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东门勾起市民多少往日情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2日05:24 深圳商报

  报摊售罄单位加印本报《东门记忆》好评如潮

  东门勾起市民多少往日情怀

  今天上午10时东门广场开讲“东门岁月”

  【本报讯】(深圳商报记者贾少强梁兴超实习生池娟王克娟)“都说深圳是个没有历史的地方,没想到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传奇的经历,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云片糕可以点着,太神气了,哪有啊?我也要吃吃看。”……

  昨天一大早,手机尾号为4179的读者廖老伯就给记者发来短信说:“看了8个版的《东门记忆》,策划得很成功,东门第一次被如此深度、多角度和生动地报道,读者欢迎,有史料价值,建议你们多搞一些人文、民俗、历史的报道。”

  记者在乐园路的一个报摊前遇到一对年轻情侣,他们正拿着《深圳商报》隆重推出的《东门记忆》特刊,搜罗着他们所不知道的深圳旧事。经询问得知,他们刚来深圳一年,“以前只知道深圳是特区,看了《东门记忆》后,才知道深圳还有这样一段历史。”

  另据记者了解,今天上午10时,作为“消费在罗湖”大型主题活动之一的罗湖商业文化论坛第一场—“东门岁月”将准时在东门广场开讲。此次论坛由罗湖区政府、市贸工局、市旅游局、深圳商报社联合主办,罗湖区经贸局、文化局、深圳商报社、东门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具体承办。本报欢迎广大读者、老东门人、新深圳人都来说一说心中的东门,为深圳的发展、为东门的发展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再逛东门感觉不一样了

  记者在梅林、景田、黄贝等走访了10多个报摊,摊主们都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天的《深圳商报》特好卖,没多长时间就卖完了,要到发行公司去追加,但还是不够。”在东门一个报摊前,记者看到摊主把《东门记忆》专门拿出来,放在显眼的位置。

  “现在走在东门的街上,感觉都不一样了,以前只顾着逛街买东西,今天看了深圳商报的《东门记忆》,很想好好看看风貌街、思月书院,感受一下当时的模样,体会一下东门的历史。”家住凤凰路的张丽娜女士在东门步行街逛街时兴奋地对记者说。

  “我要带孙女去参加东门岁月论坛”

  “还有人记得那首童谣啊?我看着报纸上的歌词,跟我孙女唱了好几遍呢,那可是我们的儿歌。”现在随女儿搬到福田区的李真阿姨今年53岁了,以前就住鸭仔街。看了《东门记忆》,李阿姨激动地给记者打来电话,连说这个报道搞得好。记者说起22日要在东门广场开讲“东门岁月”,李阿姨忙说:“我知道我知道,明天一早我就和我的姐妹们坐地铁去!我把孙女也带来,让她也了解了解咱们深圳的历史。”

  “深圳戏院那时候我们很喜欢去,就像现在的孩子们追星似的,马师曾、红线女是我们当时的偶像。看完戏,我们一帮兄弟哼着曲,跑到新安吃一顿,那滋味现在都忘不了。”家住翠竹路的陈国良老伯也打来电话,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在报纸上看到我的旧房子了”

  “我看到我的旧房子了!”老东门人王老伯打来电话时激动万分,音调都提高了好几度。原来《东门记忆》C5版上的那张旧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老屋的房顶,“我们一群孩子经常在那条街上玩耍,这照片我们自己都没留,太珍贵了。我一定把这份《深圳商报》好好留着,这可是历史啊。”

  曾经是摄影记者的吕翔对《深圳商报》此次策划赞不绝口:“这次活动搞得真是不错,8个版,很系统也很全面,比单纯写一个地方好得多,给人印象很深刻,也让我想起了以前东门发生的很多故事。”

  一人买下十几份商报

  文明市民陈敏学老人给记者打来电话说,他一看到《深圳商报》的《东门记忆》,就立即下楼,多买了十几份,“连看了几遍还不过瘾,这组报道有血有肉、对细节和情节的描写非常生动感人。”他还约了几位老同志一起“品味”《东门记忆》,老人们说,岁月虽已流逝,但看了报道,又勾起他们对以往那段血与火交融年代的记忆。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报道再次让人们了解了战争的罪恶,教育后人要发奋图强、维护和平。

  老同志专门跑到记者站诉说故事

  昨天下午4时30分,邓锦兴老人打来电话,说他看了这期报纸,有好多话想说,怕电话里说不清楚,干脆直接跑到《深圳商报》罗湖记者站。他告诉记者:“看了《东门记忆》,感受很深。照片上很多人我都认识,上面这个陈姨,叫陈瑞银,我对她的情况很了解,她给你讲的这个故事确实是实话,我记得那时她家里真的很穷,她不是有两个弟弟吗,可能这个你不知道,她也不会说的。就因为家里穷,爸爸又去世了,妈妈带着三个孩子养不活啊,于是就把她的一个弟弟送给人家养了,好可怜的。”

  说起鸭仔街,邓锦兴更是兴趣盎然:“那时这里有一条街,叫做渔街,当时所有的东西都是由国家统一供应,买什么都要用票,比如肉票。我对肉票印象最深了,那时候我就是深圳市专门管肉的,因为肉的分配根本不够,所以就让我来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办法,肉不够就派人去湖南长沙采购,还有去四川的,采购了肉就直接在那里加工成腊肉,再带回深圳来。另外,加上国家一些划拨,非农业人口的肉供应方面算是解决了!说到布票啊,就更有意思。我给你讲个故事,是一个老大娘,因为年龄太大了,眼花,一些票也分不清楚,她一天拿了票去买布,营业员告诉她,这不是布票,老大娘就回去重新拿,一看还不对,营业员就告诉她,你把所有的票都拿来吧,这样才买成了……”

  作者:深圳商报记者贾少强梁兴超实习生池娟王克娟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