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十个婆婆为何管不好一顿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11:50 云南日报

  去年,玉溪市虎某在某专卖店以350元钱买了两罐金装奶粉,开盖后发现奶粉生虫;绿春县一中学生发现购买的“花生奶”超期变质……据介绍,去年在消费投诉中,食品卫生占近25%。在58起重大疑难投诉中,致伤55人,其中,仅食物中毒致伤就达33人。食品卫生安全投诉案件数量的快速上升,一方面说明消费者维权意识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食品卫生安全形势的严峻。

  同时,2004年昆明市工商部门共立案调查涉嫌倒卖陈化粮的案件24件,暂扣、查封涉嫌陈化粮或劣质大米2000多吨;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卫生监督大队在县内查获一家在米线中违法添加“吊白块”、硫酸氢钠等有害物质的无证生产企业;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抽检的37件散装油抽样中,合格率仅为79.4%……

  在今年召开的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8个民主党派省委和省工商联提出了《关于让老百姓吃上放心油和保健食品的建议》的提案,提出:由于粮油生产质量控制工作薄弱,加工过程中违法违规、制假售假现象屡禁不止,陈化粮流入口粮市场的威胁存在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省粮油和保健食品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隐患,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从田间到市场,究竟有多少环节?从市场到餐桌,老百姓“吃”得放心吗?我们的食品安全到底存在多少隐患?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每一位关心餐桌安全的人们。

  4月6日至16日,由8个民主党派省委和省工商联以及省农业厅、工商局、质监局等单位组成的“放心粮油和保健食品调研组”深入昆明市的科研院所、生产基地、中转储存场所、商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对粮油和保健食品的生产、流通环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十个“婆婆”管餐桌

  不可否认,作为职能部门,农业、质监、卫生、工商、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在食品监管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部门管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农业投入品使用等;质监部门负责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监督执行情况;卫生部门负责食品生产经营资格及食品生产、消费场所等的监督管理;工商部门负责监督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标准的执行……从养殖到加工,再到市场流通,一种食品的监管至少涉及多个部门。这么多部门在管着“吃喝安全”,我们就可以对餐桌上的食品放心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参加本次调研的一位工作人员认为,多头管理、交叉管理是食品监管的“硬伤”。按理,这些职能部门应该通力合作,形成一个强大的监管链,共同为百姓的餐桌负责。但实际上,谁也说不清这条监管链的“空隙”有多大。在这些部门的后面,有食品标准、产品质量、食品卫生、农药管理等20部以上的法律法规,然而这些法与法之间相互协调性差,配套性差,由此带来的是执法主体不明,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高,甚至导致了管理的混乱。有收费的项目,大家争着管;安全问题出事了,谁都可以推卸责任。

  同时,名目繁多的食品安全标准,不但让众多的消费者摸不清头脑,也让不少企业困惑。在本次调研中,记者随机采访了不少市民,对于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QS”制度等,大部分人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专家指出,绿色也好,无公害也好,都是一种农产品安全标准。

  安全隐患源自何处

  从调研组的实地调研来看,目前我省食品安全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

  违法违规生产、制假卖假依然突出。去年11月,昆明市质监局查处了一批假冒伪劣食用植物油;今年2月,昆明市五华区工商局武成工商所挖出了一家生产×牌黑芝麻糊的黑厂……在非法利润的驱使下,一些企业违反食品卫生安全标准、违法使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现象屡禁不止,无证生产和经营粮油、保健食品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都严重威胁着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小作坊生产食品安全不容乐观。目前“小面条”、“小糕点”、“小油厂”等加工企业设备简陋、技术低下、卫生状况较差,产品没有检验,有的还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或企业名称进行生产。以安宁市为例,全市粮油制品生产企业及前店后厂小作坊共80家,其中只有7家取得生产许可证,其余均为无证经营。

  陈化粮非法流入口粮市场的威胁依然存在。据统计,仅是去年,昆明市工商部门就暂扣、查封涉嫌陈化粮或劣质大米2000多吨。由于陈化粮监控信息不畅,导致监管部门监管上的被动。加之对陈化粮的鉴定需要专业设备及技术才能进行,使查处陈化粮案件的成本过高,全面监控的难度大。

  散装食用植物油易受二次污染。一方面,受利益趋动,不法商贩制售低品质食用植物油或“地沟油”、“泔水油”以及掺杂现象难以杜绝。另一方面,由于散装食用植物油多是用槽车和大包装桶装车运输,到了一级市场卸油给大批发商,再到小批发商或单位食堂、餐馆,零售商再用自备容器买走食用植物油。反复使用的槽车、容器不清洗消毒,多次使用后,也会导致卫生安全出问题。

  保健食品广告存在违规。部分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夸大宣传,或暗示有其他未经批准的功能,误导消费者。同时,由于一些新型的保健食品还存在国家标准滞后的问题,导致一些生产者、经营者片面夸大保健食品的药理特性,欺骗误导消费者。此外,假冒卫生部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文号的现象屡有发生;一些药业公司、药品零售商店,未办理卫生许可证经营保健食品的现象较为突出。

  薄弱环节成软肋

  业内人士认为,我省食品安全监管在以下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薄弱环节:污染源头把关不严。自2002年以来,针对农残等超标问题,我省多次开展专项整治。但总体来看,污染源头的治理和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方面还存在把关不严,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地方性法规不完善,未认真执行农药和兽药禁用、限用的规定等问题。

  产品认证进展缓慢。到2003年上半年,全省只有13万亩蔬菜通过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认证,占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的2%。而且已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和绿色食品未出现市场效应。

  农业标准化工作滞后。由于机构、技术力量薄弱,有标不依、无标生产、无标上市的现象较为突出。

  农产品质检体系不健全。由于农产品检测机构分设在农业、卫生、商检和质监部门,职能交叉,多数情况下仅局限于土壤、肥料,以及传统的无机成分和某些营养成分的分析。而对关键营养成分、农药和兽药残留、动物疫病和转基因等成分的分析能力明显不足,使得食用农产品质量监控,以及建立市场准入急需的监测建设严重滞后。

  针对这些情况,专家和有关人士认为,应建立政府负责的管理制度,协调部门间的分工,加强市场监管,完善认证和监测体系,同时建立相应责任追究制;对食品安全中的突出问题,要集中进行整治;要加快认证步伐,提高认证新产品的社会公信力;制定规划,重点在蔬菜、水果、茶叶、畜禽肉、水产品等农产品中,选择产销量大的种类或品种,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加强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特别是天然源农药和生物农药的引进筛选,对有利于可持续性发展的新型农药,不断在无公害蔬菜产品中进行示范推广;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食品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兽药的相关知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要在蔬菜基地严格执行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及其他高毒、高残留农药的规定,从源头上堵住安全隐患。

  陈晓波 实习记者 刘萍(云南日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