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央视《新闻调查》:关怀高龄重病老人(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20:14 央视《新闻调查》
央视《新闻调查》:关怀高龄重病老人(组图)

董秉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央视《新闻调查》:关怀高龄重病老人(组图)

护理员照顾老人


央视《新闻调查》:关怀高龄重病老人(组图)

李宝库慰问老人


央视《新闻调查》:关怀高龄重病老人(组图)

志愿者张大诺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播出节目“关怀高龄重病老人”,以下是节目内容:

  总制片人: 梁建增 陈虻

  制片人: 张洁

  编导: 白云升

  摄像: 王晓鹏 陈威

  录音: 刘昶

  解说: 敬一丹

  责编: 赵华 王琦冰

  合成: 张东升

  策划主管: 吴征

  执行制片人:汪力

  播出主管: 孙金岭

  监制: 梁晓涛 庄殿君

  总监制: 孙冰川

  被采访人:

  董秉顺

  杨德兰 董秉顺的老伴

  赵宝佳 赵振鹏老人的女儿

  郑晓瑛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所长

  李宝库 全国政协委员

  李新容 北京松堂关怀医院护理员

  孙春明 北京松堂关怀医院心理医生

  杨慧芳 北京松堂关怀医院心理医生

  李伟 北京松堂关怀医院心理医生 院长

  张大诺 社会志愿者

  宋庆辉 青岛市乐万家老年公寓 院长

  刘光亨 青岛市民政局 局长

  刘光亨 青岛市民政局 局长

  戴侠民 青岛市市民

  张雪岩 全国政协委员

  李玉玲 全国政协委员

  李立国 国家民政部 副部长

  演播室:

  人们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老人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1.45亿,占总人口的11%,中国正面临着急剧老龄化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在老龄化问题中最突出的是养老问题,养老问题中尤其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是高龄重病的老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需要更周到的照料和更细致的心理关怀,但是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经很难满足他们的需要,那么他们都面临着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解说:董秉顺今年74岁,60年代曾经是西藏军乐团的指挥,后来一直从事文艺工作,五年前他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手脚经常不停地颤抖,2003年开始他就只能靠轮椅行动了。

  杨德兰:他得了帕金森的这个病,又颤抖,完了脾气急躁,躁得厉害,自己在屋子里憋不住,急了以后摔东西什么的。

  解说:那时候董大爷和老伴杨德兰住在北京通州区,两个儿女都住在别的地方,平常还要上班,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董大爷主要就靠73岁的杨大妈,虽然也请过保姆,但是并不解决问题。

  杨德兰:他就最耐不得寂寞,不喜欢自己孤孤单单地在屋子里面,他有一段时间,腿摔坏了之后,那不就烦嘛。

  记者:您说那个时候烦,是不是主要是家里头经常没有人。

  杨德兰:没有人。

  记者:没有人和他交流

  杨德兰:对。就我们老两口,我出去买菜去了,买回来了菜,我上厨房做饭去了,这屋里不就剩下他一个人吗!

  解说:董大爷晚年的生活谁来照料?谁来陪伴他聊天解闷,这成了杨大妈和儿女们一直发愁的问题。

  解说:95岁的老人赵振鹏患有脑缺血,他也让女儿赵宝佳发愁了很久。

  赵宝佳:一犯病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所以老离不开人,三个人好像都弄不了他了,他大小便得搀他起来,那个褥疮还越来越严重,上医院 光是治了这个以后,人家住几天就让出院,也想送到一般的敬老院,好多敬老院就是巡诊,平常的护理可能,就不一定那么到位。

  记者:那就等于是一个老人卧床,三个子女,真的,全力以赴地去照顾他。

  赵宝佳:对。完了好像是总得提心吊胆。

  解说:据统计,老年人的患病率和患病时间平均是一般人的2-3倍,也就需要更多的照料和关怀,而目前我国劳动人口和老人的比例已经从15年前的10:1上升到了3:1,也就是说现在平均每三个人养活一个老人,老年人口的照料问题尤其是高龄重病老人的照料和护理已经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而且随着中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这个问题将越来越难以解决。

  解说:郑晓瑛是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多年来一直从事老年人口的研究工作。

  郑晓瑛:如果要按现在这个社会发展,按现在这种人口状况这样发展,根据现在的数字来断一下,那么到2050年中国大约就要有四亿六十岁以上的人口,每四个人里头就会有一个六十岁以上的,那么那个时候你会看到这个老龄的人口不光都是六十岁,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甚至一百岁的,那么你就会看到周边越来越多的都是老龄的人。

  解说: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中国在2000年进入了老龄化国家。据统计,200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45亿,占总人口的11%,而且每年还在以3.3%的速度增加。尤其突出的是,目前我国8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接近1000万,而到了2050年,80岁以上的老人将超过1亿,是现在高龄老人的10倍。于是高龄重病老人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将成为未来养老问题中的难点。那么怎样才能保证他们在人生最后阶段的生活质量?怎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最后的幸福与安详?

  李宝库:今年我们国家六十岁的老年人,已经达到了1.45亿

  解说:李宝库是全国政协委员,曾担任过国家民政部副部长,全国老龄协会会长,退休以后他又担任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多年从事老年工作使得他对高龄重病老人的照料和护理问题尤为关注。

  李宝库:现在就是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四二一的家庭大量出现,他如果有一个不能自理的人,更是发愁的事情,子女还要上班,一个小孩怎么办,孩子要上学两口子要上班,老人再躺着不能动,如果父母都在,那么母亲还能伺候一下,如果要是就剩一个呢怎么办?非常为难的事情,越往后越严重。

  解说:为了解决高龄重病老人的护理难题,李宝库委员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一项政协提案,提案提出要在全国实施“爱心护理工程”,在300个大中城市建立“爱心护理院”,专门为老龄重病的老人们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李宝库:为什么叫爱心护理工程,就是有意地和希望工程相比较,希望工程是管小的,把小的扶持起来,爱心护理工程是管老的,让老的能够走好最后的人生道路,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与其说是为了今天的老年人,也是为了明天的自己,谁也不敢说自己将来就不需要这样的帮助。

  解说:在提案的酝酿准备阶段,李宝库委员曾经走访调研了许多家养老机构,他发现能够为高龄重病老人提供专业护理的机构是临终关怀医院。 目前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全国各地有100多家专业或半专业的临终关怀机构,兴建于1987年的北京松堂关怀医院是国内第一家临终关怀机构,李宝库委员曾经对这里进行过多次的调研。

  李伟:您好,又来啦,正好他们都在,每天下午都组织大家。

  松堂医院老人:欢迎李部长

  李宝库:各位老人家向你们问好。祝你们大家健康长寿。

  李宝库:你好。

  董秉顺:你好,欢迎你。

  李宝库:你的手还那么有劲,指挥,老指挥了。

  董秉顺:我的手不行了,你看,帕金森。

  李宝库:是吧。

  董秉顺:我是小,我是少年,到这儿来都是幸福。

  松堂医院老人:该我了,该我了。

  李伟:该她了。

  李宝库:该你了 该你了

  握握手

  李宝库:老妈妈你高寿了?

  松堂医院老人:我,我。

  李宝库:多大岁数?

  我九十一啦

  松堂医院老人:我四十多了。

  李宝库:四十多岁了,好,越活越年轻。

  李宝库:到这儿来住多久了?

  关怀医院老人:我在这里住了四年多了。

  李宝库:你看你精神状态多好啊。

  松堂医院老人:我来的时候是抬进来的,现在我能够走了,坐这个车,很不简单,所以我亲身体会,我觉得这种医院我们国家非常需要。

  李宝库:好。

  松堂医院老人:他的工作,我一直对他说,我一直支持他,我觉得这个很需要。

  李宝库:好,好。我们一定把你的意见带到会上,把李院长的经验推广到全国。

  松堂医院老人:对 对 对

  李宝库:我们现在提了三句话,就是要在全国推广李院长这个关怀医院的三句话,第一句话就是帮天下儿女尽孝;第二句话给天下父母解难;第三句话为党和政府分忧。对不对呀?

  关怀医院老人:对呀,对呀。

  解说:通过对国内外临终关怀机构的研究,李宝库委员确立了“爱心护理院”在全国的统一模式。

  记者:那您既然说,像松堂医院那样的一个机构是最符合目前我们老年人的需求的,为什么没有叫临终关怀医院呢?

  李宝库:一说关怀,大家就想到临终关怀,那么老年人一住进去就是说,我已经等几天就不行了,这个对人的心理上不好。

  记者:就是你不愿意给老年人一种负面信息,现在您所设想的名称就叫爱心护理院?

  李宝库:爱心护理院。

  记者:是不是护理院是说明这种机构的一个性质?

  李宝库:是的。这样的护理院,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老年公寓住住就可以了,也不同于专门做治疗的医院,它是护理和治疗包括心理治疗的一个结合体。

  解说:北京松堂关怀医院是“爱心护理院”未来的基本样式,那么松堂关怀医院都为高龄重病的老人们提供了哪些护理和照料?他们的临终关怀又是怎样实施的呢?

  解说:一年前,董大爷的老伴杨大妈和儿女们为了给董大爷找一家合适的医院,跑了好几家医院和养老机构,最后选中了北京松堂关怀医院。

  记者:那时候您觉得给你介绍这么多条件,你觉得哪个是对叔叔最有好处的?

  杨德兰:就是能够昼夜24小时有护工。这个是最关键的。

  记者:在家不也是24小时都有亲人在吗?

  董秉顺:不行,那可不行。那不一样。

  记者:怎么不一样呢?

  董秉顺:家里她身体也不好,我在家合着就是折磨她了。

  记者:那您就是心疼老伴了呗,是不是?

  杨德兰:也可以这样说了。

  解说:年轻时当过乐团指挥的董大爷,在松堂关怀医院的大厅里,经常指挥老人们唱歌,给大家读报,被老人们选为活动大厅的厅长。

  记者:他那些护理员,你觉得他们护理得怎么样?

  董秉顺:好,到位。

  记者:怎么到位?

  董秉顺:擦屁股,接屎,都不嫌脏。那还怎么着。

  杨德兰:拉尿什么这些个,裤子脏了随时给换,不让遢着。床上如果弄脏了马上就换床单。另外夜里他需要,因为他动不了,比如说这枕头靠边了,他脑袋歪过去了,把这枕头往上抻一抻,脖子上空着或者是垫着他难受,调整一下枕头,他自己弄不了,所以就得叫护理员,叫多少次起来也不嫌烦。牙刷、牙缸所有的东西,牙膏都挤好了,搁在他手边上。

  记者:这些都是护工来做?

  杨德兰:对,对,护工来做,做得很细致。

  记者:然后董叔叔自己可以刷牙?

  董秉顺:可以刷牙。

  记者:您是以前要洗洗脚呀这些事,这些这里的护工能帮您干吗?

  董秉顺:干,常常干。

  记者:是每天吗?

  董秉顺:每天,几乎是每天。

  解说:目前有150多位老人住在松堂关怀医院,其中90%都是八十岁以上,大多数都患有难以治愈的疾病,很多时候他们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每一间病房都有一名护理员照料老人的吃饭、卫生、大小便等细致的生活照料。这是临终关怀最基础的工作。

  记者:好吃吗?这一个病房有几个需要你这样一口一口喂的?

  护理员:有四个。

  记者:四个人?

  护理员:对。

  记者:是在七位老人里有四个是这样喂的?

  护理员:对。

  记者:一顿饭整个忙活下来,从打饭到最后老人全吃完,你得忙活多长时间?

  护理员:快两个小时吧。

  记者:是吗?

  护理员:嗯。

  记者:那一天这三顿饭就好几个小时?

  护理员:对呀。

  记者:你就是一天24小时几乎都是在这个房间里。

  护理员:对。

  记者:你睡在哪儿,你就在这儿?

  护理员:对。

  记者:晚上要是她们叫你的话怎么叫你呢?

 [1] [2] [下一页]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