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北大女生在机场跳桥死亡 母亲怀抱女儿骨灰回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10:28 桂龙新闻网

  10日晚跳下双流机场外5米高架桥的北大女生张金金昨日凌晨不幸去世。昨晚10时许,金金妈妈怀抱女儿骨灰飞离成都。惟一专程前往机场送别的成都人,是个哭成了泪人的年轻姑娘。可金金妈妈远远看到了她,却躲开了……

  昨晚23时,成都至湖北武汉的航班从双流国际机场起飞。悲伤的金金妈妈怀抱女儿骨灰,飞离成都返回家乡湖北宜昌。

  5天前,趁五一大假前来成都,诊治顽疾“甲亢病”的北大医学部三年级女生(8年制本硕博连读)张金金,在即将离蓉时,突然情绪失控从机场高架桥上跳下。虽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生全力抢救,由于伤势过重,昨日凌晨0时45分,这名年仅22岁的优秀女大学生离开了人世。

  昨日上午11时许,女孩的遗体在新繁东陵火葬场火化。晚11时前后,悲痛万分的金金母亲带着女儿的骨灰飞离了成都。在这个带给她伤痛的城市,有一个陪伴了她5天、每天牵挂着她、带给她安慰的年轻女孩,她就是本报记者管燕。然而,临别时,这位母亲还是违心地躲开了她,只是托同行的人转告管燕:“这几天你给了我许多安慰,谢谢你!”

  “北大女生成都跳楼”事故发生后,本报独家进行了持续不断地跟踪报道:11日《争执中北大女生跳下高架桥》;12日《可惜她是本硕博连读学生》;13日《北大女生处于脑死亡状态》;14日《金金妈妈跪谢蓉城好心人》;15日《妈妈静静陪着女儿》……在每天的报道中,不断出现着类似“为金金祈祷、为金金妈妈祁福”的词句。负责主要采写报道的记者,名叫管燕。为了这条“新闻”,她连续5天从早到晚等候在华西医院。每次见到金金妈妈,她都紧握着金金妈妈的手,陪着她一次又一次地落泪。即使对方态度忽冷忽热甚至给她白眼、冷落,她仍然几小时、几小时地守候。除了对新闻工作的敬业,24岁的管燕,开始第一次感到一种矛盾和困惑。

  管燕,2003年加盟本报,担任热线部记者。就在她成为记者的这一年年底,她的妈妈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当时,她22岁。

  5月14日早上9时,长发、长裙的文静女孩管燕再次来到川大华西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门口。5天时间,足以让24小时轮班的医护人员认识了这个招人怜惜的姑娘。

  她站在重症监护室门外,等医生忙碌完了,小声地上前询问张金金的最新情况,走进通常金金妈妈待着的“谈话间”里,等待着她。

  3个小时过去了,金金妈妈还没有出现。因担心错过她,管燕没吃午餐,只在门口买了一瓶绿茶。

  下午4时,允许家属探望的时间到了,金金妈妈还是没来。管燕急了:“这不正常,天哪,千万不要出事啊!”她开始奔走,询问医生,用手机打长途电话到北京、宜昌,最后她决定到附近的旅馆一家一家地找。

  4时30分,金金妈妈出现了。看到她熟悉的身影,管燕泪如泉涌:“太好了,谢天谢地!”

  可是,金金妈妈看到管燕,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她转头告诉医生:“请你们让记者离开吧,我不接受采访。”

  此时,管燕第一次感受到:作为一名记者与一名普通人之间的矛盾和困惑。

  我是记者,更是个失去母亲的女儿

  金金出事后的第二天,管燕早早地赶到了华西医院。见到金金母亲,她的第一句话是:“阿姨!您昨天晚上一直坐在这里吗?好冷啊!”

  看到这个曾陪着自己哭过、和女儿差不多大的成都女孩,金金妈妈立即伸出手,紧紧握住她说:“是,这里是过道,很冷。”

  没说几句话,管燕突然很想哭。

  原来,这里是她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妈妈去世前,至少有一年是在华西医院度过的。那时白天上班,晚上就来病房守护妈妈:“虽然很累很累,现在回想起,那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我不是来想念妈妈的,我是记者,我来采访!”年轻女孩在脑子里命令自己。

  “阿姨,我想采访你。可以吗?”管燕突然提出了这样的请求。

  诧异的表情再次出现在金金妈妈的脸上,她深深地看着这张年轻的脸庞,思索了许久,点点头:“好的,你问吧。”

  出于职业习惯,管燕打开了录音笔,不料这个举动被金金妈妈看见了,她的表情迅速变得冷漠。

  接下来的采访,尽管金金妈妈“惜字如金”,但基本是有问必答,并提供了一些相关人士的电话。这一天,管燕的报道在同城媒体中明显胜出一筹。

  第三天一早,对这起新闻采访已经“很有把握”的管燕,第一次同意与背着大大摄影包的摄影记者一道前往采访。没想到,这次金金妈妈的态度完全变了。“我说的有些话,你们不准报道。”“你必须答应我如下的条件……”

  尽管,金金妈妈最终同意了采访请求,但比起前两天,难度增大了许多。

  第四天,明知不会受到欢迎,管燕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还是情不自禁地朝医院走。第一次,她想:“我不想采访的事了,只想去陪着这个妈妈……”

  第五天,再次被金金妈妈拒绝的管燕,心情低落到了极点。这天她正式向报社提出,能否让我退出这个新闻的采访,让我仅仅以一个“失去妈妈的女儿”身份,继续陪伴这个处于绝望中的母亲。同时她真诚地给金金妈妈写了一封信,托医生转交。

  “寒夜中,我看见一个母亲微微颤抖的背影,好孤独好无助。我什么都没想,走上前一把抱住了她。……”

  管燕第一次见到金金妈妈是在出事3小时后。当时金金躺在重症监护室里,不允许家属进去。监护室的门紧闭着,站在外面看不到里面的情况。

  管燕说:“寒夜中,我看见一个母亲微微颤抖的背影,好孤独好无助。我什么都没想,走上前一把抱住了她。她根本不知道我是谁,只是紧紧抓着我,放声大哭。我也跟着她哭。她的眼泪流得像小河,我不停地给她擦眼,一包纸巾很快用完了。医生出来后,我扶着她,陪她办理手续。这期间,她断断续续地对我讲述了大致的经过,以及女儿是多么优秀。我一直紧握她的手,尽我所能地劝说她,向她表达我对金金的祝福和祈祷……”

  这以后,金金妈妈的同事从湖北赶到了医院,见有个女孩正在给她擦泪,递水,说着安慰的话,他们都舒长了一口气。

  虽然大致情况已经很清楚了,但是临走前管燕还是告诉了金金妈妈:“阿姨,我是记者,我希望对今天发生的事情进行报道,您不介意吧?”

  听了这话,金金妈妈显得很诧异,她想了一下:“女儿已经出事了,还介意什么?”

  管燕提出,能否拍一张妈妈守候在病房外的照片?金金妈妈说:“这样吧,我跟医生说说,让你进去拍张照片。”

  这一天,管燕的采访挺顺利。

  机场守候 阿姨请相信我的诚意

  昨天终于脱去“记者”身份的管燕,顿觉身心轻松。

  一早,她再次来到医院等候。等到上午10时,仍没有任何动静,趁工作人员进出,她悄悄朝病房张望,发现金金的床已经撤了。原来金金已于凌晨“走”了。

  泪眼婆娑的管燕再也不能自己,她哭着给金金妈妈又写了第二封信。

  昨天晚上6时,并不能确定航班号的管燕手捧鲜花来到机场,再次长时间地守候着金金妈妈,只为单纯地传递出一份人间真情,这次,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成都女孩。没有照相机,没有采访本,更没有录音笔。苦苦地等了4个小时、三个航班后,疲惫不堪的金金妈妈终于出现了。

  可是,让管燕再次泪如雨下的是,这位失去了女儿的母亲,远远见到她后躲开了。她托同行的人接受了成都女孩送的鲜花和信,并转告管燕:“这几天你给了我许多安慰,谢谢你!”

  管燕致龚妈妈的信(第一封)

  亲爱的阿姨:

  今天看到您,感觉您非常疲惫。96个小时,我看着您经历痛苦,备受煎熬。相信如果金金能够看到、能够听到这一切,一定会非常心痛。我就是这种感觉。

  我是一名记者,可更多的时间里,我是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女儿。看到您,就像看到了我的妈妈,她曾经也在病房中这样守护着我,照看着我。可是此刻,她已不在我的身边。您让我更深刻地了解到母爱的无私。可我,却不能再去报答养育、教育我的妈妈。我只希望,龚阿姨从我的话语和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个女儿对您的关心和安慰。这种心思与工作无关。

  和我的妈妈一样,您是一个善良、坚强、伟大的妈妈。让女儿说一句心里话,您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希望。在这里祝您身心早日恢复健康!

  附:管燕致龚妈妈的信(节选)

  亲爱的阿姨:

  我不知该给您说什么,才能让您平息一丝丝失去亲人的痛苦。在我失去妈妈的那段时间,这首诗曾经给了我生活的勇气,让我读给您听好吗?

  “不要在我的墓碑前彷徨,更不要为我哭泣,如果有一丝微风吹拂过你的面颊,如果有一片雪花如钻石般璀璨,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不要在我的墓碑前彷徨,更不要为我哭泣,我就是那轻柔拍打沙滩的海浪,我就是那在狂风中哗哗作响的树叶,我就是你脸上的每一缕笑容,我就是你张开双臂拥抱的欢乐。”

  希望将来的某一天,当您想到成都这个曾让您无比伤心的地方时,能够忆起,有一个失去母亲的女孩,真诚地为您祝福!

  ……

  晚报观点:人文关怀是新闻的生命

  记者管燕的眼泪,让我想起几年来我的同事们为新闻流下的许多眼泪。从2003年廖国琼在金堂矿难者家中的泪雨,到几天前傅艳面对肝移植患者不幸死去时的隐泣;从蒋冰面对被母亲遗弃的婴儿的热泪,到须眉男儿陈钢面对车轮下香消玉殒的花季少女的哽咽……

  这些眼泪,让我看见了作为新闻人必不可缺的东西——良知。

  到第一现场去,与最新最热烈的新闻相遇,在第一时间内记录正在发生着的新闻,这是许多人羡慕记者的理由。但新闻包含喜怒哀乐,社会新闻中的不幸场面,会时时考验记者的良知和责任心。

  有人曾经说,这世界上,有两种人必须“冷漠”,一种是医生,一种是记者。因为他们在工作中,要面对太多的苦难和悲惨场面。他们必须见惯不惊,必须泰然处之,才能把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此言虽有几分道理,但过于机械死板。因为记者是人,记者所拥有的对苦难感同身受的人文情怀,是新闻的生命。包括管燕在内的众多流泪的记者,把一份份感动记录下来,传递到社会中去,便是这种人文关怀精神的明证。新闻竞争再激烈,市场搏杀再残酷,新闻人的良知是不能丢弃的!而几天前披露的记者雨中守候等人摔进坑的新闻,则是个恶劣的反证。

  愿充满人文情怀的新闻再多些,愿我们不愿看到的悲剧,一天天少起来!

  来源:

  四川新闻网 责编:实习编辑王香菊 作者:成都晚报 傅艳 曾颖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