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转校”体现教育公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9日08:11 扬子晚报

  本报关于“民工子弟转校”的系列报道,引起了不少教育学、社会学专家的注意,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张玉林教授、江苏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魏所康主任、南京社科所陈如教授等学者纷纷发表观点,专家以为,向民工子弟开放公办学校体现教育公平,有利构建现代和谐社会。

  城市理应“反哺”农村

  教育学专家明庆华教授指出,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响应国家整个形势,各方全力建设“城市中心”,农村教育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城市通过层层筛选的考试制度,将农村的精英人才囊括一空;而正是在这一以“考大学”为目标的教育体制下,农村教育忽视为自己培养人才的目的,致使农村发展严重滞后。

  “现在是城市‘反哺’农村的时候了”,多年研究“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状况”的明教授表示,不应空谈所谓城市支援农村,对于农民工子弟而言,最现实的莫过于他们能像城里小孩一般公平地入学;而对于各级政府以及学校而言,眼光更应放到“反哺”的高度,而不应拘泥于狭窄的个体利益之中。

  “转校”促进民工子弟社会化

  张玉林教授表示,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民工子弟尤其重要,他们的价值观、对社会的认同感基本在这一时期形成。张教授提到本报《子弟班,让城乡孩子们弃偏见》的报道,在那篇报道里,有九成的民工子弟对城里孩子抱有偏见。“这是一个极危险的信号”,张教授认为这种观念不加改观,这批孩子就有可能成为一支破坏社会的力量。而开放公办学校、让孩子享受同等教育,则有利于民工子弟类似观念的改变。

  各方应着力建设教育公平

  “有了公平的教育,贫困就不再世袭”,培根的这句名言为魏所康主任频繁引用,他告诉记者,开放公办学校体现了教育公平,而教育公平又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与协调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另一方面,对于广大的农民工子弟而言,开放公办学校仅仅是一个开始,孩子们应享有的教育公平包含更多的内容。

  而陈如教授也表示,通过本报的报道,他了解到南京市民工子弟可全上公办学校,“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陈教授说道,低素质的流动人口对城市是一种负担,高素质的流动人员对城市是一种资源,而教育则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有效工具。本报记者 谷岳飞

  连日的采访中,有一个细节让记者很难忘记!在南京河西一个偌大的菜场内,40多岁的菜贩王国英当着儿子的面说道,“从来没指望孩子能读书成器”。记者听后一阵心酸,然而令人诧异的是,王国英12岁的儿子却表情漠然———“我也不怎么喜欢读书”。事后,记者了解到,这位年纪不大的小孩转校4次还未读完小学,各科成绩从来就没及格过。

  让人更为诧异的是,随着对民工子弟调查的深入,王国英的例子居然成了一个典范,而不是记者先前设想的“个案”。很多民工家庭几乎放弃了对孩子教育的投入,“读书无用论”的沉渣再次兴起。

  连日来,本报参与热线一再响起,人们纷纷为民工子弟的教育献计献策。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南京市教育局表态:民工子弟可全上公办校。

  报道至此算是结束,而至于那群可爱的民工子弟,应该说是———我们未来还有梦!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