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中国时事》中国“国学”研究在复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12:03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人民大学近日宣布组建中国高等院校的第一个“国学院”,并于今年开始招收学生,这一消息引起海内外媒体广泛关注。有媒体认为,这一事件表明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民族意识正在加强,也有媒体认为,大力倡导“国学”,将使中国学术研究趋向保守。

  “国学”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二世纪的《周礼》一书,指官方的教育机构。上世纪
初,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由于西方学术的大量涌入,中国一些学者重提“国学”,开始研究与“西学”相对的中国本土的传统学术,包括哲学、史学、文学。1925年,清华大学设立“国学研究院”,汇集了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等中国古典学术大师。1929年,这一机构被解散。不过,“国学”的学术涵义一直沿用至今。

  今年70岁的张立文,是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的院长。张立文认为,“国学”在中国的复兴,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分不开,也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分不开。他说:“现在我们经济的起飞,(让我们)很自然地要回过头看我们的传统文化,看我们的国学,在这里有很多的资源说明经济的发展是需要回到传统,这是一方面。第二个方面,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面对的冲突,比如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社会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自身心灵的冲突,文明之间的冲突,这五大冲突造成的危机,怎么样化解,从中国的传统思想当中,就可以发现解决这些问题的理念。”

  张立文说,经过二十年多的改革开放,西方学术文化几乎全面覆盖了中国的学术话语,影响了普通中国人的价值取向,中国人距离自己的“源文化”越来越远。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有关方面在数年前就开始提倡在中学教育中推行“读经”活动,要求中学生有选择地阅读中国古代哲学和史学著作。由于中国现代汉语与古典汉语差别较大,“读经”活动一度受到非议,但是它的正面作用和意义也得到众多权威人士的肯定。

  中国“国学”的逐渐复兴,是否标志着中国学术研究方面的保守倾向,是否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主义色彩,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并不这样认为,他说:“我们学国学,并不是排斥和拒斥外来的文化,不是民族主义的表现,我们也一再提倡要学世界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我们现在研究国学,实际上是站在现在观点去研究,作新的诠释,从当中发现符合现代价值的内容。我们想,国学院培养的学生,希望他把中国古代的文献文本(知识),运用到经济管理、现代的社会管理,甚至政治管理。”

  据了解,中国一批著名学者一直致力于“国学”的复兴,北京大学等多所大学成立了专门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书局等中国传统文献的收藏和出版机构,整理出版了一大批“国学”经典著作。中国文化部还启动了“善本再造工程”,对传世极少的中国传统经典文献进行影印出版,推动了中国“国学”的发展。(来源:国际在线)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