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王海鸰从“牵手”走向“中国式离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13:32 华人世界

  文/乌力斯编辑/钱丽燕

  因《牵手》一炮走红的作家王海鸰,在接连推出《不嫁则已》、《大校的女儿》以后,推出她了的新作《中国式离婚 》。

  作为总政话剧团的一名编剧,王海鸰当初在创作《牵手》时,没想到会引发了当代人
对家庭婚姻、爱情的一场讨论, 《牵手》曾被誉为“中国荧屏的《克莱默夫妇》”。

  电视剧《牵手》透视当代人的情感生活,在当年《还珠格格》和《雍正王朝》的夹击之下仍稳居收视前沿,中央电视 台播了3遍收视率依然居高不下!

  王海鸰说,我当时只是尽力把自己感兴趣的、兴奋的东西传递出去,没想到反响会这么大。看来,源自真实生活的东 西,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引起人们的共鸣。在《牵手》里,婚姻的问题更多的是因为男人,而在《中国式离婚》里,第三者却 消失了,婚姻的问题出现在了女人身上。该剧试图从婚姻关系内部对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描绘了由陈道明和蒋雯丽 饰演的这对普通中年夫妻,怎样在没有外因介入的情况下,遭遇了婚姻本身带来的伤害和无奈。

  经过这几年的积淀,王海鸰认为自己对婚姻本质的认识有了更纵深的发展。但是,小说或电视剧不是婚姻指南。“我 不可能给许多不幸的婚姻开出药方,惟一能作的,也只是说出我自己的感受。”

  笔者:从《牵手》、《不嫁则已》到《中国式离婚》,你越来越“残酷”了,青春哪有什么残酷,无非是碰碰壁,“ 离婚”中的“中年”真是残酷,走投无路式的。你呈现的是“残酷中年”,是自己的认识和观察更写实了,还是收视环境更宽 容了?

  王海鸰:因为我觉得中年是最残酷的,为什么?青年他有希望,他有时间,他输得起。老年,心静如水,一切都已定 型,不可能折腾,没有时间折腾。只有中年,又没有什么希望,还又能折腾,所以我觉得中年是一个特别值得写的阶段,而且 他有经历,能有深度。我觉得有些东西是非经验不可的事情,不是说有聪明有什么就可以的事情,需要有经历,要有时间。

  你要是写猎奇,写边缘的,比较少数的,让大家“呀,还有这样的,还有那样的”,这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你真的 要是写最常见的那种现象,我觉得这是最本质的一种东西,但是也是最困难的,和画鬼容易画人难一样的道理。由于他常见所 以他难写,你写的稍一有偏颇大家就会觉得你假。我喜欢正面强攻,那我觉得中年女性的婚姻生活除了《人到中年》外,写这 一题材生活的小说和电视剧的并不多。我只是尽力把自己感兴趣的、兴奋的东西传递出去,没想到反响会这么大。看来,源自 真实生活的东西,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引起人们的共鸣。

  笔者:不同的是,《中国式离婚》开始探索婚姻里女人存在的问题了。

  王海鸰:《中国式离婚》写的是一个望夫成龙的故事,望夫成龙是女人们的普遍心态,然后夫贵妻荣。将这样一个最 普遍的现象写出来,我觉得可能会引起最大限度的共鸣。因为我接触过的女人望夫成龙的太多了,老是鞭打着丈夫往前跑,希 望丈夫有所成就,自己能跟着荣华富贵。结果呢,夫成了龙自己就没了,就成了怨妇了,这样的太多了。多少年了,这是自古 以来的心态。有这样想法的女人周围比比皆是,包括我自己身上都有这种影子。所有的女人都有过这样的梦,嫁个好丈夫,灰 姑娘嫁白马王子,古今中外,无一例外。

  我觉得这个现象是挺有意思的。人性的变化我觉得是微乎其微的。你看《红楼梦》,是不是现在依然共鸣?那点感情 ,那点微笑的东西,为什么?因为人性是基本没变化的。只有这个东西是世界人都共同的一个东西。所有区别都是表面的,我 吃面条你吃面包而已。本质的东西我觉得都差不多少。你抓住了最旧的东西然后你才恰恰是最新的最普遍的。只有普遍的才是 典型的。

  笔者:为了迁就陈道明,你把宋建平的职业由公务员改成了医生?

  王海鸰:我刚开始写的是公务员,写到10集的时候吧,陈道明就非要看本子。制片方就给了陈道明了,制片方这点 做得不错,没让他跟我谈,因为怕影响我下边的的写作。写完的时候制片方跟我说陈道明希望你改个医生,我说绝对不可能。 改医生的话,不是穿个白大褂就是医生了,我必须得让他真实,我必须让他说话是医生的,而且周围的人物关系,事件,谈话 ,全部都变,这可是个颠覆性的改动,后来我说绝对不可能。

  这个制片人比较年轻,比较会办事吧,后来约我谈谈,也不说什么就是说看本子去。去了之后听了陈道明一番阐述, 最后我觉得他很诚恳,最后他说,“请帮我一个忙,公务员我演过很多次了,医生我没演过一次。”他们家都是医生,对医生 职业非常熟悉,所以他特别想演一个医生。咱们写东西的人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吃软不吃硬。后来我说,改了你肯定演?他回 答我说,“我肯定演”。后来我说那我就改。

  当时一激动就同意了,但回到家还是不想改,这个量实在太大了,哎呀,翻来覆去地患得患失地想,后来跟王朔通话 ,聊起来了,他说“王老师,没事,你给陈道明改还值得”。他说他这个人很敬业。对我来说,我当然希望这个电视剧问世, 大家能说声好。所以我一听王朔那么说,就改呗。

  笔者:电视剧的结尾你还是让宋建平、林小枫一家重归于好,现实中可能吗?镜子破了贴再好总是有裂痕的。而小说 的结尾却又明确宋建平的情感已耗尽。最后的结局是不是你作为创作者的一种妥协?

  王海鸰:电视剧说到底是个通俗的东西,是一个通俗艺术,你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必须要和你的小说区分开,要不 然你不是自取灭亡嘛。电视剧你必须要考虑到受众面,照顾大多数人的审美心理需要,我觉得这也是编剧所必须具备的一个素 质,我要在最大限度内来表现我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同时又要让观众觉得舒服,不至于别扭。做一点妥协大家都好。

  电视剧好还是书好,没有可比性,也许一般老百姓会说电视剧好,咱们可能会说小说更好。这里面其实是两类东西, 没法比。

  笔者:你曾经说过,想搞一系列像《牵手》一样的电视剧,这个计划实施得怎样了?

  王海鸰:这只是一个大范围的想法,只要我不停地创作,那肯定有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但是作者又不是科学 家,他需要一种生活的积累,或者是灵感的激发。无论如何,关于情感,我会永久关注下去,我就永久写下去。

  笔者:因为涉及到正面描写婚姻中的第三者王纯,《牵手》能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这被外电认为是一个突破,也是 中国社会前进、观念解放的象征。

  王海鸰:《牵手》这个剧本其实1994年就写出来了,一直就搁着拍不了,他们老通不过,看过的都说好,我都觉 得很奇怪,也很生气。《牵手》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约的。写完了也说不错,然后就搁着了。后来又给到北京电视剧艺术中 心,都要投拍了,突然又黄了。没批的理由就是第三者嘛。第三者写成一个正面形象恐怕是难以通过。没拍成对我有好处,都 给了我稿费了。中间还经历过一个个体影视公司,女方坚决要投资,男方坚决不干,后来差点闹离婚。后来王朔对我说,“行 了,你知足吧,人家两口子为了你这个剧本要闹离婚了。”他们也没拍。后来就给了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了,因为当时制播不分 离,他们还把握着播出大权,这点比较好。所以我找到了一个强有力的婆家嫁出去了。

  这么绕了一道。拍的时候已经97年了,社会形势也有变化,98年播出,然后火了。从《牵手》来说,我觉得只要 忠于生活,就算最后倒霉了你还有良心在。

  我认为我接触到的第三者绝大部分都是挺好的女孩子,她就是感情,她是出于什么呢?并不是说个个都是小狐狸,个 个都是淫妇荡妇,不是这样的。情况比现实复杂得多,那现在社会在前进,观念越来越宽容了,对爱情、婚姻的认识也在变化 中,因此,在《牵手》里,我就可以真实、自由地去写她们了。

  在不同的时代,你得捕捉到男女关系的变化,不同的呈现方式。你不能写成原来的那种三房四妾的男女关系。

  笔者:而且是越写越胆大,第三者由坏女人到她存在也有合理性了。

  王海鸰:我觉得主要是人文环境放宽了。社会在进步。比方说对第三者的那种态度,就不是过去那种。它有错,但是 它不是丑恶的。我写了,放了,观众接受了,冲动了,说明大家认可了,这是进步吧?

  过去我们看表面,我们的婚姻很稳定,但实际上过得幸福不幸福?没有人关心这个问题。对低质量的婚姻,就是应该 让他解体,否则的话,折磨的不仅仅是双方。这是不人性的。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而不是为了我们社会的离婚率去活着, 社会的离婚率并不能证明一个社会是高质量还是低质量的。维持那种表面的虚假繁荣没有意义。认真观察,你会发现中国人的 婚姻质量太低了。我们过去强行把个人婚姻理解成为社会问题,动不动就集体干预,甚至还有行政干预,要表面的稳定,不管 当事人幸福不幸福,这其实是非常不人道的。现在包括《婚姻法》都改了嘛。

  我在《中国式离婚》提出了三种背叛,心、身、身心,我们重视的是身体的背叛而忽略的是心的背叛,但实际上心的 背叛是最致命的。我觉得心的背叛比身体的背叛还要致命,因为它有它的虚伪性、欺骗性,非常不人道。宋建平这个男的和《 牵手》里的钟锐正好相反,一点外遇都没有,林小枫还无穷无尽地折磨他,《牵手》大家都觉得写了个好女人不太好的男人, 《中国式离婚》这里边就有点相反。我让女人也反思一下,婚姻,其实是两个人的事情。

  笔者:女性、婚姻,不光是电视剧的问题了,而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王海鸰:有一次我去武汉参加一个签名售书活动,当时有一个妇女冲上去什么都没说,就给我留了一封信。她在信的 意思就是说,我不应该为第三者说话,为什么会为那些破坏家庭的第三者说话代言呢?批评我事实上在小说和电视剧里给第三 者树立榜样了。第三者给家庭带来了多大的破坏呀,王纯那个第三者多好,那么善良、美好,也不提物质要求,就是喜欢。她 说自己看不明白,第三者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都是坏人,是破坏者,我怎么能够替她们出来说话呢?那个女人一看就知道年轻时 就是个很漂亮的女人。她本来是打算指责我在书里把一个第三者写得那么好的。后来她说一看到我她就不忍心了,看我那么瘦 ,看着就是很辛苦的一个好人,她就不忍心当众指责我,留下一封信走了。我估计她在生活里肯定是受第三者的害了。但是作 为一个作家,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让所有人满意的东西肯定不是好东西。而引起争议,本身就说明你选题材选对了,它 可能是一个社会问题,被你碰到了。

  笔者:后来,因为王纯这个人物,在社会上引起了关于第三者的讨论,我们怎么保护自己的婚姻呢?怎样经营好自己 的情感生活呢?怎么样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呢?

  王海鸰:《牵手》在这一点上也许触动了人们对自己生活的一种思考吧,引起了很激烈的的讨论。后来这个电视剧在 中央电视台连续播了3次。播出之后很长时间也挨批评,但是批评是一时的,影响是永久的。

  笔者:不同的是,《中国式离婚》里的男人没有问题了,问题在女人身上。

  王海鸰:男人一出生,他就被人为的灌输了一些他不想扮演的角色,承担了他不应该承担的压力。其实,从人种上来 看,男人和女人差别不大,不过是生理上的差别。我觉得女人不要对男人提那么多不切实际的要求,他也是人哪。

  女人永远要求自己的另一半应该比自己强,本科应该找一个研究生,研究生就要找一个博士,再往上就真不好找了。 我觉得也得把男人当人。男人和女人是一样的,大家都是人,活得都挺累的,女人你就不要有太高的要求吧。

  像我儿子。他去参加夏令营,那是十一二岁的时候,然后想家想得生病了。自己不愿意洗衣服,又没人洗。女孩子可 以把衣服寄回家,他不能,怕被其他男孩子嘲笑。回到家他对我说,哎呀,女孩想哭就哭,我们想哭还不敢哭。

  现在社会越来越宽容,我觉得不必对男人人为加那么大压力,弄得男人都很虚伪。什么叫男子汉?想家不哭就叫男子 汉?忍着,有泪忍着,叫男子汉?干脆没泪那叫男子汉,有泪忍着那叫虚伪。所以说,这么小,社会就赋予了男孩子这么多的 压力,活得不够真实。女人活得就相对比较真实,所以男的活得比较艰难。

  笔者:说说你在忙的电视剧《大校的女儿》吧,好像也是先有小说再改电视剧的。

  王海鸰:这个东西又是另外一种情感模式,搞创作的,都希望本本不同、有所突破呀,不能重复自己,这是最起码的 一种本能。《大校的女儿》就讲,有一对夫妻,极不般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绝对不能离,倘若你是一个特别成功人士,你的 妻子为了你付出了她的一生,你能甩掉她吗?甩不掉。但这个妻子也绝对不配你。那么有另外一个女人,你跟她当年阴差阳错 没走到一起,他们俩在情感的层面上是非常一致的,其实他们在一起才是真正合适幸福的。那他们怎么办呢?

  现在我就在想,情感的承载不一定是靠婚姻的,情感承载有很多的模式。像《廊桥遗梦》也是一种模式,但是我觉得 这个情感模式比《廊桥遗梦》那个要好,但是我能不能写到人家那个轰动的程度,那就难说了。

  笔者:那好象是非常传统的一种情感。

  王海鸰:这跟时髦、时尚似的,现在很陈旧的东西将来就时尚了。从情感上来看,社会也在进步,我觉得最大变化就 是说在情感上,现在大家不会特别人云亦云了,从众心理要少一些了,不再会觉得我不结婚我就不行了。

  过去我们的生活只有婚姻这一种生活模式,现在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多了,当然主流的还是婚姻,一夫一妻制。

  笔者:婚姻这样的家庭形式会不会消亡呢?人类的情感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呢?

  王海鸰:我觉得肯定不可能。从人类发展史上看,婚姻就不是与人类共生的东西,始终在变化的,我觉得如果生产力 发展的话还会有更好的方式。但是我不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不是人类学家。不过我相信它的发展变化总是有规律的。

  笔者:是不是觉得社会环境也在变化,人们的观念也越来越宽容、多元?

  王海鸰:社会的人文环境变了。我下一部戏要写一部叫《新结婚时代》,写的是什么呢,全是错位的。教授,和他家 保姆结婚了。教授60多,保姆30多,然后让人说吧。女儿和谁结婚了?和一个没有文凭的——女儿是高材生——男的结婚 了。儿子跟谁结婚了?儿子跟一个比他大,而且和别人怀过孕的女人结婚了。为什么我要这么写?我就想用这种极端的例子想 来说社会越来越宽容,婚姻越来越成为个人的事情。我们开始为自己结婚,不是说为面子,或者说为别人、为社会压力而结婚 。

  人的观念变了。但是其实人性没有变,人从来都是这样的,不过就是环境迫使他这样或者那样。现在我们的环境比以 前宽容多了。包括离婚、结婚方式都变了,宽容多了,那么人们选择起来就可以稍微地随着自己的本性。

  我希望我的东西是更深层次探讨人性的,我擅长的就是这种人性的探索,这要相对永恒一点。

  笔者:对爱情和婚姻理解如此透彻,你自己过得幸福吗?

  王海鸰:你还是不了解我,我早就离婚了,然后就一直自己过。我认为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可能好都可能不好,关 键在于个人的把握和能力。因为大家越来越宽容。包括大家的生活方式,有同居的,有干脆不结婚的,有不要孩子的。过去没 孩子大家也同情你,单身大家也同情你,同情的那都不是地方!

  笔者:对不起,我们以为那些婚姻专家自己应该过得很幸福。

  王海鸰:你这就错了,据我的观察,凡是喋喋不休像我这种老写婚姻的人啊,恰恰他的婚姻是不好的。凡是避讳写婚 姻的,不管它真正好不好,他婚姻双方至少是俱全的。为什么?至少有一个现实的障碍,她老觉得会有人想到她的丈夫。所以 我没有任何障碍。你仔细想一想,这个我说的真是一条规律。作为我来讲,没有现实中的顾虑。

  笔者:“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然后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既然明白事理,就应该过得更好才是。

  王海鸰:看起来仿佛是这样,但是智慧和胸怀它不是一回事。你认识到了,但是你有没有这个胸怀来承载?不一定。 我觉得我没有这个胸怀。我有这个智慧但我没这个胸怀。我看到了,我也明白,但是我没法让自己去做。所以我觉得我不是一 个大智慧的人。要真是大智慧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然后熬到头,一生。

  真正的大智慧是大智若愚的。但是我永远给人感觉是聪明的,看得很透彻,这就不是大智慧,这还没到那种境界。到 了那个大智若愚的境界,什么婚姻都能处理好。我觉得这是我讲的智慧和胸怀的问题,而不是和男同志相比,他们要写的是天 下,不是家庭。

  我结婚的时候年龄就比较大了,30多了,我得承认我结婚的时候还是比较虚荣的,也希望般配,希望对方比我强, 希望我说出来也令人羡慕。

  当时也确实非常相爱。但是结婚之后立刻发现不对了。恋爱和婚姻是两回事,它不是一个延续关系,有本质上的差别 。恋爱是有着一定距离的,所以距离产生美。而婚姻是没有距离的。一结婚之后我就发现我们俩根本的世界观就是不同的。我 只能用世界观这个词,这个词太大,但是说具体的我不爱讲了。以我的智慧来讲,就是及早了断了为好。

  笔者:在婚姻里,您不是一个可以妥协的人。

  王海鸰:人这一生只能活一次,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呢?我觉得现在我过得非常好,一切由自己做主。你现在叫我再结 婚我觉得对自己很不自信。我能不能做到那种妥协呀,我能不能做到和对方统一思想、统一步伐,我能不能做到呢?在我这个 状态下,我不能。

  现在有一个好处,越来越宽容了。其实你的婚姻、你的感情方式就是你自己的事情,别人不会诧异、不会同情,更不 会干预,包括这个离婚。

  一个人对生活,如果是他主动选择的话,他肯定是有信心的,否则他不会做这件事情。我也过了几年苦日子,那时候 就一间房子,带着保姆,带着小孩,没法写东西,工资大概也就一两百块,我也忘了,而光是保姆费就得80元。但是孩子一 上幼儿园,我开始写东西,生活就有了保障。也就是说生活的主动权掌握在我自己手里。而且我觉得教育学家所说的双亲就比 单亲好的说法有失偏颇。有时候双亲有很大的弊病,教育得不一致,或者说争吵,对孩子的刺激更大,还不如一个非常健康的 单亲妈妈、单亲爸爸,非常阳光地带着他的孩子。

  幸福不幸福关键在于你自己的努力和把握。不要离婚了就是个怨妇,收入少了就哭哭啼啼,这样孩子营养也不好,自 己过得惨兮兮的,是不是?你要是自己过得特别好,很充实,经济上也很好。那不就很好吗?

  笔者:和孩子的感情好吗?

  王海鸰:我呀,就是喜欢孩子。我觉得我要是不写东西,不当作家,我真是要专门干一个专门管孩子的工作,我现在 也不知道我到底是失败还是成功。我就觉得孩子的每一天都是一生中的惟一,我永远不愿意让他为了明天今天就受苦。我永远 都阐述这个观点,我真的是喜欢孩子。所以他讲得什么话我都爱听,津津有味。热爱,酷爱,但是又没有这种工作可以让我做 。所以我看着这个儿子长大,苦归苦,但是我着迷,他成了我生活的一个巨大动力。

  比方讲,孩子小的时候我永远是给他讲关于十五的月亮。然后我永远给他讲他爸爸怎么爱他,然后他爸爸给他带来的 任何一样东西我反复地渲染,这是你爸爸带来的,你爸爸特别喜欢你。我觉得那种的朝孩子灌输对丈夫仇恨思想的女人非常傻 ,害得是你自己,是你自己的孩子。孩子他这么小他就想,我爸爸都不要我,那谁还要我,他自卑呀。所以我儿子从来不自卑 ,学习也好。然后随着他长大,我又及时地强大。他从父亲得到的是强大,从母亲得到的是温暖。当你什么都保障的时候,不 会觉得缺什么。这个时候他大了,我可以给他讲他父亲的缺点,我可以讲他父亲的劣迹了,这都是跟着感觉走,在他还稚嫩的 时候绝对不可以。不管是经济上,还是在生活上,我得给他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现在,可以说,我们过得非常好。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