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吴勤松:钻进火化炉的大活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10:32 南京报业网

  金陵晚报记者 朱锐

  【金陵晚报报道】有人爱把殡仪馆喻为人生终点站,在那儿,每天看到的是络绎不绝运来的尸体和那披麻戴孝的人群,耳边传来的是声声哭泣和低沉的哀乐。阴沉、恐惧,形成了让人沮丧的氛围;清苦、单调,更使人埋怨嫌弃。然而,江宁区殡仪馆馆长吴勤松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个春秋。在荣获全国劳模后,他对记者说:“荣誉对我来说不是最重要
的事,最重要的是我干这个工作别人认可就行了。”转业后分到“晦气”的工作1986年,吴勤松转业回到故乡,18年的戎马生涯让他屡立战功。当组织上把他推荐到殡仪馆工作的消息一传开,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家人指责他:“到那个鬼地方上班,成天和死尸打交道,以后有谁还敢上我们家?”亲朋好友埋怨他:“到火葬场还不葬送了前程。”就连左邻右舍也说:“老吴啊,大人到那儿上班,就连儿女和家人都不会发旺的,还是找人跟上面说说,换个地方吧!”然而,憨厚朴实的吴勤松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只要是组织上安排的,到哪都行。”于是还没等手续办完,他就带着铺盖一头扎进了殡仪馆。

  之后,一系列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去东山老城区接尸体,车子停在了路边一门面房前,主人认为晦气,见了老吴就要打,最后不得不把车开到离丧户家很远的地方,把尸体抬过去;去商店买东西,开发票时人家一听是殡仪馆,连声说“倒霉,这笔生意不如不做。”过年过节不敢走亲访友,怕给人家带去不吉利;去朋友家喝酒,酒席上主动给别人敬酒,一听说在殡仪馆工作,别人不但不高兴,更不肯陪喝;打车不能说去殡仪馆,不然有些司机不愿去……即使是这样,老吴还是坚持了下来,并且做得很出色。

  钻进火化炉的大活人老吴从进殡仪馆的那天起,就兢兢业业工作,默默无闻奉献,工作起来不分昼夜,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就连每年的除夕夜也是在单位度过的。

  殡仪馆的工作不比其他地方,“刚到殡仪馆时,最不习惯的是接尸体,那种气味闻到就会忍不住地吐。”老吴说归说,但做起来又是另外一码事。

  一年夏天,一位服毒自杀的妇女尸体运到殡仪馆时已高度腐烂,在场的人谁也不肯靠近,就连死者家属也离得远远的,见此情景,老吴毫不犹豫地强忍恶心和臭气给尸体消毒……

  又是一年夏天,火化炉的下火口被焦油堵塞,炉子无法工作,维修工又生病在家,如不及时抢修,就会耽误尸体火化。老吴一看,把衣服一甩,抢先钻进了炉膛。炉膛只有57厘米高,60厘米宽,既蹲不进去,也难以抬手,他只好仰面躺着,用凿子一点一点地凿,身体一点一点地向前挪,炉灰迷住了眼睛,汗水浸湿了衣服。两个多小时后,他才从清理好的炉膛中爬出来,紧接着又钻进7米长的狭直烟道中去清理烟灰。当把装满足有两板车的杂物清理完毕时,老吴已经成了煤炭似的黑人。

  熬一通宵复原死者头颅老吴不仅在工作上奋不顾身,在服务上更是带头苦干,尽心尽责。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为了减轻丧户的悲痛,不管做啥,我都愿意。”

  一次,交管部门送来一具在车祸中丧生的尸体,尸体的头被压扁变形。家人要求在遗体告别前能够整容复原。这种手术难度极大,整容职工面露难色。为了最大限度地给家属以安慰,吴勤松同整容人员一道反复研究方案,最后熬了一个通宵,用石膏做模型将死者头部恢复了“原状”。第二天,当亲人们看到死者安详的遗容时,感激得许久说不出话来……

  (编辑 小诠)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