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薄熙来接受PBS专访:美国不应剥夺中国应得权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09:47 国际在线

  薄熙来:中国从来不追求大额贸易顺差

  薄熙来接受PBS专访全文:纺织品在美被炒作得太厉害

  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近日在接受美国公共广播电视专访时说,中方注意到了中美贸易中美方逆差的问题,事实上,中方从来不追求大额贸易顺差。

  薄熙来指出,中国纺织品和美农产品应获得对等权益

  “可以设想,如果不是中国一年进口美国1000多万吨大豆,那么这些大豆卖给谁?”昨天,中国商务部披露了薄熙来部长近日在京接受美国公共广播电视《晚间商务报道》的专访实录。

  不应剥夺中国应得权利

  引人注意的是,这次采访中,薄熙来表达了一个重要观点:中国出口美国的纺织品和美国出口中国的农产品应获得对等权益。

  过去几周,中国纺织品连遭美国设限,出口受阻。薄熙来提醒说,美国应关注对中国纺织品的设限与美国农产品进入中国的对等关系。

  “中国是在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基础上加入WTO的,在获得纺织品贸易上的权利的同时,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如果美欧打破了这种平衡,一方面剥夺中国应得的权利,同时又让中国开放农产品和服务贸易市场,就是不公平。”薄熙来对美国公共广播电视的记者说。

  中国开放了很大的农产品市场

  实际上,最近的中美纺织品争端中,中方一直强调的是,解决争端取决于能否客观听取对方意见,而不是采取贸易双重标准,中国在纺织品出口中为了获得一体化权利,在农产品上开放了很大的市场。

  在这次采访中,薄熙来多次论述中国纺织品与美国农产品的贸易关系,以证明它对于双方的就业是一种交换关系。

  美国棉花大豆的最大买家

  薄熙来说,纺织品问题并不是中美贸易之间很大的障碍,中美纺织品贸易额仅占中美双边贸易总额的6%。而去年中国从美国购买的农产品则有77亿美元,美国的棉花和大豆的第一大买家就是中国。

  “在就业岗位问题上,中美之间已经形成一种交换关系。中国通过出口纺织品为纺织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中国通过购买美国的大豆等商品,也为美国人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

  目前,在中美的贸易结构中,农产品出口对于美国的重要性不亚于纺织服装出口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刘映花)来源:北京晨报1

  薄熙来接受PBS专访:纺织品在美被炒作得太厉害

  2005年5月31日,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北京接受了美国公共广播电视《晚间商务报道》专访。采访实录如下:

  记者:尊敬的薄部长,据我所知,今天是您第一次接受外国媒体的电视专访,我们非常荣幸,也特别感谢您给我们这样一次机会。我谨代表节目组和电视台,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最近中国已经决定暂时停止对那些已经受到美国出口限制的纺织品实施的自我限制,同时您也说过,美国政府对纺织品实施的一些限制性措施在中方看来是不合理的,您为什么这么说?

  薄部长:欢迎你到中国来采访,我也希望借此机会把我们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具体想法告诉美国人民。

  中国政府一直希望在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后,我国纺织品贸易能实现平稳增长。为此,中国政府做出了积极的、具体的努力,制定了10项政策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出口到美国、欧盟及其他国家的重点产品加征出口关税。这些政策在今年1月1日实施以后,经过三个多月的观察,我们发现一些产品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仍然比较快,因此针对那些增长较快的产品再次提高了加征出口关税的税率。但遗憾的是,我们主动做出的这些努力并没有得到美国方面的积极回应,反而单方面地对中国的七种纺织品实施了数量限制。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决定相应取消对这些已被设限产品加征关税的措施。我们不可能让中国的企业受到双重的限制。

  我认为,美国政府仅凭四个月短期的不准确的统计数据即做出对中国纺织品实施数量限制是不科学的。我知道,美国依据的是中国加入WTO法律文件第242段条款,虽然这一条款中方是签了字的,但实施这一条款是有前提、有规则、有程序的。美国对中国产品所采取的限制措施不符合有关规则、程序和具体要求。

  记者:美国有人认为,有些类别的产品增幅高达10倍,就是造成了市场扰乱,您怎么看?

  薄部长:的确,2005年1月1日之后,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确实出现了增长较快的现象,但增长较快的主要是过去一些受配额限制的纺织品类别。我认为,在纺织品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出现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也是可以预见的,它与正常贸易中突然出现的急剧增长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现象。全球纺织品一体化是十年前WTO成员共同达成的,明确规定了10年的过渡期,让发达国家成员在过渡期内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市场,以适应2005年全球纺织品一体化的新形势。遗憾的是,美欧都没有这样做,美国把绝大多数非常敏感、紧俏的纺织品类别保留到了2004年底,这是造成中国纺织品出口表面上看来激增的主要原因。

  记者:您很快就要同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见面,你们肯定会讨论中美双边经贸关系中的很多问题。在有些人看来,中美双边经贸问题就好象是很难啃的硬骨头。那么您是否也这样认为?您认为中美双方是否能通过合作在这些问题上取得进展?

  薄部长:我期待着与古铁雷斯部长和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波特曼先生会面,就双边经贸问题深入地交换看法。但能否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取决于相互之间能否客观地听取对方的意见,而不是采取贸易上的双重标准。比如在纺织品问题上,中国为了获得一体化的权利,在其他领域,尤其是农产品和服务贸易方面大大开放了市场。中国是在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基础上加入WTO的,在获得纺织品贸易上的权利同时,是付出了相应代价的。如果美欧打破了这种平衡,一方面剥夺我们应得的权利,同时又让我们开放农产品和服务贸易市场,我认为这就是不公平。

  另外,你刚才提到,有些人认为这个问题是中美贸易之间很大的障碍,我并不这样认为,是美国有些人把它夸大了。事实上,中美纺织品贸易额仅占中美双边贸易总额的6%,是一个不大的比重。去年,中国对美国纺织品出口充其量不过100多亿美元,而我们仅从美国购买的农产品就有77亿美元,棉花、大豆,中国都是美国第一大买家。纺织品问题不应该成为中美贸易之间的大障碍,即使中国的纺织品退出美国市场,也是其他国家而不是美国的纺织品来填补这个空间。我始终不理解的是,为什么纺织品问题在美国被炒作得这么厉害。

  记者:我知道您不负责汇率问题,但我想了解中方会用什么办法慢慢的、逐步缩小中美两国间比较大的贸易逆差?

  薄部长:中方注意到了中美贸易中美方逆差的问题,事实上中方从来不追求大额贸易顺差。在去年中国对全球的11500多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中,顺差也只有300多亿美元。其实,大额的贸易顺差对中国也是一种压力,中国在美国购买了不少有价证券,回报率并不高。事实上,我们一直在考虑如何从美国购买更多的产品,但美国高端产品出口到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出口限制的约束,而多数低端的产品,美国已经不再生产了。我们想从美国进口,但买什么?我确实感觉与美国扩大贸易有相当大的难度。从最近几年的数字看,中国自美国的进口增长较快,2002年,中国自美国进口200多亿美元,2003年300多亿美元,去年达到440亿美元,一年增加100亿美元。美国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去年增长了31.9%,而美国对全球平均出口增长只有12.9%。很明显,中国对从美国的进口是积极的。

  不仅如此,看待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关系,不能只看货物贸易方面存在逆差,还要看相互占有对方市场的程度,这是更重要的。中国对美国市场的占有主要是通过出口产品,如纺织品等;而美国占有中国市场不仅通过产品出口,还通过企业投资,这是很大的一个份额。去年,美国在华投资企业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已达到了750亿美元,在中国生产又出口到其他市场的还有750多亿美元,这两项相加,超过了1500亿美元,这也是美国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获得的实际好处。

  2(来源:国际在线)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