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特别报道:西安鼓楼牌匾传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8日08:30 三秦都市报

  西安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1740年乾隆五年重修后,相传陕西巡抚张楷模仿乾隆皇帝的“御笔”为鼓楼书写南匾:“文武盛地”四字;北匾“声闻于天”则相传为咸宁学士李允宽所书。南北两幅匾额曾经被誉为两颗“明珠”镶嵌在西安的鼓楼之上,与鼓楼一同饱经风雨的历练。

  “文革”时期,大量文物古建筑遭到人为毁坏,两牌匾也未能幸免,西安市民引以为
荣的两颗“明珠”也就在此运动中“告别”了历史舞台,“告别”了与其相伴的鼓楼。

  西安市钟鼓楼保管所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西安市民心中40年的缺憾将在本月的29日得以弥补,鼓楼将再现40年前的风采。然而,您可知道这两块牌匾的来历和它又是怎样面世的吗﹖两块牌匾的传说及其中的动人故事吗﹖2005年4月25日,记者见证了这带着传奇故事的两块牌匾……

  还历史真实面目

  每个老西安人都清楚记得,在鼓楼南北屋檐下,曾分别悬挂着两块匾额,南为“文武盛地”,北为“声闻于天”,匾长8米,宽3.6米,为蓝底金字木匾。两组八字,均为帖金凸体,字字精练,千古绝笔。西安市钟鼓楼保管所业务科长喻军告诉记者:“‘文革’时期,两块巨匾被摘下,砍断并焚烧殆尽,从此,人们相传中的中国两匾一个是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另一个就是西安鼓楼的“文武盛地”就只有一匾了,两块牌匾被毁后,不但是对我省文物的巨大损失,而且也成了我们和西安市民心中的缺憾。为了给后人一个交代,还历史以真实面目,从1982年起,我所就萌发了恢复两块牌匾的念头,并开始了有关调查研究和取证工作,此后的1988年以来,在每届的市人代会和市政协会议上,我们都有恢复牌匾的议案和提案,就在我们呼吁两块牌匾的同时,西安的广大市民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进来,这就极大地促进了恢复牌匾工作的进程。2004年3月至7月,西安市政协和陕西省文物局分别多次召开了‘鼓楼周边历史文化探讨与研究’及‘恢复鼓楼牌匾’专题讨论会,对牌匾恢复一事广泛征求与会专家、学者及老前辈的意见和建议,在7月9日的专题会上,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文保中心、原西安市文物园林局、陕西省书学院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对初步方案进行了最后的推敲和完善,制定出了‘采用原字样,大小形式同原样,用现代轻型材料,但要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原则进行原貌恢复两块牌匾。两块牌匾的恢复不仅了却了文物工作者和广大市民长久期盼的心愿和缺憾,更为鼓楼增添了灵魂和神韵它将随着历史的延续永存史册,无论为勉励后人或是为文物价值本身,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初步形成方案后,我所配合西安市文物局做了大量的研究审议工作,收集了近百张有关老照片,从恢复方案的雏形、探讨到初步决定,经过了无数次不懈努力与商讨和磨合,但是由于资金等问题一直没有落实,恢复牌匾的事情就只有先搁浅了……”

  两块牌匾花去15万

  “恢复鼓楼两块牌匾可以说是所里的头等大事,也可以说是了却西安市民40年的一个缺憾,那么原匾有多重现匾又有多重呢﹖制作两块牌匾花去了多少钱﹖用了多长时间挂到鼓楼上的﹖”记者问道。

  “筹集资金制作牌匾可以说倾注了我们全所每个人的心血和汗水,在资金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我们所就走向外搞活的路子,坚决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实现多年的夙愿,通过多种渠道的筹集,资金问题终于解决,从制作到作成,共花了15万元,说个题外的话,记得当初设计出两个牌匾的小样后,为了力求真实体现原貌,我们从匾的颜色字体及整个牌匾形状都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把专家、学者和当初现场拆除两块牌匾的当事人叫到一起,让他们回忆和对比,最终才确定了下来。你问原匾有多重,现在的新匾又有多重,可以这样说,原来的牌匾是木头制作而成,原来的一个牌匾大约2至3吨重,现在的牌匾只有800公斤,牌匾在小雁塔制作完成后,运输却成了问题,汽车不能运,因为汽车运会对牌匾有极大的损坏,装卸不方便,最后经过论证协商采用原始的架子车运输,从装架子车算起到鼓楼4辆架子车整整花去了3个多小时的时间,这样大的两个牌匾要顺利上到鼓楼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经过会商决定先用吊车将牌匾吊到楼顶,再采用动滑轮和静滑轮相结合的办法把两个牌匾挂在原来的地方。光给鼓楼挂匾我们就出动了70人,搭建了高30米,宽10米的钢管架,用了7天的时间才把两块牌匾顺利挂到了鼓楼上。”喻军回答道。

  “既然是恢复原貌,为什么不用原来木头及同样重的牌匾呢﹖”记者问道。

  “我们当初也考虑过用木头制作恢复原貌,但是最后经过论证后推翻了用木头的想法,因为鼓楼是千百年留下来的古迹,迄今已有265年的历史了,1937年日本飞机对西安进行轰炸时候,将鼓楼的一根梁炸断,两块牌匾却安然无恙,历经沧桑巨变的鼓楼已经不能够承受过重的压力,你想一个牌匾就要达3吨左右,要挂原来的匾对鼓楼是有伤害的,所以为确保文物古迹不受损失,经过专家学者的多次论证和反复推敲,最后选用轻型材料来制作两个牌匾,但是两个牌匾的其他地方都是和原来的一摸一样。”喻军说道。

  牌匾作者之争

  “钟为文鼓为武”是西安市民的传说,然而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却了解到关于“文武盛地”的作者之争,先后有三个版本的说法。第一个说法是,“文武盛地”四个字是在清朝乾隆五年重修鼓楼后,陕西巡抚张楷模仿乾隆皇帝的“御笔”写了鼓楼南匾“文武盛地”四个字,这个说法的来源是《咸宁县续志》及清陕西巡抚张楷《重修钟楼记》。第二个版本是“文武盛地”四字是明万历十八庚寅年巡抚赵可怀所书,这个版本的消息来源是据记载,1952年11月27日,原西安公营新元营造厂写给市人委现西安市政府的公文,记有“文武盛地”四字是明万历十八庚寅年巡抚赵可怀所书。最后一个版本的传说是一研究历史的学者向西安市钟鼓楼保管所打来电话说:“大量的历史记载证明,‘文武盛地’是清朝时期,今韩城县的一个叫梁元音的秀才在鼓楼重修后,考试路过新修的鼓楼时,欣然提笔写下了‘文武盛地’四个字。”

  “文武盛地”四个字到底出自谁之手还有待我们的学者、专家进一步研究考证,而“文武盛地”四个大字如今却成为鼓楼的一大亮点,“声闻于天”的加点传说为鼓楼增色不少。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关于“声闻于天”加点的神秘传说:当年,鼓楼建成后,大臣请武则天写了“声闻於天”四个字,而武则天却在“於”字上少写了一点,一天她从楼下经过时发现此况,便问身边的大臣原因何在,身边的大臣面面相觑不敢出声,于是武皇下令取来大笔一枝,蘸上墨,用一弓箭将其射到牌匾上,正好射到缺一“点”的位置,引来群臣欢呼。解放前,还有人曾说:“武则天是一个女人,女人怎么能够执政呢﹖‘声闻於天’为武则天所写,这个不好,于是清朝重修鼓楼时就将其改成‘声闻于天’,而不再使用原匾中的‘於’字。但经过后来分析,这类传说是没有依据的,射箭加点更是荒唐无稽。”

  25日16时,离开了西安钟鼓楼保管所,记者来到了鼓楼前一看究竟,只见鼓楼在初夏的阳光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两个牌匾高高地悬挂在鼓楼的上方,两个牌匾分别用红布遮盖着,鼓楼下的游人也时不时地猜着牌匾的模样,有的游客则在相互交流着什么,大家都期待着4月29日牌匾揭开神秘面纱的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