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我们时代的边寨——中越边境鲜为人知的群体 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15:17 新华网
  在滇南部中国与越南交界的大山深处生活着一种人,他们没有族称,没有文字,分布在相隔甚远的四个村寨里,共109户633人。这个鲜为人知的群体,自称莽人。不管你从本文中看到的是令人震惊的贫困,还是探索者眼中的原生态的生活,他们都是跟我们身处同一个时代的中国人。我们时代的边寨

  莽人寨位于云南省红河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水河境内。据《金平县志》记载,莽人自称莽,他称岔满,意为高山上的人。民国时,几十户散居在中越边界的大山中。解放后,他们从原始森林中迁出来,合并成现在的南科新寨、坪河中寨、坪河下寨和雷公打牛寨四个自然村。

  春节前夕,我独自走进这片神秘的土地。从昆明乘坐大巴沿着滇南大通道穿越世界著名的锡城个旧,跨过咆哮的红河,翻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水岭,一路浏览神奇的哈尼大梯田和火红的攀枝花,奔向那遥远的莽人寨。在国家级口岸金水河休整一夜,又乘北京吉普驶上崎岖不平的边防路,时而穿过苗寨、傣寨、瑶寨、哈尼寨,时而穿过原始森林;一会儿翻越山顶,一会儿下到河谷。经过一路颠颠簸簸的艰苦旅途,终于进入了中国境内惟一的莽人聚居区。这里距中国云南金平县城75公里,距云南省会昆明市560公里,距越南莱州奠边府市232公里,距老挝的西庄口岸257公里。

  村寨中的现代文明曙光

  南科新寨居住的莽人有35户186人,是建在平缓坡地上的寨子,大小不一的土房依坡势稀疏排列而建,清一色的土墙,清一色的山路,点缀着绿色的山坡。冬天的太阳散发着温暖耀眼的光环,把这里照得热烘烘的,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延伸至山的那一边,听说那边就是越南,那里也同样世居着跟他们相同的族群。走进寨子,人们用一双双质朴、天真、害羞又非常好奇的眼神看着我,他们身材不高,皮肤黝黑。当我举起照相机,他们便吓得钻进低矮狭窄的土房内,我尾随他们钻进土房,里面黑黑的,只有屋顶两边的缝隙射进刺眼的光芒,使我难以辨清室内的一切。突然,我听到抽水烟筒的声音,定晴一看,室内空空荡荡,只有一张破旧的竹床,也许全家就挤在这张床上度过一年四季。屋内坐着一位吸水烟筒的男子,我手嘴并用,与他作简单的语言沟通,他就出去把躲在柴堆后的女人叫出来,在我按下快门的瞬间,全家还有些胆怯。据说,莽人寨的人都不愿拍照,怕把他们的灵魂带出大山。组长罗继高抱着一对双胞胎笑眯眯地用生硬的汉语问这问那,一下子把我与他们的感情距离拉得近近的。他告诉我,莽人很穷,他把这对双胞胎取名发财、财富,希望子孙后代富裕起来。土房下,我发现一位梳妆时髦的女郎,走近一问,原来她是莽人的女儿,叫刀秀芬,在这里做烟、酒、糖果等小食品生意维持生存。她是远离都市的时髦女郎,是莽人的希望,也是莽人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现代文明社会的象征。
我们时代的边寨——中越边境鲜为人知的群体组图
莽人妇女服饰

  远处传来优美独特的旋律,原来是莽人民间艺人陈继新在吹奏一种竹管类乐器,他曾获得云南省民间文艺调演二等奖。他见到我,高兴地唱起延续几百年的歌,表达了莽人质朴的风格,叙说了莽人文化的魅力,也向人们昭示出一个莽人的心声。一群穿着盛装的女人站在山坡上,让我大饱眼福,领略了莽人服饰的真谛。她们身穿无领窄袖对襟短衣,衣长仅遮及胸部,围着黑色裙,腰间系着一块白布,宛如巨型围腰,两腿缠着黑色绑腿,头顶扎成一个雄赳赳的高髻,用彩色珠子和红头绳扎着,显得更加楚楚动人。

  竹楼建在山冈上

  通往坪河中寨的林间小道弯弯曲曲凸凹不平,我踩着那枯枝败叶,穿梭在阴霾压顶的原始森林里,仿佛回到遥远的记忆中,看见那刻木记事、钻木取火、衣不蔽体、野果充饥的莽人先民,他们以顽强的毅力与大自然拼搏抗争,在原始森林里生息繁衍。没有爬惯大山的我,时而林中穿雾,时而像猴儿一样攀枝,时而穿越草丛,时而攀岩过石,时而淌水跋涉,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腰酸背痛。

  当云雾从山顶缓缓散开时,我看到林中冒出几十户人家,零星散落分布,周围被绿色森林覆盖,犹如一朵朵蘑菇。
我们时代的边寨——中越边境鲜为人知的群体组图
贫困是莽人寨的现实。图为享受着阳光的莽人

  莽人住的房屋普遍不高,属于滇南的竹编毛草竹楼,还有点像傣家竹楼似的,依山而建,有的建在陡坡上,有的建在山顶,有的建在山脚,虽然只有26户173人,海拔却相差150米。

  雨水把整个山寨弄得湿漉漉雾涔涔的,那延续生命的火塘冒着点点火星,好像叙述着莽人先民刀耕火种的日子,他们的耕地就是靠火烧出来的,他们就是靠火生存下来,火便成为他们传递生命和现代文明的神圣之物。天放晴了,淳朴的家园被大山搂在怀里,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与安详。几百年来他们在这里生息繁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莽人最忌讳照相

  翻过一座座山,绕过一层层雾,淌过一股股小溪,就看见山峦中的坪河下寨,像一片彩云飘落的家园。这里只有14户78人,是莽人寨最小的一个自然村。

  寨子里刚过完春节,还洋溢着热闹的气氛,竹楼里不时传来山歌,小媳妇们拉着家常,小孩跳皮筋玩陀螺,男人们的水烟筒声像古典音乐似的在山寨里响个不停,要不是受到眼前低矮的竹楼和偏僻的山野限制,真有一种置身现代村寨的感觉。他们热情地把我引进家,桌上摆上了过年没有吃完的猪肉,边喊我兄弟来吃,边夹菜给我。

  莽人寨的电源来自小水电。到了晚上,他们就在房檐下拉下世界上最长的发电开关,灯就亮了。此时,电视机前聚满了乡亲们。

  清晨,我从歌声中醒来,树枝上的高音喇叭播放着《春天的故事》,组长在门口放开粗大的嗓门嚷着:政府来给我们照全村福了!顿时,莽人寨沸腾起来,有的抱着小孩,有的提着水烟筒,有的抬着木凳,有的还牵着老水牛,挤满了山寨,像开会似的。有人见我挎着相机,就过来问我:你是政府来照全村福的,怎么还用这个东西?原来他们不知道照全村福是什么意思。我指着相机说,照全村福就是把你们全收在这里面。他们一听,又吓得钻进低矮的竹楼里,一双双神秘的眼睛从竹篱笆的缝隙里偷看我。组长很着急,又放开嗓门对村民说了些我听不懂的语言……好长时间,人们才从矮小的竹楼里出来,我看见他们害怕的样子,连焦距都没有调,就按下快门。
我们时代的边寨——中越边境鲜为人知的群体组图
莽人寨的全体村民合影

  悠然生活在世外桃源

  早饭后,我顺着那条土路踏上中越界山--海拔2290米的刀寨山,这山一年四季都是绿的,景色迷人,加上许多神奇的传说,被莽人称为神山。

  神山上长着如笔、如伞、如菇的奇树,点缀着大山的秀丽。置身其间,你会想到莽人先民在这里用树枝、树叶搭成的窝棚,吃的是森林中猎取来的野兽和野果,穿的是用树叶或树皮编织起来的衣服。他们用木棒或石块跟野兽搏斗,猎取食物并保卫自己的生命;用山泉水冲洗刚出生的婴儿,接受山的神灵的赐福。我独自在神山里行走,就像一个婴儿在母亲的怀抱,享受大自然脉搏的跳动,喝着大山里的泉水,就像吸着母亲的乳汁。难怪说神山养育了他们,野果成了水果,蘑菇和竹笋成了山珍,松鼠成了美味,竹筒变成酒杯,芭蕉叶变成了碗……大山的一切变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财富。19道坡被我征服,站在山顶,极目远眺,群山踩在足下,让人飘飘欲仙。莽莽大山,怆然幽远的曲谱,一双双四季光着的脚丫,征服了山魂。

  一个莽人说:祖母的新居(坟)建在神山的山脊上,那天全寨的人都来为祖母的新居忙碌,有的用木棒将猪打死,有的用手将鸡脖子扭断。祖母穿着新衣,被安放进了那口用原木挖空的居室,盖上一层薄薄的新土,子孙还为她建起美丽的小房,此时的祖母永远被山的神灵所护佑。我拿着绿色的植物走进雷公打牛寨,一位老者告诉我,绿色是神山的鬼魅栖息之物,不能带入屋内,如果带入,莽人寨就会遭灾。于是,我把绿色植物放回神山中,让神灵保佑莽人寨永远平安。雷公打牛寨是一个特殊的莽人聚居点,原来叫隔界山,有34户196人,国境线从寨子边绕过。在这里喝着米酒就可享受异国风情,方便一下就可出国旅游,拉拉绳索就可打国际电话,串寨子就能碰到老寿星……犹如世外桃源一般。这里天天都可以出国旅游,连通到寨子的山路也到越南旅游一圈又绕回来。这么简单的出国旅游,不需办任何手续,也不通过检查,双方边民自由往来和谐相处,共同耕种这片边寨土地。我在莽人寨探访期间,正赶上他们过春节。与都市人不同的是,他们没有除夕之夜,没有大年初一,也不贴春联、祭祖先、祭门神和灶神,而是杀一头猪,你请我,我请你,痛痛快快吃一顿,就算过年。年猪的嚎叫声划破莽人寨,鞭炮响起来了,家家户户开始互相邀请,男男女女簇拥着我,敬酒夹莱整得我嘴都合不拢。
我们时代的边寨——中越边境鲜为人知的群体组图
我们时代的边寨——中越边境鲜为人知的群体组图
  左:海拔2290米高山上居住的莽人 右:莽人民间音乐艺人陈继新吹起竹竿制乐器——他们称为“楞弄”,是一种独特的管乐器

  一夜未眠的我,刚合上眼,又被叫醒吃年饭。我看了看表才早晨5点多钟,吃什么年饭?我还没反应过来就坐到年饭桌上,此时的月亮变成年饭的五彩灯,鞭炮声、歌声、笑声把山寨吵醒。这是都市人无法享受到的边寨春节,别具风情。历时二十多天的莽人寨探访结束了,虽然我重回繁闹的都市,但那块边境圣地令我难忘。(戴永亮文/图)

  (来源:世界博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