞,都超过总人口的1%。而我们大陆只有几千万人登记,相对于总人口来说比例太小了。”2002年1月,当他第6次义务献血时,他在省红十字会填写了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申请表。

  2003年10月31日,在妻子的陪同下,王淮滨赴浙江。从11月1日开始,王淮滨每天注射两次动员剂,剂量为600微克,目的是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血液中去,再从血液中进行采集。4日下午3点到6点开始了第一次采集,第二次采集的时间是5日上午8点至11点,共需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液100毫升。每次采集,体外循环的血液流量达到1万毫升,按照人体正常血量5000毫升来计算的话,两次采集就相当于将王淮滨全身的血液抽出了4次。然而当记者问及当时的感觉时,这个快言快语、大块头的沈阳人更是掩饰不住内心的那份豪爽,露出一脸“尴尬”的笑容说道:“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就是床太短太窄了,我这么大的个子,躺着有些不舒服。”

  “碰上了而已,我并没有刻意去做。”对于别人眼中的“壮举”,王淮滨总是淡淡地一言带过。“世界红十字日也快到了,只要我人在南京,身体健康,我还会去献血。”王淮滨的每一句话都显得质朴坦诚,但在记者的耳中它又是饱含分量的。

  (编辑 草非)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红色专题
红色专题图铃免费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