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唐山老人演绎现代版“归园田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4日11:09 燕赵晚报

  深山一小院四周尽山林三山两水抱山泉进家门

  唐山老人现代版“归园田居”

  燕赵晚报记者红珊

  在兴隆县境内的燕山深处,有一个名叫大灰窑的村子。因为穷,原来的三十多户村民已经陆续搬走了一多半,现在只剩下稀稀寥寥的14户。在这个村子的两公里以外,却有一户两年前刚刚搬来的唐山人家,主人是开滦吕家坨矿的退休干部。他的搬进,不仅让这里的老老小小颇感震惊,也给这座大山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大山里搬来一个城里人

  今年60岁的郝友原是开滦吕家坨矿的营运科科长,家住唐山市古冶区。他曾到过全国许多地方,游览过各地的不同风景,但1986年的一次游览经历,让他魂牵梦绕了十几年。那年春天,他去兴隆县出差,办完事后被当地人带到石庙子乡一个山谷中玩儿,郝友立刻被那里绝美的风光所吸引,不由惊叹:“华北竟有如此美妙的‘世外桃源’!”

  此后多年里,他几乎每年都到那里去看看,有时还带着同事和朋友一起去玩儿。2002年,刚刚退居二线的老郝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到兴隆那片“世外桃源”安家养老。不久后,老郝背着妻子在山里建起一座独宅,并把300多亩山场承包下来。

  多少年来只有人出、没有人进的大山里,突然之间多出了一家“外来户”,大灰窑的十几户村民既好奇又不屑。他们照例到山里砍树卖钱,捕鸟、逮山蛙吃肉,老郝每次看到都会加以劝阻,后来便挨家挨户去说:“如果这样破坏下去,这里早晚会变成秃山。”

  老郝说,他非常理解村民的做法,一年到头,他们就靠种几亩地的粮食和蔬菜过活,根本吃不起肉,每天的饭菜连油都没有,调味品就是大粒盐。老郝说,他曾亲眼看见一个村民手拿石块一连两个小时原地不动,一问才知是在等着一条蛇露头,打死它吃肉。

  越是了解村民的生活,老郝的心里就越不是滋味。每次回唐山,他都要为村民们带回些吃的、用的,酱油、醋等调味品往山里一背就是几十斤,14户村民家中,家家都有老郝送给他们的电子表、粘胶棒等生活日用品,还有老郝发动自己的亲朋好友为他们捐赠的衣物。每逢村里人有个大事小情,老郝总要凑个份子、帮个手。时间一长,村民们也就不把他当外人了,反倒都愿意往他那儿跑。

  深居大山颐养天年

  说起自己在山里的那个家,老郝总是眉飞色舞,一派悠然。“深山一小院,四周尽山林,三山两水环抱,泉水进家门。”“三伏六月盖棉被,畅饮矿泉不收费,躺在炕上看青山,推开山门观佛睡。”“春看野花满山,夏看云气万变,秋看层林尽染,冬看大雪压枝。”这些便是老郝给自己命名的“燕山独宅———唐山人家”的一幅幅“写生”。

  老郝的房子建在大灰窑村的三道梁小队,村里距离他最近的住户也有两公里远。在他的房子东、西、北三面,有三座高山环抱,两股山泉水从山上流淌下来,正好从房子两边流过。山上披满各色植物,还有无数鸟雀栖息。老郝说,他和老伴儿吃的是自己种的菜,喝的是山里的泉水,隔段时间到三十多里外的乡村赶个大集,生活中总有享不尽的乐趣,身体也比以前结实多了。

  老郝说,起初老伴对他的想法坚决反对,就在去兴隆签订包山合同那天,他也是撒谎说到东北倒木材,才从家里拿出钱来的。后来开始建房时,老伴还是发觉了,非要一把火把房子给烧了,在他软磨硬泡的坚持下,老伴才不再理他。可如今,已经爱上这里的老伴不仅心气儿顺了,还舍不得离开了,他俩只有在冬季供暖期才回到唐山家里,平时都是儿子、孙女往他们这儿跑,每次来都住不够。

  “当然,过惯了城市生活的人,长期住在山里也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最不方便的要数信息闭塞。”郝友说,手机在山里没有信号,与家人、朋友沟通相当困难。但后来他发现,在距他住处西南方300米的一个山坡上可以使用手机。于是他就与家人约好,在每周二下午的6点至6点半,他会准时拿着手机到那里去接打电话。

  山里的电视接收信号也不好,每天只能看到一个频道的节目。然而兴趣广泛的老郝夫妻俩竟也不怎么看电视,照样过得有滋有味。白天,他们忙地里的活,庄稼、果树、畜禽都要照应到;晚上,老两口就听听音乐、看看书,有时老郝还摆弄摆弄从家带来的几件乐器,或唱上几段歌曲给老伴听。

  大山迎来一批批远方游客

  自从老郝搬进山里,这里便多了许多生气,不光是在人们的保护下还原了山间本色,一批批城里来的客人也给村民们带来了欢乐。

  老郝的朋友多,隔三差五就来一拨人找他,既是奔他来玩儿的,也是冲着这块城里难得的大自然“氧吧”。但老郝给来这儿的所有人都立下规矩:不许捕鸟,不许砍树,不许破坏这里的环境。这让许多原本有此想法的人感到扫兴,但也不得不遵守这些规矩,否则再来这里,便得不到老郝的出游指引和食宿“款待”。

  渐渐地,老郝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既然人们这么喜欢这里,为什么不能在保护这些资源的同时,开发推广它,让这里的村民都能受益呢?

  他的想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郝友则充分利用自己在城里的关系,广邀各路朋友,免费为他们提供吃住,担当游玩向导,分手时总忘不了叮嘱一句:“回去多宣传宣传这个地方。”

  从前年开始,这里越来越多地聚来一些来自北京、天津等地的文人墨客及环保爱好者,一些专业院校还把这里当成了写生基地。他们吃住在老郝及当地村民的家里,在大山里写诗、作画、摄影、交流,并将自己的作品送给老郝留作纪念。而更让老郝高兴的是,这些人的到来,使得山里人的脑子里和口袋里渐渐充实起来。

  “我就想把这里建成一个华北的‘世外桃源’。”如今,已经在这里投资了七八万元的郝友,仍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谋划着、耕耘着。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