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中国原生态高速公路第一隧老山贯通(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12:06 扬子晚报
中国原生态高速公路第一隧老山贯通(组图)
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又一条绿色纽带!

  这是南京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又一座丰碑!

  7日,在建设者们的欢呼中,中国原生态高速公路第一隧———南京老山隧道顺利贯通了!

  山峦起伏、风景秀丽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老山风景区内从此又多了一条地下巨龙!

  6825米总长度、设计时速100公里、双向6车道、跨度14米……一系列破纪录的数字背后,华东地区长度最长、跨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公路隧道跃入人们的视线。

  建设者们耳边还回响着宁淮高速公路老山隧道开工仪式上省交通厅副厅长丁建奇铿锵有力的话语,“参加老山隧道的建设者要充分领会老山隧道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科学规范组织施工,确保安全推进工程,通过真抓实干,把宁淮、宁蚌高速公路建设成具有‘内强外秀、生态环保、数字信息’特征的与世界接轨的一流品牌工程。”

  要把宁淮、宁蚌高速公路建成生态环保的高速公路,要最大限度地进行节约型施工,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保持其原生状态,正是省市领导和专家们提出高瞻远瞩的高速公路建设理念,今天,中国第一条原生态高速公路隧道从老山腹中静悄悄地诞生了。

  要把宁淮、宁蚌高速公路建设成“原生态”高速公路,把老山隧道建设成为“原生态”隧道。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引下,建设者们面对重重困难,却始终心有明灯。南京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南京市交通局局长庞顺根更是充当了建设者的强大后盾,他若干次来到施工现场办公,解决工程中遇到的一个个棘手的问题,使得宁淮、宁蚌高速公路和老山隧道沿着“原生态”建设理念向前延伸。终于,今天,这一与国际高速公路建设潮流一致的“原生态”建设理念首先在南京的老山隧道得以完美的实现。

  静悄悄巨龙穿山虎凤蝶春梦不惊

  老山隧道经过的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占地80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0%%,有成片的原始森林,野生植物达586种,还有200多种观赏树木。特别是虎凤蝶,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仅在南京、武汉等少数地方能觅见其芳踪。宁淮高速公路在线路实地勘察过程中,意外获知老山上存在着全国罕见的虎凤蝶群。据宁淮、宁蚌高速公路项目指挥部的孙军总监介绍,如果沿用过去“逢山开路、炸山取石”的传统做法,势必会破坏老山森林公园的自然生态,最终导致这些蝴蝶“贵族”无法继续生存下去。为此,省、市高指决定改变原有方案,让高速公路“穿山而过”,尽量不“打扰”宁静的老山,不打破虎凤蝶们的“蝴蝶梦”。孙军总监说,这虽然加大了工程施工难度,但为虎凤蝶保住了繁衍生息的空间,为它们留下一片舞姿翩跹的乐土,这个代价值得!

  其实在老山隧道的施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不止是虎凤蝶。记者看到在老山隧道出口处,有两棵百年老楸树。楸树与楠木齐名,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这两棵长寿的老楸树更是被当地老百姓称为“镇山之宝”。不过,据宁淮宁蚌高速公路项目指挥部的赵文政副总监介绍,在最初的勘测设计方案里,其中一棵楸树恰好在施工范围内。但老楸树若移栽将不能成活。怎么办?是牺牲老楸树还是为老楸树让道?最终,建设者将施工线路作了调整,同时耗资10万余元为楸树专门砌石坡、筑栅栏,对其进行保护。如今,经过建设者们的艰辛努力,老山隧道已经顺利贯通,枝繁叶茂的楸树也成为高速公路边一道独特的风景。

  据介绍,为了保护沿途的生态景观,建设者们通过数月时间,对沿线一山一丘、一河一塘、一树一林进行详细调查,按照A、B、C三个级别提出保护措施,其中特别确定了40处敏感保护点。老山隧道作为宁淮高速路的亮点工程,指挥部专门从紧张的建设资金中拿出4000万元对老山生态进行保护。

  技术创新做保障山色如故隧道成

  隧道施工在外部不能损伤生物植被,不能破坏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同时,隧道内的施工也把最大限度保护老山生态作为原则。为了减少施工对山体植被和生态的破坏,隧道工程采用了假拟洞门、棚洞等新技术,其中“傍山棚洞”在国内隧道中为首次使用。

  今天,我们在贯通的老山隧道出口处,可以看到近400米的陡直水泥山体,施工人员告诉记者,这上面的水泥浆是经过高压喷上去的。而山体沿路的一侧几十个高大的水泥“斜腿”气势磅礴,它们“侧”着身子,支撑着山体对棚洞结构的侧向压力,同时又与山体相互配合在隧道口“搭”成一个376米的“棚洞”,从隧道延伸出来的高速公路直接进入棚洞。棚洞的上面又覆盖上“原土”,让山体上的植被顺势长过来,从山上看,是看不见、也想不到这山坡下面还有一条高速公路在穿越呢!据赵文政副总监介绍,本来老山隧道出口处要经过的这个小山坡,按传统的施工方法,要把它削掉,这对山体植被必然造成破坏。现在采用“傍山棚洞”,就达到了“沿路不占路,沿山少开山”的现代建设思路,并且又一次践行了“原生态”的建路理念。

  “傍山棚洞”的设计和施工存在很大难度,但是宁淮高速公路项目指挥部的同志在省、市高指的支持下,坚持科技攻关,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傍山棚洞”施工得以顺利进行,并为相关设计单位为国内其他高速公路生态保护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隧道的施工往往会改变山体的水脉流向,改变流量,不仅容易导致隧道渗水漏水,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山体上的植被枯死。以前国内某隧道在施工中,就出现过隧道建成后,附近水井打不出水的情况。因此,在老山隧道建设中,施工人员对山岩间的每条水流都要进行细致的分析,施工时小心翼翼。在建设中,指挥部在隧道施工中还专门确立了《人性化隧道和地下水防治》的科研课题,在寻求隧道防水的有效措施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如何防水治水与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性结合进行研究,着力打造人地调谐。施工人员创造性地用防水带取代防水薄膜,以确保隧道5年不漏一滴水。就在老山隧道贯通前,宁淮高速公路项目部的《人性化隧道和地下水防治》的科研课题已经有了成果,通过建设者们的小心呵护,如今老山山体中水脉流动得更加欢畅,穿山而过的老山隧道正与老山和谐相处。

  老山隧道的施工在国内首创了“假拟洞门”新技术,一改传统的大拉槽式开挖,这就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山体植被的破坏。所谓“假拟洞门”,就是灌注一个与隧道实体一段大小的钢结构套拱直接与山体相连,建设者通过套拱进入山体“腹部”。也就如宁淮高速公路项目指挥部的总监代表庞建国的形象描述,“就像以前腹部动手术要在肚子上开个大口子,现在只要切一个小小的刀口就可以进行手术”,以前隧道进山要挖掉2米的山体,现在只要挖0.3米就可以了,几乎是“零进洞”。一号隧道四个洞门采用假拟洞门技术,减少山体开挖1万多立方米,保护天然林地2000多平方米。宁淮高速公路指挥部的同志说,施工结束后,他们还要对洞口进行生态景观的修复和美化,让隧道口与山体融合在一起。

  据介绍,老山隧道要穿越灰岩地层及多条裂隙构造,技术要求非常高。老山特殊的地质情况一直挑战着建设者的“原生态”建设理念,让他们的建设充满了艰难险阻。负责隧道施工的中铁一局和中铁十八局的建设者们克服了若干的断层、涌水、溶洞等诸多难题。而今天贯通的这个老山2号隧道,它最后的200米施工更是让建设者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而2号隧道前面的3025米,他们一共才用了8个月,这个速度在国内隧道施工中是了不起的成绩。老山2号隧道最后200米的施工频遇“拦路虎”,山体中出现了之前没有检测到的潜埋段,最薄处的覆盖层只有4.8米。这样的地质下,如果运用常规的施工方法,极易对山体产生“挠动”,造成塌方。遇到这种情况,国内隧道一般的处理方法就是从地表处进行打孔,然后从孔中向土层注水泥浆,以对覆盖层进行加固,然后再进行开挖施工。但老山隧道的建设者们认为,这样会给老山的生态造成破坏,会造成山体植被无法再生。经过攻关,他们设计采用了人工加机械的“眼镜工法小导坑出洞方案”,先在山体上挖出一个“眼睛”,再慢慢地挖出一张洞脸来。这样的施工不仅难度大,而且风险高,他们的施工速度由最初的每天8米放慢到每天50厘米,并且更加小心翼翼,因为他们不仅仅要保护施工安全,确保施工质量,更要保护老山的原生态啊!

  老山隧道的施工,是建设者用智慧和责任写就的一个让人惊叹的巨龙穿山画卷,而他们建设经验和创新技术将给国内的隧道施工提供宝贵的资源。

  交通部的一位专家看过老山隧道的施工之后,惊叹老山隧道的生态环保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

  今天,我们站在老山隧道这一生态画卷前,眼前展开的是更加气势恢宏的宁淮、宁蚌高速公路原生态建设图。

  从“生态”到“原生态”高速路回归自然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人们过去总认为高速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今天,老山隧道建设的成功案例表明,只要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坚定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正确看待保护生态的成本,筑路与环保,也能够从“对立”走向“统一”。

  南京高速公路建设者一直在这方面进行探索着。刚通车不久的宁杭高速南京段,就是全国首条集“旅游、景观、生态、环保”于一体的高速公路,其“让高速公路回归自然”的许多创新做法,赢得了各方赞誉。然而宁淮高速公路就在大家一片学“生态”高速公路建设模式时,他们又先人一着,开始建设“原生态”高速公路。而这一做法却正是目前国际交通建设中,专家们致力研究和推行的理念。

  国内外的高速公路建设者们已经清醒地看到,路的建设一定要与环境和谐,现在欧美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建设,已经开始在高速公路路基下面给各种各样的动物保留通道了。

  原生态建路,是一件惠及环境和子孙的工程建设理念。

  “原生态”与“生态”只有一字之差,但它对公路建设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从设计到施工,都要考虑保护环境,避免对公路沿途的生态破坏。业内专家指出,再高明的修复也不及“原生态”来得自然美丽,打造原生态高速公路,就是将公路与自然和谐统一,让人造的道路融入田野山林。

  像老山隧道静悄悄穿越一样,保持“原生态”,就要将高速公路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南京交通局的乔海滨副局长告诉记者,宁淮高速公路全线设有大、中桥梁33座,约占路线总长的25%%。受地质影响,桥梁桩基只能用循环钻施工,这种施工方法会产生大量的泥浆,排入田间,便会导致农作物胶化,面对施工中的矛盾,南京市高指和施工单位共同研讨,探索出“隔跨挖池、集中蓄存、循环利用、分散处理”的方法。这一全新的“绿色架桥施工理念”的成功实施及在全线的推广,不但使泥浆得到循环利用,收到了节水降耗的效果,同时施工过程没有污染农民的一分稻田,建设现场看到的是一张威严耸立的大桥与周围的稻田、河水和谐相处的原生态图。

  保持“原生态”也要求尽可能节约资源。老山隧道的出洞石渣就被派上了用场。施工人员经过科学的配比测试,将石渣用于高速公路的路基填筑。算下来,老山隧道50万方的石渣,就可节约近400亩的取土用地。在宁淮高速公路建设中,很多可替代资源都被施工人员“变废为宝”。南钢厂区基建工地有大量可利用的山皮石,测试表明,这些山皮石完全能够满足填塘所需的承载要求。废弃的山皮石一下子成了“香饽饽”。据统计,宁淮高速公路全线各项目利用山皮石近200万方,而这至少又可以节约取土用地1500亩。本报记者 陈岩
中国原生态高速公路第一隧老山贯通(组图)
图为傍山棚洞效果图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