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篇报道引来佳话,众读者来电称是张良后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11:15 南京报业网

  金陵晚报记者苏丽萍

  【金陵晚报报道】 昨天,本报报道了《张良85代孙来南京寻找同宗》后,许多市民纷纷打来电话,说自己就是张良的后代。

  今年46岁的王进先生说,他的母亲叫张巧铃,今年70岁。母亲从小就告诉他们说,自
己是张良的后代。

  如果追溯上去的话,母亲张巧铃这一支的张氏一脉,其祖上是宗佐公,因战乱纷飞,在13岁那年,逃至江苏南通如皋一家当铺。后来,又流落到江苏海安同仁堂当学徒。在田家庄安居,繁衍后代。

  现在居住在安徽祁门大坦乡光华村一脉张氏,就是张巧铃的直接祖先。当地人称这一带张姓为田里张,约有400多人。据家谱中记载,他们的世祖是汉留侯张良,传至第七世禹,曾任扬州刺史,居住在浙江湖州,其后裔再迁金华,自此在金华居十五代。

  到了二十五世玄孙张泓公,曾任隋御史,因刚直,不容于朝廷,被贬为饶州刺史。这位张泓公的第三个儿子名游朝,他又生下三子,即:霞龄、鹤龄、龟龄。龟龄公就是张志和。

  王进先生说,张志和就是他外公的先祖。据记载,张志和状貌魁奇,掌有天光二纹,性格非常警敏。年少聪颖好学,16岁时,以明经游太学,得进士,皇帝诏为翰林。

  张志和在唐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立有功勋。他在文学史上也是一颗璀璨明星。《渔歌子》这一词牌即为志和公首创。颜真卿、李德裕、欧阳修、苏轼都对其作品大加赞赏。

  另外,在南京做生意的张传新看到了本报报道后异常激动。他一大早就打来电话说,他们这一支张氏也是张良后代。他们家在江苏徐州沛县张寨镇吴阁村,但可惜的是,在战乱的年代,家中的老人们为了不丢“根脉”,就将家谱埋到地下,以便日后回来寻找。可待战乱结束以后再回来寻找时,地下的家谱却不翼而飞,令老人们大受刺激。但在徐州市有个子房山,据说,张良后来就隐居在这里。

  虽然没了家谱,但是老人们早就将他们的字排行排好了。它们分别是仕、广、志、培、家。而且他们家的堂号就是留侯堂。在当地,张良的后人约有300人。

  据了解,张良死后被封为“文成侯”,其被安葬在徐州沛县——其封地留城附近。因此,那里有张良的后代也不足为奇。

  热心的张先生给本报打来电话说,他在去句容游玩的时候,发现了在句容后敌墅那里有个张良的祠堂,外地人常常会去那里看看,当地人以那里拥有张良的祠堂为自豪,常常津津乐道地向来访者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的古老传说。

  南京的张选民先生看到本报后,产生了一个疑问。他说:“我的祖籍是江西的,我也姓张,我是张良的后代吗?”

  据了解,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张良墓或张良祠,如河南兰考,山东济宁微山西麓、徐州沛县、陕西汉中、湖南张家界的青岩山等地都有。

  曾有这样一个传说:张良从官场退隐之后,就到深山密林中去修行学道,最后不知老死在何处。执掌大权的吕后听说后,不知是不放心,还是可惜张良的才德,就命令手下官员非要寻找到他的墓冢不可。谁知诏令一下,一夜之间,天下到处都发现有张良墓。吕后派人数了数,总共有三千多座,也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也就只好作罢。

  (编辑 小诠)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