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期待重聚话当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12:02 今晚报

  1955年6月7日,925名海河儿女挥手告别家乡亲人,乘专列奔赴河西走廊,由此拉开了天津知青“支援大西北”的序幕。转眼之间,50年岁月已过,今年6月7日,他们将重聚在海河岸边和嘉峪关前,共同纪念那些一起走过的日子。昨天下午,6名天津老知青专程来到今晚报社,希望通过本报,能找到更多当年的同学和战友参加这次意义非凡的聚会。50年过去了,当年意气风发的姑娘小伙都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虽然青丝已成白发,但提起当年,这些知青仍豪情不减。响应祖国号召奔赴大西北

  据老知青汪玉洋、刘凤仪、李洪起等人回忆,1955年他们初中毕业了,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年轻的共和国茁壮成长,每个青年都满怀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当祖国向广大青年发出“支援大西北建设大西北”的号召后,“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建设祖国”是最光荣的事,主动报名要求到甘肃去的同学人数远远超过了计划,经过了层层的筛选考查,全市共选出925名初中毕业生组成了赴甘肃的“天津干部队”。1955年6月7日他们告别家乡,乘上天津-甘肃的专列,一路欢唱,经过五天六夜的行程终于从海河之滨抵达嘉峪关下,从此,甘肃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就成了这925名海河儿女的第二故乡。忆往昔青春无悔

  从当时繁华的天津来到古老神奇同时荒凉贫困的甘肃之后,这批海河儿女的足迹几乎遍及了河西走廊的每一个角落:祁连山下、玉门关前、丝绸路上到处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西北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里都记录着他们的青春。几乎在甘肃的每一个市镇都能听到天津人的乡音,不少知青都成了建设甘肃的中坚力量。50年的岁月过去,当年人烟罕至的大西北逐渐变了模样,这批知青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有的陆续回到了天津,有的转到了外地工作,有的一家几代在西北扎下了根……虽然境遇不同,但说起自己在最年轻时候做出的去西北的这个决定,几名老知青都表示:这是自己一生无悔的光荣和骄傲,甘肃的艰苦岁月里珍藏着自己对于青春和理想最美丽的记忆。期待更多美丽重逢

  从20多年前开始,这批天津知青就开始在天津和甘肃两地每年举行小规模聚会。今年是天津知青赴甘肃50周年的纪念,大家策划的聚会规模最大:不但两地的同学战友都要分别聚会同时进行两地连线,现在在天津的一部分人还将带上海河的家乡水去往甘肃,一些留在甘肃的同学则会回到故乡,跟同学们战友们进行交流。在这欢乐的筹备过程中,惟一让大家感到有点遗憾的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先后回到天津的知青大概有四五百人,可年深日久,能联系上的1955年去甘肃的天津知青现在只有100人,这些老知青希望能通过本报给这些尚在天津的同学战友捎个话儿:“同学们都很想你,快来参加聚会吧。”同时本报也欢迎这批暂与大家失去联系的老知青拨打本报热线27500100和27500101,讲述自己的心情。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