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端午节故乡重赛龙舟 但不愿“中韩联合申遗”(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15:34 新华网
  11日是端午节,北京民俗界的十几位专家学者将和韩国的民俗专家在北京召开研讨会,希望借助中国悠久的端午节历史底蕴,联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这里祖祖辈辈的节日怎么跑到韩国去了?”屈原祠前,从祖辈开始守了几百年祠的老人怎么都搞不明白,在这几天,除了家家包粽子,祭拜屈原祠的风俗外,湖南汨罗人又把停办了6年的国际龙舟赛重新开办起来,“端午节是我们的节日,已经传了2千多年了。”

  昨天,记者顺汨罗江而下,在这里,深深埋藏在汨罗人心底的端午情结处处体现,在端午节这天,一起爆发了出来。

  停办6年后汨罗重赛龙舟
端午节故乡重赛龙舟但不愿“中韩联合申遗”(图)
  汨罗市这两天宾馆全部爆满,尽管价格一涨再涨,雨也一下再下,却丝毫没有降低来看龙舟比赛观众的热情,甚至高考学子在临进考场前,很多父母都这样承诺,“好好考,考完了带你看龙舟。”

  停办了6年的汨罗国际龙舟赛将于6月11日重新开始,而且是在历次龙舟节中最隆重的,共有11个国家参加比赛,包括来自韩国的留学生组成的韩国队,尽管下着小雨,汨罗江上仍然布满了正在练习的龙舟。

  “赛龙舟一向是端午节的保留项目,都已经传了2000年了,现在韩国要把端午祭算成他们的节日,我们龙舟队就不答应。”江边,正在制作龙舟的张巧良告诉记者。张巧良是附近的农民,家里祖祖辈辈做龙舟,已经不知道传了多少代了,自己也有了19年的经验,每到端午节前,他就带上自己的工具,来汨罗做龙舟,在他看来,龙舟是活的,是要尊敬的。

  制作龙舟的讲究很多,没有几年的功底,几代人的积淀,是很难把11棵杉树组成江面上飞驰的龙舟的,而不具备这些条件,也根本就没有人来找你做。

  张巧良最擅长制作比赛用龙舟,这些龙舟有严格的尺寸规定,长度是15.5米,最宽处是1.1米,两边的船舷是两个“世界上最美的”弧线,有多美?张巧良告诉记者,赛舟能不能划快就全看这个弧度,每个造船手艺人掌握一个弧度,是祖辈上积累下来的经验,都是保密的。

  在这15.5米上,要坐上20个人,还有一个人掌舵,另有一个人喊号子,因此选材就更有讲究,“只能用汨罗产的杉木,砍的时候要在春天抽芽后三天,这个时候杉木可以弯到最大程度。春天,张巧良就到汨罗一带的山上选材,一支龙舟要11棵树,砍成长方形的木板,然后放在平地上再选,那些能严丝合缝地拼在一起的板材才能用。

  这些讲究传了多长时间?张巧良告诉记者,他家里有张“绝密”的图纸,上面清楚地写着自己家龙舟制作的标准,藏的地方连自家女人都不知道,根据上面的年号,这张图传了400多年了,但他爷爷说,这张图曾经因为过于破旧,祖上还誊过好几遍,“我看能传了2000年了吧?”

  汩罗人端午总要回故里

  “端午节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是我们中国人团结的象征。”在汨罗,端午节有着特殊的含义,李富力刚从广东赶回来,他在那里做家具生意发了财,第一件事就想着可以回汨罗买龙舟参加比赛了。

  在汨罗,全世界都有从此出去的商人、学者,有不少还有很大的成就,由于路途遥远,这些游子很少回家,即便是过年都只用电话向家里报个平安而已,但到了端午节,无论路多远,他们都要赶回汨罗,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

  “图个热闹罢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汨罗江边,李富力正在翘首等着自己村的龙舟回来。

  每年端午节前半个月,汨罗附近的每个村子都要组织自己的龙舟队伍,然后到端午节那一天一起到汨罗江里比赛,每个村有钱的出钱,负责买龙舟,出人工费;有力的出力,自愿放下手中的农活,到船上一展身手,连训练到比赛,前后总归要半个月时间。

  因此每到端午节,汨罗才是最热闹的时候,做龙舟,划龙舟,赛龙舟,最后再来个庆功,从上到下要热闹上半个月。

  龙舟来的时候要放鞭炮,不听响不靠岸。李富力挑了一挂鞭炮,正放着,远远地从下游就来了龙舟,20多个汉子,清一色红衣红裤,喊着震天的号子往这里划。

  “每到端午节时村子里特别团结,老幼齐上阵,我感觉我们中国人团结的精神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李富力对记者说。

  听屈原祠掌门细说端午

  韩国端午祭来自中国

  “韩国的端午祭来自中国,是唐代流传过去的。”屈原祠馆长刘石林告诉记者。

  刘石林告诉记者,韩国的端午祭本来是“萨满族”祭奠山神的节日,每年到了端午节这天,韩国江陵地区农民就举行一系列祭拜仪式,这些仪式虽然与中国端午节不同,但总有些同源的地方。

  “在韩国,按照传统风俗,在端午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妇女们用菖蒲汤洗头发或饮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妆。士大夫人家的门柱上贴朱砂符借以避邪,君臣之间要互赠端午扇表示祝贺。这些习俗与中国端午节吃粽子,插艾蒿、菖蒲,用艾蒿水洗脸有很多同源的地方。”刘石林对记者说。

  另外,就连名称也相差无几,在韩国,端午祭也称“五月节”、“重午”,而在历史典籍里也有记载。

  但从时间上来看,端午节的发源地在中国,“当年屈原投江时之所以选在五月初五,就是想随吉祥日子一起升天,当时就有老百姓赛龙舟,吃粽子,汨罗当地就已经开始了端午节的习俗。

  而现在汨罗的屈原祠也很有历史,始建于1008年,当时是一个书院,同时祭奠屈原,到清末又重新翻修,解放后,这里又成了小学,从这些古迹的证明来看,中国应该是端午节的发源地。

  在文革后,汨罗市政府先后拨款30多万元,多次重修祠堂,今年上半年,汨罗市政府又重新对祠堂进行了翻修,修旧如旧,屈原祠永远都是古色古香的样子,来到这里,你就跨越了2000年。

  “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中国端午节与周边民族融合的产物,现在要与中国联合申请世界保护遗产,我们汨罗人总是感觉不对劲。”刘石林最后对记者说。

  祖祖辈辈都是守祠人

  找到刘石林非常偶然,60岁的老人坐在屈原祠旁的石桌旁,品着茶,与围着的村民聊天,“他很少出现,能看到他你真是太幸运了。”

  刘石林家世代为屈原守祠,一代传一代,刘家香火传一天,屈原祠就有人在里面守一天,但到了刘石林这一辈,他认为自己彻底的失了职,文革时,他认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

  小时候刘石林的生活很简单,每天,他负责清扫祠里的土,拂去400年屈原像上的灰尘,倒掉香炉里来自世界各地祭奠者焚烧的香烛,再就是坐在祠堂里读书,对于祠堂里的一砖一瓦他都很熟悉,甚至门上的细小雕花他都能讲出故事来。

  但这样简单的生活到了文革就遭到了彻底的破坏。

  刘石林全家就搬离了这个祖辈生活的祠堂,再后来,祠堂就迎来了灭顶之灾。

  1968年,红卫兵注意到了这个祠堂,组织了一队人就来把祠堂“砸烂”,得到消息,正在田里干活的刘石林扔下锄头,赶忙跑到祠堂门前,当时他扑通就跪倒在红卫兵面前,死活不让动祠堂一砖一瓦,红卫兵们见状,把刘石林拉到祠堂二楼反锁了起来,回过来就开始对这个有近千年历史的祠堂进行毁灭。

  “等他们砸完了才把我放出来,一看,我放声大哭。”400年历史的琉璃瓦被从房顶剥下,踩得粉碎,门上400年的木质雕花被砍下来,凌乱地撒了一地,屈原像被踢倒,支离破碎,400年历史的镂空窗扇被农民拿回家去做了床板,祠堂里从明代流传下来的古籍被付之一炬……

  “我没保护好祠堂,我是我们护祠族的罪人。”刘石林告诉记者。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汨罗市政府拨款3万元重修屈原祠,当时市领导专门来找刘石林全权负责施工,他们知道,刘石林对祠堂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

  刘石林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当地农民家,挨家挨户谈,这几年,谁家用了屈原祠的门,用了屈原祠的窗,甚至一个雕花他都记着,“我就知道总有一天是要物归原主的。”

  当地农民很配合,一分钱不要,原物奉还,刘石林拿回来往屈原祠的断壁残垣上拼。

  修好了,市领导告诉他,今后他就是屈原祠馆长,刘石林感到很惊讶,自己家在这祠堂守了不知多少辈,还从来没人给他们封过官。

  新闻背景 韩国端午祭

  江陵端午祭是现在韩国保存比较完整的传统节日习俗之一。原来在韩国许多地区都有端午习俗,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消失了,唯独江陵地区完整地保存着。

  在江陵地区,端午祭有着繁琐的祭祀仪式。如果从迎神的“前夜祭”算起,一般要举行五个昼夜;如果从“山神祭”算起到送神止,时间长达20多天;如果从“谨酿神酒”算起,则长达一个月的时间。

  时间表

  农历4月5日

  人们用江陵旧官府“七事堂”发放的大米和米曲子酿制神酒,准备端午祭时敬神和饮用;农历4月15日举行“大关岭山神祭”和“国师城隍祭”,祭祀结束后,锯一段神木,人们将青红礼缎挂在上面,然后在神木的引导下,组成迎神行列。

  农历5月3日

  傍晚时分,回到江陵国师女城隍祠接受“奉安祭”,也就是端午祭的“前夜祭”。祭祀结束后,将大关岭山神和国师城隍牌位送往南大川露天祭场。

  农历5月4日-7日

  每天的早晨举行“朝奠祭”。江陵端午祭的祭祀仪式分“儒教式祭仪”和“巫俗祭仪”两种。

  儒教式祭仪以奉读汉文祝祷词的形式进行,祝祭的内容涉及除祸招福、健康安宁、治愈疾病、农渔丰收、禽畜繁盛等。儒祭之后,开始伴随歌舞戏剧表演进行的“巫俗祭仪”,直至深夜。(李宁源)(来源:新闻晚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