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追忆广州抗战:“拖拉机”下乡播抗日火种(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5日00:27 金羊网-羊城晚报
  六位当年抗日宣传队战友聚首广州遥忆激情岁月

  “啊,你是张江明?你是张伦伟?你是谢绍武?你是……都成老头子老太太了,认不出了,一晃60年了!”前天,刚从香港回广州的80多岁老先生施明激动地拉着五位老战友的手直感叹。东江纵队“拖拉机”宣传队一年一次聚会,他还是头一回参加。

  寓意是开垦耕耘

  今年80多岁的张江明曾是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当时任东江纵队政治部青干班主任、总支书记,他翻出亲手收集的一些资料,介绍起当年的“拖拉机”宣传队来。1942年5月,广东临时省委决定:成立东江纵队,号召青年学生参加抗日。1944年至1945年间,约有六七百人投身“东江”。

  1944年10月12日,为了加强政治工作,东江纵队抽调一些爱好文艺的学生(多数是中山大学及越秀中学等校学生),又从部队和地下党调来几位老同志为骨干,组成政治部政治工作队。为了保密,就取名“拖拉机”宣传队,寓意开垦耕耘,开拓美好未来。宣传队一开始有三四十人,后逐步扩大。“拖拉机队”目前尚有十多人健在。
追忆广州抗战:“拖拉机”下乡播抗日火种(组图)
上图:六名队友“英雄会”

  难忘吃草根滋味

  曾在越秀区卫生局工作的张伦伟老先生说,宣传队到过根据地,也到过游击区,宣传爱国、宣传抗战。每到乡镇,队员们分散到各村,和农民一起吃住,一边做宣传,一边帮干农活,感情深着哩。张伦伟至今记得吃草根野菜的味道。他说,队员们从山上挖出茅草的根,捣烂、过滤后蒸熟,像凉粉一样透明,样子好看,却很苦涩难吃。但队员不怕苦不怕死,有着强烈的信念:找光明,找真理。
追忆广州抗战:“拖拉机”下乡播抗日火种(组图)
上图:中山大学抗日剧社四名主要创办人

  道具都是真家伙

  张伦伟回忆道,刚开始,队员们表演大合唱,农民听了直摇头———不懂。唱歌时喜欢用外国的颤音,农民一听就发“懵”,交头接耳说:“他们发冷病了,还唱什么歌啊?”

  宣传队后来把外国唱腔改用中国民歌唱法,把大合唱改为表演单人唱和二人唱,群众就好接受多了。“拖拉机”宣传队除演出大量解放区歌曲、抗战歌曲等,还创作话剧、短剧。后来当教师的谢绍斌是话剧《桐柏山下》、多幕剧《转变》的创作者。他风趣地说:“当年演出的道具可都是真家伙!”原来,宣传队唯一的财产就是一块白色布景。而每次演出,都要去农民家借镰刀锄头什么的作道具,用完再还回去。据谢老说,舞台也没有什么灯光,就靠一盏煤油汽灯,也是借来的。

  为了“好懂”,宣传队员还把歌词改成广州话和客家话。今年78岁的何值阿姨印象最深的是,她们将文绉绉的《胜利进行曲》改成“敌人今拜(次)又来扫荡,我地大家唔使慌,装好子弹上好枪,将?一只都杀光……”农民爱听,宣传效果很好。

  上图:抗日救亡工作者街头演出话剧《放下你的鞭子》

  用歌声感化俘虏

  宣传队队员施明清晰地记得,1944年底1945年初有过一场特殊表演。那是一场联欢会,表演现场摆着饭菜,还有专门为日本俘虏准备的萝卜菜。当宣传队员和村民一起欢唱时,观看演出的日本俘虏也想起了家乡,想起了父母,十分感动。日本俘虏上台唱的一首日语歌,如今施明还能唱上三四句。

  文/图 王晓云 杨媛

  (观宇/编制)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