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西藏自治区拉萨SOS儿童村有爱 孩子永不孤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9日10:39 中国西藏新闻网

  清晨6:00,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SOS儿童村的“妈妈”们就开始了一天忙碌的生活。先为孩子们做早饭;7:30,她们叫醒孩子们一起到小操场出早操。小操场四周是一幢幢藏式院落,每幢院落为一个家庭,每个家庭用数字为代号,并在每幢房屋设有标号。十几个特殊的家庭,组成了一个特殊的村庄——中国西藏拉萨SOS儿童村。

  2002年9月幼儿园建成

  为了使村内未入村的孩子在学前得到更好的系统化教育,减轻儿童村的经费负担,由国际SOS儿童村总部投资建设的中国拉萨SOS儿童村幼儿园于2001年8月31日动工,2002年6月31日竣工。幼儿园占地面积为920平方米,拥有四间教室及儿童学习、游戏、食宿、医疗等设施。经过拉萨市城关区教育局对幼儿园硬、软件等全面检查后,于2002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为了降低幼儿园内的运行成本,村部专门到内地选购幼儿玩具及园内设施。到目前为止,园内共有大、中、小三个班,共有81个孩子,教职员工6人。

  SOS村里“妈妈”

  拉萨SOS儿童村距离市区14公里,在拉贡公路堆龙德庆县乃琼镇岗德林村,占地面积26668平方米,绿化面积8248平方米,是初具规模的社会福利单位。

  快乐的儿童

  拉萨SOS儿童村现在收养的孩子已全部被列入国际SOS儿童村助养项目。目前全村有17户家庭,17名妈妈养育着169名孤儿。这些孩子来自西藏各个地区。这些曾经不幸的孩子,将经过“妈妈”、阿姨、工作人员的辛勤抚养、教育,得到健康幸福地成长。他们像正常家庭的儿童一样,充分享有医疗、教育、就业、财产继承和人身安全等各种权利。

  春风吹拂,花儿盛开,四月的青藏高原迎来了美丽的春天。在这美好的季节,记者走进了拉萨SOS儿童村年轻的“妈妈”尼玛潘多家里。尼玛潘多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妈妈”,她是中国西藏拉萨SOS儿童村的一位护理员,负责照顾儿童村里孩子们的生活,她虽然没有结婚,却有十个她视如自己亲生一样的孩子。尼玛潘多和她的十个孩子住在儿童村的一幢藏式院落里。走进尼玛潘多的家,记者看到家里的孩子们正在打扫房间,有的在擦玻璃,有的在晾被子,一股暖融融的家庭气氛扑面而来。尼玛潘多热情地请我们到屋里坐,并讲起了她当“妈妈”的经历。尼玛潘多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报纸上看到了登有儿童村招聘“妈妈”的公告,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她的注意。也许是冥冥之中注定了她和这些孩子们会有一些解不开的缘分吧,在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天,尼玛潘多赶到儿童村报了名,并顺利地通过了各项考试,成为儿童村里一名年轻的“妈妈”。

  刚刚工作的那几个月,对尼玛潘多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一开始就要照顾三个刚进村的孤儿。她说,刚到这儿的时候,孩子们地方口音重,讲话听不懂,沟通很困难,很多事只有靠打手势比划着表达意思。刚见到这些孩子时,看到他们的衣服又脏又破,小脸上的皮肤裂着口子,她感到十分的心痛,就马上抱着他们去洗热水澡。也许是因为从小失去了父母对生人有了戒备心理的缘故,尼玛潘多给孩子们洗澡的时候,他们又哭又闹,有个孩子还用胳膊肘顶她。在那些磨合的日子里,尼玛潘多慢慢地体会到了“妈妈”的劳累与辛酸。她也感到委屈,曾经想到后退。可是每当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天真的面容和一双双依恋的眼睛时,她就油然生起慈爱之心,激励着自己继续当好“妈妈”。

  尼玛潘多说起孩子的事如数家珍。她说,虽然累点苦点,但看着孩子们一天天在长大,心里还是挺高兴的。“最大的小孩叫普布顿珠,来自察隅县。最小的三岁,来自山南地区。他们在一起生活,都是跟普通家庭一样,互相叫着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进这家庭后,对我也非常的亲切,张口闭口就叫‘妈妈’。”拉萨SOS儿童村的“妈妈”们的付出是最大的,她们是全职“母亲”、全责“母亲”、全日制“母亲”。为了更好地抚养孤儿,“妈妈”们都要与儿童村签订合同,不能谈恋爱、不能结婚,甚至为此独守终身。一年四季没有节假日。而当节假日来临时,她们往往更加辛苦。她们把所有的爱心都倾注到了孤儿身上。

  拉萨SOS儿童村里的这些孩子多数来自边远、贫困地区,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初来儿童村时,最小的只有5个月大,最大的也才上小学二年级,大约七、八岁。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名孩子在附近小学读书,有两名孩子在上海西藏中学读书。

  拉萨SOS儿童村的“妈妈”们根据孩子的年龄、智力发育水平,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制订适合个人情况的教育计划。在进行正常幼儿教育的同时,“妈妈”们主动到村外联系,为孩子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科目。目前已经有42名孩子在拉萨市少年宫学习绘画、体操、英语、小提琴等课程。

  “妈妈”们每三、四天要给孩子洗一次澡,一星期换两次衣服。每隔两三个星期,“妈妈”们还要与孩子们一起对房间进行一次大扫除。现在孩子们已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在饮食方面,按照要求,午餐不少于三菜一汤,早餐和晚餐则依据孩子们的口味和喜好,喝酥油茶、吃糌粑等传统食品。按照身体成长需求搭配一定比例的粗粮和乳制品。如果有孩子生病了,“妈妈”还要做“病号饭”。

  要想成为儿童村的“妈妈”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她们在进村前要经过严格的面试、家访等挑选。第一批17名“妈妈”就是从200多个报名者中挑选出来的。最近这几天,儿童村又在报纸上刊登招聘“妈妈”的启事,在众多的咨询者中,也有不少人被“不准谈恋爱、结婚”给吓跑了。说起初到儿童村时的情景,今年29岁的5号家庭“妈妈”德庆卓嘎仍激动不已。她回忆说,孩子们初到村里时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手脚上的污垢泡了3天也洗不掉。她每次都买最贵、最好的菜做给孩子们吃,但他们总是吃不习惯。有的孩子见了炖鸡,吓得都不敢上桌吃饭。最难办的是她不知道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由于孩子们的方言太重,母子相互听不懂对方的话,一段时间里沟通都成问题,急得直想哭。

  收养社会上丧失父母、无亲友抚养的健全孤儿,使他们重获母爱,得到家庭温暖,并帮助他们成长,直到走向社会,成为国家有用之材,是拉萨SOS儿童村的办村宗旨。

  拉萨SOS儿童村村长达尔瓦告诉记者:“这些孩子中的很多人从小失去父母,失去亲人,但只要他们进了SOS儿童村,我们就有责任让他们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让他们充分享受到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幸福,要让他们从痛苦和艰难中摆脱出来,命运得到彻底的改变。”

  每天,达尔瓦为儿童村里孤儿的户口、学籍,为“妈妈”们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为调查社会上孤儿的情况、为募捐资金,忙得团团转。

  拉萨SOS儿童村里的幼小孩子在村办幼儿园接受学龄前教育,大一点儿的孩子在附近城镇中心小学就读。据达尔瓦介绍,能容纳600名学生在读的“拉萨格迈纳尔示范学校”目前正在筹划中。由拉萨市教育基金会筹措的8000多万元人民币的建设资金已经基本落实。学校建成后,可解决儿童村孩子及周边村镇孩子的小学、初中就读问题。

  按照拉萨SOS儿童村规划要求,孩子长到14岁进入青年期后都要离开家搬进青年公寓去住,学习独立生活的能力。目前,虽然孩子们还小,但是,拉萨SOS儿童村的青年公寓已经在筹建中了。

  突出个性育人模式

  拉萨SOS儿童村按照突出品格、突出能力、突出个性的育人模式,坚持“五爱”教育原则,培养“四有”人才。重点抓好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好坏不仅对孩子早期能否健康成长起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关系到孩子将来做人、求知、劳动、生活等方面,甚至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重视和研究家庭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让儿童村的孩子“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发挥孩子的特长,是儿童村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五年来,该村结合村部实际,组建了文艺队、足球队、民族小乐队,尤其是在2003年村部的文艺队有1个节目代表市民政局被选入拉萨市喜迎“十六大”文艺晚会中,为市民政局、为儿童村争得了荣誉。足球队的成立不仅让孩子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也使孩子体会到了中国足球的精神。为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挖掘潜能,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村部利用孩子的业余时间,与村外有关部门联系,为孩子们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项目进行学习。到目前,全村有42名孩子在市少年宫学习绘画、舞蹈、小提琴、电子琴、古筝、电脑等业余课程。有4名孩子参加了自治区体委组办的足球队。

  2004年,拉萨SOS儿童村孩子扎西央宗获得了第四届THE(国际中小学生、幼儿美术书法大赛)三等奖,并亲自到北京去领奖;欧珠群培获得了西藏自治区图书馆举办的迎“六一”少儿演讲比赛第二名;2003年6月,该村唯一的应届小学毕业生诺布旺扎考取了上海共康中学西藏班;2004年6月,桑吉考取了山东济南西藏民族中学。这些成绩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村内其他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进一步推动了家庭教育的顺利进行。

  作者:马力叶华兵

  (来源:西藏商报)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红色专题
红色专题图铃免费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