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闯上海的吕梁农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04:48 山西日报

  10年前,第一批50名吕梁农民入沪创业,至今,吕梁市已有1.9万农民走进上海。10年来,这些走出贫瘠大山的乡亲,不忘家乡父老的嘱咐,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念,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不断进取,他们靠勤劳的双手,扔掉了“贫穷”,为家乡带回20多亿元的财富。他们中有1300多人通过高等教育及专业技术的学习深造,成为浦东、松江等上海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随着镜头,让我们结识他们当中的优秀代表。

  “我是吕梁山的种子”

  刘旭峰

  上海德力西集团营销中心副总经理最穷的时候刘旭峰掏不出5元钱,富裕后他并不安于享乐,仍常年奔波在上海与吕梁间。1995年,18岁的刘旭峰带着家里的一包干枣做干粮,从临县刘家圪塔村来到上海,从消防员、卡车司机做起,凭着精明敢闯和勤劳吃苦的精神,如今已是年薪140万元的营销主管。“我是吕梁山的种子,我要在家乡开花结果”。创业成功的刘旭峰决心回乡大干,目前,他注册千万元资金的旭日机电设备安装公司正在家乡组建,为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搭建平台。

  “艰难的经历是一笔财富”

  张润勤

  上海越力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1998年,张润勤借了7万多元,拉着三卡车餐巾纸从临县来沪,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他骑着自行车跑遍上海的3600多条街,推开过5万多家店门搞推销,“艰难的经历是一笔财富”,7个年头,张润勤已是拥有500多万元资产的老板,买了房子购了车,还接纳了30多个乡亲共同发展。已经拥有500多万元资产的张润勤,仍过着简朴的生活。

  “机会总给有准备的人”

  薛海亮

  上海浦东腾灵设备有限公司部门经理为做高级工程师,薛海亮不顾白天工作的辛劳,每晚奔波60多公里去求学。1999年,刚从技校毕业的薛海亮从离石县西尾巴镇大中局村来到上海,从做三菱空调生产线操作工起,他用工余时间补习高中课程,2001年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几年来,他将收入的6万多元除维持简朴的生活外,全部用于学习深造。“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随着高级电工等操作证的取得,他多次“跳槽”选择高技术高薪水的岗位。做一流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在上海安家立业,对薛海亮已不是梦想。

  “上海圆了我的脱贫梦”

  刘艳东

  上海三菱空调成品库生产组长在石楼县,刘艳东算得上是名人。1998年,想凭贩枣赚钱的他,拉着两卡车枣初闯上海,没找到销路,枣子烂掉还欠了债。当时,在他住的石楼县西卫乡刘家塔村,年轻人再不敢提“来上海”。2000年,不服输的刘艳东带着媳妇再闯上海,通过吕梁市农村劳动力驻沪管理处的介绍,夫妻俩都找到了工作。“上海圆了我的脱贫梦”,他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还将在老家的两个女儿接到上海来读书。这个200多人的小山村,如今已有60多个年轻人在上海打工。周末,刘艳东夫妻接孩子放学回家,其乐融融。

  “我有一种幸福感”

  冯志铭

  省劳动厅驻上海劳动管理处主任从1994年来上海创办劳务管理处起,这个土生土长的吕梁人将乡亲们走出大山脱贫致富的希冀装在心间。为了省钱多办事,他睡澡塘、打地铺,奔走于几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用工单位,渴了喝口自来水,饿了啃一口干饼子。“我有一种幸福感”,冯志铭想到自己将1.9万吕梁乡亲带出大山闯上海,摆脱了贫困,心里很甜。更令他欣慰的是靠规范的管理、诚信的服务和吕梁人的朴实勤奋,吕梁农村劳动力在沪的就业范围已经从苦力型转向了智能型工种。“现在全省在上海的劳动力输出只有2.86万人,我们将向25万人的输出目标努力”。冯志铭对此充满了信心。

  冯志铭

  时时关爱着上海的乡亲。3年的工作经历,郎晓玲(右一)已融入了大上海快节奏的生活中。又一批吕梁人踏进上海,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满怀憧憬。大山里走出的张晓军,管理着50多人的现代化生产线。本报记者孙荣祥摄影报道(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