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在南屏 张艺谋蒸煮“菊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17:38 外滩画报

  跟着电影去旅游

  南屏是张艺谋蒸煮《菊豆》的乡村,也是巩俐演艺生涯的又一个起点。这里今天仍然流淌出古老的历史,还有与之相 对应的悠闲生活。

  从张艺谋的成名作《红高粱》到《菊豆》、《十面埋伏》到正在拍摄的《千里走单骑
》,张艺谋在旅游业可以说是点 石成金。宁夏荒凉的镇北堡,是获得过多项国际大奖的《红高粱》的主要取景地。《红高粱》公映后,镇北堡也因此获得了极 大的旅游价值,每年游客多达几十万。

  目前,《菊豆》之于安徽南屏村,《大红灯笼高高挂》之于乔家大院,《英雄》之于四川九寨沟,《十面埋伏》之于 永川竹海,都已成为各地的旅游招牌。

  外滩记者 王杰/报道

  南屏离黟县县城约5公里,其实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

  十几年前,张艺谋踩点时相中了这里,然后就率剧组在这个有着祠堂和民居的村落里,泡了整整七个月。当他的《菊 豆》瓜熟蒂落、挥师撤退的时候,或许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将给这个偏僻的徽州村庄带来空前的机遇。

  随后的戛纳电影节,以“金熊奖”的名义把那个在南屏叶氏宗祠上演的伦理故事呈现在世界面前,从此,打量这里的 眼睛开始变得丰富多彩。

  之后,大导演陈凯歌、李安也追随到这里,留下了张国荣的无边《风月》,也开启了《卧虎藏龙》的序幕。

  众多影视大腕看重的,不仅是南屏纵横交错的72条深巷和300多幢明清民居,同时还有南屏最具特色的祠堂群。 是不管从哪个角度、哪个年代去打量这些遗存,或诠释遗存中包含的故事,世人仍然能够感受到不同的震撼。这,大概就是南 屏祠堂和古建筑非凡的魅力吧。

  南屏至今还保留着八座祠堂,南屏村叶氏、李氏和程氏三大姓,不断攀比,最后是叶氏占了主导地位,以至现在村里 只剩叶氏宗祠和支祠。

  属于全族的宗祠、属于某一分支的支祠和属于家庭的家祠分布在村前一条中轴线上。各自独立又相互呼应,结成一个 风格古雅的祠堂群落。

  但是如今前来的人,仍会不由自主地提到菊豆,提到菊豆演绎悲情故事的“杨家染坊”。染坊其实就是南屏叶氏宗祠 叙秩堂,就立在南屏村口不远处,是一座歇山重檐、端庄轩敞的古祠。

  叙秩堂比我见过的其他祠堂威武的地方是,它的大厅有80根硕大的木柱支撑着。张艺谋拍摄电影《菊豆》的主要场 地就是这里,张艺谋走后,这里至今仍保持着拍摄《菊豆》时的原貌。墙上张贴着《菊豆》剧照,张艺谋在祠堂挖的大池子还 在,祠堂中摆放着染布、晒布的台架、绞车、染池等,"老杨家染坊"的横匾也高悬在序秩堂大门上方。

  这些道具,是村里一个颇有见识的木匠做的。电影拍完后,木匠收拾好自己的工具,正式成了张家军里的一名道具师 。

  另外一个幸运儿是故事中的小天白。很巧,他也是南屏村的。据说小男孩的身世很可怜。他的母亲是一位聋哑人,父 亲忠厚老实,他老是受人欺负,看世界的目光都带着仇恨。足智多谋的张艺谋从他满眼的仇恨里感受到了震撼,于是请他来演 绎真实的人性,结局果然让人记忆深刻。现在,当时的小天白已经被其他导演带走,成了专业的演员。不知道已经成长为少年 的他,再回到这个自己命运转变的地方,会不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从前。

  我和其他游客一样,长久地徘徊在祠堂里,仿佛置身昏黄的染坊内,眼前是一片热气蒸腾,粗糙的棒槌起起落落,院 子里挂满了刚出染缸的染布,迎风飘扬。

  张艺谋把机会给了南屏,同时也给南屏留下了难以弥合的伤痛。叶氏的后人说,祖先留下的祠堂,原本是完整的,但 是张艺谋拍电影的时候,叶祠数百年前的地板被破坏了。他和摄制组的道具一起,亲手颠覆了一个遗存,又把它变成现代人需 要的道具。

  从这里看,供现代人拜谒的宗祠和古巷,难道仅仅供人们追寻和玩味?何尝不是一种道具,供怀着不同目的前来的游 人唏嘘感怀。

  叶氏祠堂里的牌位、楼外楼等,当初拍电影时都被维修过,然后就留了下来,现在人们看到的,仍旧是戏里的遗存。 故事里的杨家人物牌位,占据着叶氏先人留下的祠堂,不知叶氏的后人有没有考虑过这些。

  作为一个家族精神教化的圣殿,祠堂是他们从小学习和掌握做人规范,并沿袭各种礼节和思维的地方,却不知他的后 人如何宽容和放纵了张艺谋的任意作为。

  张艺谋走后,南屏自诩为中国的影视村,然后,又接待起一拨接着一拨的影视队伍和游人。可是,这些纷扰竟没有给 南屏带来任何的商业气息,村中古巷幽深,整个南屏依然是那么矜持和温宛的模样。让人百思不解。

  但是前来寻访的人,毕竟还是可以感受到一些变化。

  中轴线上有一个中西风格的祠堂,是南屏村惟一现存的家祠。祠堂已经风化和破落得不成样子。外面的镂空的水泥墙 ,已经呈灰褐色,而且斑驳陆离。

  家祠的主人是一个叶氏盐商,在国外做生意,因而造出了具有异域风格的祠堂。村里人告诉我说,这家祠堂外墙用的 水泥都是从国外高价运回的。水运千里迢迢,建造这个家祠的主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呢?今天已经不得而知。或许,他最 初的想法是想凸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以突破村里固有的祠堂模式。

  祠堂建成的时候,或许真的如他所预料的那样,曾经获得村里人啧啧的艳羡。但是风雨侵袭,所有的辉煌都会散去, 湮灭在岁月背后,无言地破败着。侥幸被人记起的,只能是想象中的繁华和荣耀。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