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千年追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01:40 三秦都市报

  追寻文人之根本

  在昨天的司马迁祠直播现场,凤凰卫视“名嘴”杨锦麟以一个现代文化人的风格,赢得了现场观众和嘉宾的阵阵掌声。在说到举办“风追司马”这个大型文化活动的现实意义时,杨锦麟称,到这个读书人向往的神圣的地方,是一次和史圣的对话。

  杨锦麟的话,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共鸣。他说,到陕西来,有两个非去不可的地方,那就是黄帝陵和司马迁祠。如果说在黄帝陵是为了寻找先人的“根”,那么来司马迁祠就是为了追寻读书人的“本”。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读书人应该讲真话、讲实话;但是读书也是一个苦差事,有时候读书是要付出代价的。不过我们也应该为自己所处的时代感到幸运,不会因读书而重复司马迁时代的悲哀。

  “风追司马”直播期间,在韩城的各个角落,都回荡着纪念活动的实况转播。韩城市民柳先生表示,平时通过电视看了许多别的城市发生的重大事件,在韩城进行连续4小时的电视直播,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不要说是直播纪念司马迁的诞辰,就是播的其他什么事情,也值得放下所有的事来收看。

  为了让更多的韩城人看到发生在身边的重大事件,韩城电视台当天停止了常规节目,而是切换直播卫星电视信号,转播当天实况。

  500学子赞史圣

  昨日上午8时许,500名来自韩城市象山中学、城关中学和司马迁中学的学生来到文庙,走过泮桥,在文庙戟门前的大院里,为从他们家乡走出的史圣司马迁进行纪念其诞辰2150年的文祭活动。一位来自城关中学的老师说,文庙中的泮桥在封建社会只有高中秀才的人才能从上面走过,而现在的学子们不仅可以站在这里仰拜史圣,而且能自由的用自己的思想去评述司马迁。一位在现场参与活动的学生更为感慨地说,司马迁一生命运曲折,曾经遭受常人难以忍受之辱,但他却用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完成他的理想,用一生写下了不朽的史书《史记》,我们以作为司马迁家乡的人而自豪,更为司马迁精神所鼓舞。

  《史记》,是司马迁花费一生精力而著,被赞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此次活动的主办方更是费尽心思进行准备,他们将《史记》中的名言、典故分别写在200余个红色条幡上,装点文庙文祭现场,并且还在条幡上系上风铃,当清风拂过,发出阵阵悦耳铃声。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专程制作出这样具有代表意义的条幡,以表达对司马迁的敬仰和这万世不朽史作的尊崇。

  据韩城市博物馆的吉英逊馆长介绍,此次举行文祭的文庙,始建于唐朝,建筑充分反映了儒学的真谛和儒学文化的神韵,在这里举行文祭是最适和庄严的地方了。同时,为了能够充分反映此次活动的历史和文化气息,他们专程为嘉宾们从韩城民间广泛征集了8把古朴的“太师椅”,这样给现场一个传统和文化韵味十足的感觉。

  文庙文祭现场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现场的辩论赛,一轮轮精彩的语言交锋将会场气氛带入高潮。据了解,这些参加辩论的学生全部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辩论队的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而辩论的话题也是他们精心准备的。西安交通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郑明老师向记者介绍说,这些学生大都对历史非常感兴趣,司马迁更是他们所崇拜的伟人,所以准备辩题时更加认真,并且反复翻阅历史著作,进行充分的准备。

  司马画像出韩城

  昨日在现场四周同时可以看到分列两边的六张巨幅画像,通过在场学生用韩城颇具特色的面花所做出的“供爷馍”去供祀司马迁,从中选出大家心目中最贴切的司马迁画像。

  最终,一幅司马迁在油灯下奋笔疾书的画像被现场的人们选定,画中的司马迁用枯槁的右手握笔,神情专注凝重,凌乱的头发可以让人想象到他为了写书已经许久没有休息,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最能反映司马迁一生执著精神和书写《史记》时最真实的写照。

  据了解,现场被大家选中的那幅画像是在活动举办前不久,韩城司马迁研究会的一位研究司马迁生平多年的学者赶时间画出的画像,在他认为,他所画出的这幅画像已经在自己心中酝酿许久,无论从历史描述还是人们的想象角度,都是最贴近大家心目中史圣的画像。

  要说院子里最惹人注目的恐怕算是“耍神楼”、“芯子”和“黄河行鼓”表演了。只见几十名身穿民族服装的青年抬着一个象征“法王”的文神楼和两个象征“黑虎”、“灵官”武神楼一出场全场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只见那些青年抬着神楼踏步时如小舟待航,慢行时如轻船荡漾,狂奔时如烈马脱缰,一下将气氛推向了高潮。

  而耍“芯子”时,被竹竿高挑在空中的小孩的动作让场上的群众忍俊不已,可能是站的时间太久,孩子们没了耐性,有的孩子甚至不惧10多米的高空竟打起盹来,惹的大家哈哈大笑。

  而当热烈奔放的“黄河行鼓”出场时,整个场地都沸腾了,大家随着鼓点节奏大声的鼓掌,叫好声更是响成一片,鼓手们表演完要退场时,观众挽留的热烈掌声使这些小伙子们干脆再加演两场,他们的豪情奔放、英姿飒爽,让大家一下子融入到了欢乐和喜悦当中。

  冯同共祭先祖

  9时40分,庄严肃穆的祭祀活动在院外喧嚣的锣鼓声中正式开始,村民们按照礼仪习俗抬来花花馍和瓜果供品,冯、同两姓的代表列队并行走入他们共同的祠堂内,两姓代表冯德来、同自军分别向司马迁像上香。这些年过花甲的老人们在对司马迁像行了五叩三拜礼和宣读了祭文后,主礼司仪宣布礼成。随后这些家族代表共同在“风行司马精神弘扬史圣文化”的横幅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当老人们都走完的时候,一农村妇女抱着两岁大的男孩走进祠堂,她说,“娃呀,好好看看上面坐的就是你老爷爷,以后不管走到哪,都要记住你的老根在这呢。”那孩子竟跪在地上学大人的样子磕了三个头。

  徐村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读书只为明理不为做官,而在徐村采访的这两天明显能感到,这里的村民不一般,几乎人人都能说出关于司马迁的典故来,研究司马迁在村里俨然形成了风气,据同永灵老人说,当年他为了弄清司马迁祠里“一块牌匾的意思,曾11次到别村拜访学者,本来不想让他看资料的学者最后终被他感动。

  还有一位先生拿来了一个祭文说:“我感觉今天的祭文并没有完全表达出大家对司马迁精神的崇敬,我写的这个应该也不比他们的差,希望你们报社能帮忙发表一下。”说着,他拿出祭文念道,“黄河高原腾巨龙,中华人杰地又灵;九曲黄河波浪涌,龙门圣域子长出……历史之父司马迁,尊汉爱国欲一统……而今冤屈终于鸣,佑我子孙永追风!”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