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辣妹子喜欢“较嘴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03:39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邓韵本报记者李清实习生张峥

  2004年,在那一场高考对决中,江伟丽无疑是幸运的,她不仅考取了理想的学府——北京大学,还是当年四川省高考文科状元。十个月前那一场鲜花和掌声的追捧,把她推向了
荣誉的巅峰。以至于有那么一刻,在闪光灯明灭闪烁的片刻,她眼中悄悄划过了一丝不为人知的惶恐。一如她自己所说:“我曾经置身于荣誉的顶端,在外人看来,我拥有了太多的赞美和掌声;可在我看来,这宛如起舞于云端的舞者,有谁知道在这美丽的虚幻高空承载着自己多少的艰辛和压力……”

  特别的采访:电话里听到乡音很亲切

  5月23日上午11时30分,记者拨通了江伟丽妈妈刘女士的手机。记者说明来意后,刘女士留下了江伟丽的寝室电话。记者随即拨通了该号码,“嘟——嘟——嘟——”铃声响了许久,没有应答。下午1时30分,记者再度致电,室友告知江伟丽去自习去了。

  记者试探着以短信邀请她接受采访。十分钟过去了,没有任何回应。正当记者担心江伟丽会不会接受采访时,短信来了:“今天下午五点半我有空。”

  下午5时30分,记者按约拨通了江伟丽的寝室电话:“喂,您好,找哪位?”柔软纤细的纯正普通话从听筒中飘出。“请问江伟丽在吗?”记者表明身份后,江伟丽迫不及待地以一口地道的成都话和记者打起了招呼:“好高兴哦,难得听到乡音,觉得特别亲切。”这个当年梳着一头整齐刘海,说话时习惯用手支着脑袋冥想的四川才女,此刻依旧透着邻家女孩那一份可人的亲切,只是言谈间更增添了几分理性和成熟。

  特别的荣誉:我曾经是跳跃于云端的舞者

  回忆起十个月前自己获得四川省文科状元后,那一场鲜花和掌声的追逐经历,江伟丽平静的语调中透露出一丝理性:“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我从一个普通的高三女生变为了媒体的宠儿,并非每个人都能享受这种明星的待遇,但是状元秀的过度炒作,也让我承载了太多的压力和负担。”她觉得自己仿佛是跃入云端的舞者,在虚幻的荣誉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江伟丽平静地告诉记者:“来到北大,我才真正找回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这里的状元和奥运金牌得主太多了,大家早已习以为常,单就我们这层楼就住着4位高考状元呢。”

  曾经的荣誉会随着时间风轻云淡,谈起大半年宁静质朴的校园生活,江伟丽又回复了小女孩的兴奋。她仿佛有许多话说不完:“刚来的时候很不适应这边的天气变化,即使不住地喝水,干燥的气候还是差点让我鼻血直流。最大的不习惯还是高中和大学学习方式上的巨大转变。”

  在北京,这位爱吃火锅、辣椒的成都妹子,感受最深的是气候和饮食的不习惯。但这些和刚进北大的新鲜劲儿比,根本算不了什么。谈起北大生活,这位爱沉思的小姑娘变得话多起来。

  特别的转变:刚上大学还有些不知所措

  江伟丽笑称,以前都是老师鞭策着自己,什么时候看书、上课、考试,而且高中时代对于大学的美好梦想造就了自己明确的奋斗目标;到了大学,自由时间一多,反倒一下子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北大提供给学生全国一流的师资力量、全国最好的图书储备,却没人管你看不看书、上不上课。当面对这么多突如其来的自由,江伟丽觉得有些不知所措:“那段时间自己好像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后来经常和妈妈通话,一边向她抱怨一边也慢慢总结出高中和大学在学习方式上的不同。北大那么多资源可供利用,学或者不学只在你一念之间;不学,有许多时间可供玩耍游乐,真正要学起来,才知道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我现在还只单修一科法律已经觉得时间不够用,到明年选修经济双学位的时候,还不知要紧张成什么样呢。”

  江伟丽说,过去学习有父母监督,现在一切都要靠自己了。她每天不到7时就起床,早餐,晨练,然后赶早自习,大一课程排得满,一直要上课到中午12时。午间的休息时间,她向来都是在图书馆度过。

  “除了教室和寝室,图书馆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江伟丽常常说自己很幸运,能够来到这样一座全国最好的图书馆。她在日记中写道:“放眼望去,一片书的海洋,承载着历史,衔接着未来,我觉得自己好像拥有了全世界;有的时候,就是静静地坐在里面,便觉得自己很幸福了……”

  特别的兴趣:辩论赛每次必参加

  由于功课繁忙,江伟丽并没有参加太多的社团活动。唯一每次必定参加的,是她所在的法律系的保留节目——辩论赛,从写稿到组织辩论,她都亲自参加。她无不得意地告诉记者:“可能是因为我喜欢说话,又好表现自己吧。”

  无论功课再多,每每遇到辩论赛,她都会兴致勃勃地查资料、准备辩论稿,最忙的那段时间,常常熬夜到凌晨一两点钟。兴之所至,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在几次辩论赛中,江伟丽都拿到了最佳辩手的称号。她笑言可能是因为自己长得高,自信心强,气势上首先就压倒了对方。

  说到辩论赛,电话那端,江伟丽笑了,辩论对手常常说她:“到底是四川来的辣妹子,真够辣!”江伟丽说,每次辩论赛自己是“编剧”——不仅要完成自己的稿子,很多时候还要帮功课繁重的学长学姐们编排辩稿。

  组队的辩论赛中,江伟丽的年纪最轻,但最受欢迎。几次参加辩论赛,学姐们都把最新的一套制服让给她穿。

  特别的经历:亲见连战演讲风采

  在北大,江伟丽还有一次特别幸运的经历。今年4月29日连战到北大演讲,由于座位紧张,江伟丽所在的法学院仅有三张入场卷。抽签决定时,江伟丽成为了三位幸运儿之一。

  连战先生的风度和魅力让她折服,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江伟丽用一种略带崇拜的声音兴奋地说:“400多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那么多北大的老师和学生,现场却是鸦雀无声,这足见连战先生的魅力。”在她看来,连战先生用自己抑扬顿挫的声音、铿锵有力的观点赢得了全场观众的心,他的自信、演讲风范也完完全全地折服了江伟丽。

  “在我眼中,连战不仅仅是一名政治人物,他更像一名举止儒雅的学者,一名成功的演说家。”说到这里,江伟丽略一停顿,若有所思地感叹道:“这才是真正的自信!”

  江伟丽(19岁)1986年出生

  1998年至2004年就读于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1997年获成都市“三好学生”称号

  1998年获业余钢琴表演九级证书

  2002年获四川省青少年英语口语比赛一等奖

  2004年四川省高考文科状元

  2004年至今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律专业

  状·元·制·胜·锦·囊

  多对自己说“IbelieveIcan”

  江伟丽说,学习和做人一样,一要诚实,二要自信;学习上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弄懂,不要自己欺骗自己。此外,要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在北大的江伟丽通过电话,寄言家乡40多万即将面临高考的学子:“考场上要以不变应万变,用一个平常的心态去迎接高考,在困惑的时候多对自己说IbelieveIcan(我相信我能做到)!”

  妈·妈·眼·中·的·状·元

  长这么大我就操过两次心

  说起女儿,江妈妈一脸的骄傲:“江伟丽长这么大,我就为她操过两次心。”一次是5岁的时候,江伟丽提出要学钢琴,结果却越学越没兴趣。那个时候,为了让小伟丽明白学任何东西都贵在坚持,不半途而废,江妈妈没少管过她,鞭子都打断了几根。另一次就是江伟丽去年远赴北京读书,说到这里江妈妈亦是满脸的心疼:“刚开始去那边的时候天天给我打电话,说自己不习惯。”江妈妈说,女儿一方面不习惯大学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可能也觉得特别孤独、想家。看到女儿这样,妈妈嘴巴上不说,但心里特别担心,也是吃不下睡不香。“好在伟丽终于挺过来了,很快调整了心态,慢慢总结出一套新的方式,适应大学生活。”

  “现在看起来,这个娃娃确实长大了,她能那么快融入北大的氛围,比当初拿到状元还令我高兴呢。”说起这些事,江妈妈语气中流露出掩不住的慈爱和自豪。

  编·读·互·动

  理性客观看待高考状元

  本报推出的“昔日高考状元生存状态调查”系列报道,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昨日又有数十位学生、家长打进本报热线,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要理性、客观、冷静地看待高考状元,而这正是本报推出这组系列报道的初衷。

  李子末(62岁,退休教师):考中状元其实有很大的偶然性,在一批高分段学生中,高考题目更适合谁的“胃口”、谁临场发挥得更好,谁就能夺得状元桂冠。每位家长都期望自己孩子成为状元,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因材施教,才是正确的育才之道。

  曾东(26岁,某国企工作人员):人生道路很漫长,高考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片段,而状元则是高考的一个副产品,我们应理性、客观、冷静地看待高考状元。

  王女士(个体户):原来的读书人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如果中了状元那更是平步青云,但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行行都可以出“状元”。

  陈某(双流县某年高考状元):我的成绩一直以来都排在全县前几名,但我从来没有刻意追求“状元”头衔。在当年高考中,我临场发挥得很好,在得知自己拿了县理科状元后也并不激动。当然,我也没有因此背上“状元包袱”,只是稍微放松了些,因为我知道自己报考的名牌大学已有着落,随后就出去旅游了。进大学后,也没人知道我是县状元,一山还比一山高,在一个更广阔的天地里看自己,发现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

  李伟伟(大学生):状元其实也是普通人,只是他们在学习方面表现得更突出而已,并不代表他们就比学习成绩稍微差一点的人优秀,或许综合衡量他们的素质还不如一般人呢,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崇拜、吹捧他们,这样对于状元、对于普通学生及家长都好。

  刘进(35岁,某重点中学教师):现在的家长对于孩子教育都很关心,但是如何使孩子健康成长却是很多家长所不了解的,片面地要求孩子争取高考状元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陈军(30岁,政府工作人员):每年高考,媒体都会炒作高考状元,我觉得这对当年的高考状元成长不利。希望媒体能够理性、客观地关注高考状元,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家长正确看待这一问题。

  读者朋友,看了我们的状元系列报道后,如果您有什么看法,请拨打本报热线电话86626662。我们期待您的声音。记者张魁勇

  明·日·预·告

  文科状元的媒体人生

  他是一位高考状元,也是一个文学青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他,如今已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媒体人。尽管他的名字不是家喻户晓,但是他制作的节目——成都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的《都市快报》和《平安成都》每天都会在电视上和成都市民准时见面。他极强的个性有人欣赏,有人排斥,然而他坦诚的态度和自我解剖精神为我们展现了一段高考状元的真实人生。

  敬请关注明日“人物”——1986年成都市文科状元许弘的媒体人生。实习记者林林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