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品绍兴文化陈酒(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2日16:39 金羊网-羊城晚报
  徜徉在有“鉴湖越台名士乡”之称的绍兴,人们的高山仰止之情流连于远古和现代之间

  本报记者 侯恕望 摄影报道

  五月的浙江绍兴进入了夏天,一群当地学校的学生,坐在鲁迅故里百草园中的竹椅上。

  孩子们的身后是碧绿的菜畦,旁边是被触摸得很光滑的石井栏,头上是高大的皂荚树。尽管墙根下是蟋蟀不停地鸣唱,但他们耳朵里都听着老师的讲课。

  大文豪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每一句白描都不只是老师口中的情景,而是身边真切的感觉。这是他们的特级教师的公开课“让学生走进鲁迅的心灵世界”。

  学生们一会儿游目四顾,竖耳细听,一会儿这里摸摸绿菜,那里闻闻花香,立体地在鲁迅的文字世界里流连,体会鲁迅当年的心境。

  恍惚间,让人置身于鲁迅先生的童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回乡偶书》……出现在中小学课本里的鲁迅文章中提及他故乡绍兴的文字超过10篇。这些从小就阅读的文字,是许多代中国人童年成长时神游绍兴的索引。三味书屋里的朗朗书声:人之初,性本善、孔乙己关于茴字的四种写法、阿Q的藏身之处土谷祠……徜徉在鲁迅故里,这些片断从记忆深处泛起,和眼前的所见印证,思绪在眼前和过去间回荡,时空交错中,浑然不知身在何处。在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之称的水城绍兴,特有的文化烙印会使你有这种感觉。

  “爱情名园———沈园,往东100米”。一块指示牌立在鲁迅故里的对面十字路口,指引外地人找寻“满城春色宫墙柳”名句的出处。倒是牌下,行色匆匆的当地人却熟视无睹。“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宋代大词人陆放翁赠与前妻唐琬的《钗头凤》刻在爱情名园沈园的残壁上,几乎每一对情侣都会在此留连不去,既惋惜前人的感情的曲折无奈,也珍惜今天可爱可恨的自由。

  闻名天下的兰亭,如今由竹林、晋服、曲水、鲜花、美酒、诗句混成。有人穿着运动鞋、T恤,拿着毛笔,就着宣纸,坐在小溪流水旁,身边的纸条标记着你坐的位置就是当年“王右军”(王羲之)的座位;眼前,是穿着晋服的少女在流溪水中洒花;耳边,是晋人的古乐;口里,是自溪中捞上的黄酒的余香。此情此刻,犹如书圣当年在《兰亭集序》中写出的盛景: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你再乏文才,也只能吟诗一首,以作应和。

  来到绍兴,不可不看绍剧折子戏,最佳位置当然是坐在东湖的乌蓬船中,嚼着茴香豆,呷着老酒,在恬静的湖面听着“咿咿呀呀”,加上船尾戴着乌毡帽的艄公嘴里偶尔飘来的几句绍兴话,鲁迅《社戏》里关于老旦、小旦、老生的趣事就会在脑海里不请自来。

  还有,周恩来故居、秋瑾故居、蔡元培故居、远古治水的大禹陵……绍兴仿佛就像是一瓶人文历史文化的陈酒,无论谁来品,都可以品出自己领悟的独特味道。漫步其中,俨然就是一次人文心旅。怪不得,许多学校都将这里作为素质教育的基地。其实,浮躁的现代人,不妨来此重温寒窗之书,荡涤一下心胸,极像广东人喝下一伏“清补凉”。
一品绍兴文化陈酒(组图)
  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茴香豆、乌蓬船、社戏……成为搜索绍兴的“关键词”,也让绍兴享有了鲁迅故里这张“名片”。
一品绍兴文化陈酒(组图)
  当地的学生参加在百草园里的公开课。亲临鲁迅成长的环境,对文学作品有更生动贴身的体验。
一品绍兴文化陈酒(组图)
  鲁迅故里,重现当年鲁迅早读的情形,而且可以让参加者一尝互动式的“三味早读”,体会十九世纪小学———三味书屋的情形。
一品绍兴文化陈酒(组图)
  在水道稠密的绍兴乡村,乡民们在临河的空地上搭起一个戏台,看戏的人呼朋唤友乘着乌蓬船聚到河边,欣赏着台上的演员施展演技……这一具有浓郁江南水乡特色的风情画,通过鲁迅笔下的描写传遍了全世界,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一品绍兴文化陈酒(组图)
  在当年书圣王羲之写下中国第一行书帖《兰亭集序》的地方,身穿晋代服饰的少女自雾中竹林冉冉走来,重现曲水流觞邀朋聚友的一幕。

  (侯颖/编制)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