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寂寞湖底四十载一朝出水探繁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1日06:41 深圳商报

  寂寞湖底四十载一朝出水探繁华

  西沥水库水位下降,西沥村上望里村下望里村水底沉睡44年后重见天日

  【本报讯】(深圳商报记者郑恺万红金实习生张景琼)在齐腰高的杂草中静躺着几块当作凳子的石条,在澄澈的水库边上两个门墩无言诉说着水下的寂寞生活,在浅浅的水下,
掺杂着沙子、白灰的地基赫然在目。由于水位降低,被西沥水库淹没了44年的上望里村、下望里村、西沥村的房屋基址,近日又出现在人们视野。

  西沥村是西丽片区名字的由来。这3个村自从1961年西沥水库正式蓄水后,就从深圳的地图上消失了。

  两村炮楼遥遥相望

  在上望里村、下望里村基址上仍能清晰辨认的建筑物,就只有两座四方形的炮楼了。据了解,两座炮楼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保护村民安全、抗击日本侵略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据了解,原来西沥村也有一座炮楼,不过现在已不知踪迹。

  两座炮楼相距约1.5公里,分立在水库东西两侧。上望里村炮楼楼基位于水库东侧,目前已经完全露出水面,是由三四十块长1米、宽0.5米的青石板砖垒成的。楼身由砖垒砌而成,外面抹上了用石灰和砂石拌成的砂浆。由于长期泡在水里,炮楼表面长满了青苔和已经干涸的水藻。炮楼高约12米,共有三层,每层设了一个四方形的炮眼。

  西侧的下望里村炮楼约有18米高,也是一座3层建筑。炮楼的南面已经开裂,一道长约10米、宽约20厘米的裂缝从炮楼顶层一直延伸到第2层。这座炮楼四面都开了炮眼,一共有12个。

  炮楼楼门朝北开,门洞顶上原来题有楼名,现在只能辨出“×村楼”字样。走进炮楼,一股霉味扑鼻而来,地面上当年村民遗留的竹筏的残骸、酒瓶等物品散落一地,竹筏残骸已经腐朽,轻轻一踩就碎裂成一片一片的了。

  绕到炮楼东侧,从墙上留着的痕迹可以看出,当年这边曾建有一座两米左右高的房子,房子已经不见踪影,只有对角型屋脊的痕迹仍清晰地留在炮楼的墙面上,屋脊被烟火熏烤得黑黑的。

  水草掩埋屋宅房舍

  在距下望里村炮楼不到20米处,有一片踩上去特别坚硬的土地。用石头划开这些地上的淤泥,立即露出了用红土、石灰、砂石铺设过的地面。在靠近水边的地方,有一排石头砌成的台阶,共有15块40厘米长、10厘米宽的石块。其中两块相距约1.5米的石块上各有一个直径10厘米的圆孔,看来这两方石块是门墩,圆孔是门的轴眼。

  这块硬土地上到处散落着碎裂的瓦片、木板、竹条。瓦片颜色跟东侧炮楼屋瓦颜色一样,有青有红。木板和竹条都已经腐烂,钉在上面的铁钉也已经生锈。在水草丛里,记者捡到一块15厘米长、5厘米厚的木板,板子上钉着的6颗大号铁钉全都是黄锈斑斑。记者估计这是当年用来装门把手的木板,只是被水浸泡得太久,把手已经脱落,只剩下了固定把手的钉子。

  在靠近西丽果场的地方,记者在浅浅的水下,也依稀可辨西沥村的宅基地,由于经过44年的冲刷,留下的也是破旧的灰瓦、做墙角的石块等。

  亲眼看水漫过自家屋顶

  记者几经周折,在南山村找到原来住在西沥村、今年75岁的陈志明老伯(上图)。他说,自己曾亲眼看着水库里的水一点一点地升上来,漫过自家屋顶。

  陈老伯说,搬迁前西沥村一共有60多户人家,村民以刘姓居多。当时大家的房子结构都一样,就是通屋一间大瓦房。有钱人家买得起青砖,没钱的全用的是土墙。1961年西沥水库大坝建成后开始蓄水,政府下令全村搬迁。“那时候没有闹矛盾的,干部一带头走,群众也就跟着走了。”

  陈老伯说,“村民们领着孩子,赶着耕牛,扛着犁耙锄头等农具就出了家门。没有一个人出来闹事,党让我们搬出来我们就搬喽。”

  水库建成后,公社里决定留下几个党员和表现积极的群众留守,暂时管理水库。陈老伯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水库时已经是村里的干部,自然成了首选。

  陈老伯回忆,当时水库管理处的领导找到他母亲说,搬到坝上就可以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就这样,陈老伯一家和其他6户人家一起留了下来。他们当时住在大坝顶上建的一排房子里,一户一间,厨房等都是公用的。1961年和1963年,陈老伯各添了一个孩子,“他们两个都在坝顶上出生,是同龄人当中第一个看到水库蓄水的。”陈老伯介绍说。

  1964年,陈老伯撤离西沥水库。在坝上生活的4年里,他没有享受过“楼上楼下和电话”,只用上了“电灯”。但陈老伯表示并不后悔,因为自己是共产党员。(郑恺万红金张景琼)

  修建西沥水库曾有三个方案

  据在水库工作了40多年的西沥水库老主任黄盛辉(右图)介绍,上世纪50年代前中期,当时南头西丽一带的群众在大沙河和其他一些小河沟筑坝引水,满足了大部分农田的灌溉之需。但南头一带的十多个村庄却是苦旱连年。

  1959年,宝安县政府决定修建西沥水库,用以解决南头和西乡两个公社的农业用水。

  修建西沥水库曾经有三个方案,一是修大型水库,用大坝连接塘朗山和洞尾山,库容超1亿立方米。但要迁徙十多个村,涉及数千群众,况且水位低,“灌”不到西乡。二是修小水库,坝址选在西丽湖度假村与西丽果场对开位置,只搬迁上下望里村,但库容只有数百万立方米,灌溉面积有限。三是修中型水库,即目前西沥水库的现状,正常库容2650万立方米,可让3至4万亩农田受益。

  西沥水库于1959年10月动工,按原定的受益比例出劳力,西乡公社65%,南头公社35%。当时的南头,包括现时的南山区和石岩镇,最多时派出民工1200多人。至1961年4月,西沥水库建成蓄水。

  西沥水库建成后只作农用。灌溉渠从水库主坝右坝脚引出,经官龙村、洞尾山东侧至留仙洞村南,然后一分为二,六成半水流向西乡,三成半水归南头使用。1981年,长岭皮水库的水被引入西沥水库,供作饮用。(郑恺万红金)

  作者:深圳商报记者郑恺万红金实习生张景琼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快乐五一
快乐五一放松心情
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图铃免费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