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第一志愿是靶心 第二志愿关终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07:16 三秦都市报

  第一志愿至关重要

  由于绝大多数院校的生源从第一志愿考生中即可录满,特别是名牌院校,热门院校、热门专业一般不招第二志愿考生,因此考生要慎重填报各录取批次第一志愿,如果填报不好,可能这一批志愿都要落空,所以切记,第一志愿是靶心,选错目标,就不可能中的。

  大量事实证明,各个院校及各个大学的每个系,都愿意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这是可以理解的。从录取体制上看,随着高校录取体制改革,扩大了学校录取新生的权利,使第一志愿的重要性更为突出。特别是实行网上录取后,第一批录取院校在第一批院校的控制分数以上、调阅考生档案及考生录取与否均由学校决定,遗留问题由学校处理第二批录取院校,除少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外,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根据志愿,按比例投档”的录取方法,即根据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按学校招生人数的120%提供档案,由学校按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第三批录取的院校,有的地区实行“根据志愿,按比例投档”的方法,有的采取“分段录取”的方法,即在达到最低分数线的考生中,从高分到低分分段,参考考生所报志愿顺序,学校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三批录取院校,不同的录取方法,决定了第一志愿重要程度的不同,其中第一批录取院校的第一志愿最为重要,因为调多少份档案、录取与否,由学校决定,由学校说了算。总之,无论哪批录取院校,选好第一志愿都至关重要。

  对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许多学校规定了分数级差的规则,即非第一志愿考生的高考成绩减去一个分数级差后,按新的分数参与同第一志愿考生竞争。通常学校志愿级差分在30~50分,专业分数级差为5~10分。以这样的条件同第一志愿考生竞争显然非常不利,因而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第一志愿的重要性。

  填报各批第一志愿时,依据基本类别,范围内要“稳”,范围外要“冷”。就是说,如果估计自己最大可能在第二批院校录取,那最好在第二批院校内选招生数多的,估计自己的考分高出其近几年录取平均分数的院校为第一志愿。如果估计的考分在其平均分附近,被该院校(或该批院校)录取的可能性不大,那就应该在该校中选其“冷”的专业,或者在该批院校中选冷的院校,而且不要过高、过专、过热、过偏。

  第二志愿要慎重选填

  名校或重点院校第一志愿录取率很高,但并不是所有本科院校都拒绝录取第二志愿的考生,有些普通本科院校每年都录取第二志愿考生才能完成招生计划,因此认真对待第二志愿是明智的,往往第二志愿能决定一个考生的命运,使他起“死”回“生”。选填第二志愿要遵循以下原则:

  1.要与第一志愿拉开梯度。

  2.要填报有招收第二志愿考生历史的院校。

  3.最好填报本省的高校或分数级差小的高校。

  4.专业应选择服从调剂。

  在以上原则基础上,也要注意一些技巧。

  对于那些分数高又无十足把握上第一志愿,但又不愿上二、三流一本学校的考生,第二志愿可以考虑填报一些特意为高分第二志愿的考生留出名额的重点院校甚至名牌高校。其实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对第二志愿高分的考生产生兴趣,他们在对待“高分二志愿”问题上都表现出积极态度。

  对于分数达到一本的考生,在选填第二志愿时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一本第一志愿“赌”一所较好的重点高校,但不把希望全部寄托于它,第二志愿填一所本省较为一般的重点高校,确保能上重点第二种就是一本志愿全“赌”好的重点高校,但做好“输光”的心理准备,关键的二本第一志愿填一所较好的普通高校等。

  第一种选择适合看中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之分的考生,第二种选择适合看中学校真正实力的考生。每个考生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去选择。

  对分数在一本和二本之间的考生,基本不用过多考虑一本的志愿,关键是填好二本志愿,那些高考发挥得不太理想,但有非常强的考研愿望的考生,可考虑相对一般的普通高校。不管怎么说,第二志愿的录取率远低于第一志愿的录取率,第三志愿的录取率更小得多,因此,不如采取“冲第一,保第二”的方式,把第二志愿作为保底志愿对待更稳妥。

  录取第二志愿考生时往往有附加条件,常见的是要求服从专业调剂。如学校录取规则会规定在招生人数不足时,按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录取第二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但考生应保证服从专业调剂。一方面考生要有心理准备,自己被二志愿学校录取的话,专业要求是无法保证的,另一方面二志愿学校的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不填专业服从调剂,则只能退档,因此在填志愿时“服从专业调剂”不是可随意处置的,往往可决定其高考的成败。而且,高校对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办法除前面提到过的志愿分数级差、专业服从调剂之外,还有对学校志愿服从的态度也有区别。有一类学校明确表示,未填报该校志愿的考生不予录取,哪怕填了学校服从调剂也没有用。另有一类学校则表示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包括服从学校调剂的考生。

  还有一个问题是梯度多大才算合理。

  高校招生录取时是分批进行的,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分四批录取,即提前录取、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及高职和专科院校的录取。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到本地招生高校的办学层次来划分,每一批学校都不止几个、十几个,除提前录取院校相对少一些外,其他批次录的院校少则几十,多则百多个,虽然是同一批录取的高校,但录取分数可能相差很大,譬如北大、清华与同批录取的高校相比,投档分和录取分可能相差几十分。所谓“梯度”,就是指在同一批次的学校,因多种因素,在录取分数上形成的高低差别。“梯度”是客观存在,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就得认真对待。

  到底什么样的梯度才是合适的呢﹖这里虽不能用一个绝对的数值来表述,但是提出一些把握原则。首先,对那些明确表示不招第二志愿考生或原则上不招收第二志愿考生的学校,可以视其分数级差为任意大,选择那样的学校为第二志愿,填了也是白填。其次,对拟选的第二志愿学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如知名度、地域、招生专业及人数、近几年在本省(市、自治区)的录取分等,如果同一志愿相差无几,说明这两个学校间的“梯度”很小,属于同一层面的学校,他们彼此之间是不宜互为第一、第二志愿的。第三,对于高分考生而言,第二志愿学校也不能选择层次太低的学校。例如某考生第一志愿报北京大学,第二志愿选的是同批录取中录取分最低的,录取分相差七八十分的学校,虽然有梯度,但是太大了,极可能造成“高分低就”,那也不合适。第四,第二志愿学校不能与第一志愿学校录取分倒置。总之,在填报志愿时,第一、二、三志愿之间要避免“并列式”,也要避免波浪式,更不能从低到高地倒置,就经验而言,志愿梯度选在第二志愿学校的分数级差30分左右较合适,看自己的考分减去分数级差后能否给第二志愿学校投档,如果够的话,万一第一志愿落选,被第二志愿学校录取仍有较大的把握。

  本报记者 王琨 王娟 曹阳 董涛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