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鲁迅、钱钟书讥国画之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8日08:30 海南新闻网-南国都市报

  鲁迅推崇第一流的写意画,以为真正传神的作品,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五论文人相轻》)。但他对国画又颇有看法:“我们的绘画,从宋以来就盛行写意,两点是眼,不知是长是圆;一画是鸟,不知是鹰是燕。竞尚高简,变成空虚。”(《记苏联版画展览会》)

  其实,鲁迅对宋元以来文人山水画的涵养,唐代佛画的灿烂,线画的空实明快皆极深寄意。他所瞧不起的,是明清以来国画界不长进的风气造成的浮靡和懒惰。这种风气酱制影
响,逐渐造成一种国画的末流,而引起观者的反感。

  钱钟书先生对这种末流国画也颇加讥嘲。

  小说《猫》中写民国时期地方老名士,不懂透视,不会写生,今天画幅山水“仿大痴笔意”,明天画幅树石“曾见云林有此”,生意忙得不可开交。这位名士向他侄儿吹嘘,说是某银行经理求画中堂,要切银行,要口彩好,西洋画没办法,让瞧他画的。“画的是一棵荔枝树,结满了大大小小的荔枝,上面写道:一本万利。临罗两峰本”。老名士又说他的《幸福图》,以一株杏花,五只蝙蝠,来切幸福杏蝠。他侄儿听得目瞪口呆。

  鲁迅、钱钟书皆以极高的天分,纵横贯通的艺术学养来审视国画艺术,目光如炬,诊出国画艺术病笃的危殆状态。

  然而艺术的恶劣因素往往具有一种惰性传染之管道。浸延至今,这种国画末流还在流布。笔墨的庸俗,取境的低劣,构图的无趣,加以官僚的上下其手,恶俗作品常有淹没精雅艺术的趋势,就像劣币驱逐良币一样。当中又因了一些有权的好事者的加盟,此类恶俗作品更是印刷精美,到处铺开。

  艺术本来是安抚人心的,似此则以恶情劣趣消解艺术的作用。放任下去,艺术水准速降,大众的欣赏趣味也迭遭摧残,真乃一大悲剧也。(伍立杨)

  作者:伍立杨

  (来源:南国都市报)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