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战洪水木兰松花江段竖起人堤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12:07 黑龙江日报

  松花江干流两岸市县大多以松花江分界,宾县和木兰就是这样隔江相望。松花江全流域踏访团离开宾县新甸渡口,横渡松花江来到木兰县柳河镇境内。踏访团在松花江木兰段踏访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松花江边那座因1998年抗洪胜利建立起来的纪念碑。

  建县百年出版抗洪著作

  1905年9月1日,木兰建制。到今年,恰好100年。

  我拿什么献给你,生我养我的木兰?当距离9月1日这个木兰建县百年的大日子越来越近的时候,每一个木兰人都在思考同样的问题。

  “几年来,每当听到‘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那感人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时,木兰人民1998年抗洪中所表现出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恢弘气势又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这是亲身参与1998年抗洪的周铭德老人,在即将付梓的《抗洪三十天》一书序言中的感怀。

  当踏访团来到松花江木兰段的金兰公园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雄伟的抗洪胜利纪念碑。碑上的文字表明,这座纪念碑是1999年10月1日落成的,也就是在战胜1998年大洪水一周年的日子。这座纪念碑高11.33米。踏访团注意到,这座纪念碑的基座高出地面一米多,周铭德老人指着抗洪胜利纪念碑的基座说:“1998年大洪水来到的时候,松花江木兰段最高水位达到了111.33米,当时的水位就达到了抗洪胜利纪念碑基座的高度。”

  老人记录下木兰抗洪史

  沿着松花江木兰段踏访,脚下是金兰公园笔直的甬道,岸边是成阴的垂柳,江对岸是草甸和远山,当地人叫它南山。1998年大水时,水一直漫到南山。

  1998年抗洪时,周铭德是副指挥。据老人讲,1998年8月3日,松花江江面水情与往时情景大不相同,从北至江畔公园的防浪墙,南到对岸宾县南山脚下宽十余公里的江面,浩瀚江水翻卷着、轰鸣着由西向东滔滔流去。其场面之壮观与惊险非亲身经历者是难以体会到的。为了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一景象,周铭德决定冒险乘小船拍摄洪水围困木兰城全景。

  当日16时许,松花江第三次洪峰即将通过之际,周铭德率领5人乘坐小舢板船从东向西沿江拍摄水情资料。为了把洪水围困木兰城的全景真实地拍摄下来,他要求把小船开到了江心处。此时在风浪中逆流而上的小舢板摇晃得很厉害,周铭德让其他同志在船上手扶船帮蹲下来,而自己叉开两腿,牢牢站稳,开始专心地拍摄。逆流而上,小舢板的速度不快,两公里的航程行驶了将近20分钟。等他拍完照片后已是浑身无力了,一屁股坐到船底上。周铭德说:“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拍片的情景真是有些后怕,如果当时一个大浪打来,这叶扁舟不知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人堤对历史第一洪说不

  一面是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一面是20年一遇的堤,怎么能保卫木兰城?靠人的意志和顽强拼搏!

  因1998年抗洪而获得特殊荣誉的洪万义向踏访团描述了当时在堤防上抗洪时枕着洪水入眠的时光。当时临近松花江木兰城的防洪江堤,像一道铁闸门一样把滔滔的洪水牢牢挡住。来势凶猛的洪水虽然吞噬了堤外的农田、湿地和一些民房,但没能冲垮木兰人民修筑起的堤防。

  洪万义回忆说,当1998年松花江最大洪峰顺利通过木兰堤段后,防洪大坝上出现了一幅独特的情景———在被塑料布覆盖的子堤上,躺着一个个熟睡的抢险队员。他们铺着麻袋,有的侧卧、有的仰卧,在不到一米宽的子堤上睡觉。他们一翻身就有可能跌入滚滚的江流中。当时为了抢筑子堤,他们三天两夜没有合眼。一旦发现江边出险,这些人马上起身投入战斗,有的人一翻身就滚到了江中,好在水性不错,加上岸边水流缓,才没有被洪水卷走。

  木兰人靠自己的双手捍卫了家园,挡住了特大洪水,那种大无畏的精神,是经历者的财富,更是重建家园的力量源泉。

  谁不说俺家乡美,江水宽阔,岸柳婆娑,小城整洁,经历了洪水考验的木兰,展示给踏访团的是美不胜收的画卷,踏访团深深地祝福木兰人。(生活报)

  作者:王冠群 首席记者 于鸿斌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