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金发美国女孩带着6个小“老外”到上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6日09:34 新华网

  20年前,一个瘦弱的金发美国女孩,第一次踏上上海,与一个中国女孩子结下深厚友谊;20年后,她重新来到这块土地,还“裹挟”来了她的一大家子,其中包括他们家那6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因为她要让他们感受中国的文化。她的中国名字有点“古旧”,叫屈思娣(Tracy),但她却是个能干聪颖的家庭主妇,把美国的活泼风格彻彻底底的带到了上海。

  上海的家 6个“莽撞”的洋娃娃

  一走进屈思娣在上海的家,就被吓了一跳:一个金发小女孩把手摊开,伸到笔者面前,掌心里赫然是一只碧绿的牛蛙眼睛。

  原来是7、8个外国孩子在屈思娣家上生物课,课程的内容是解剖牛蛙。来上课的除了屈思娣的孩子,还有几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年龄从7岁到16岁不等,在一起学同样的课程,有的孩子是妈妈陪着一起来的,屈思娣是他们的老师。

  屈思娣说,每个星期四会有35个孩子来上课,都是在沪的老外子女。他们这个小小的学校还有一个名字,叫做SALT,意思是“上海的学习者聚在一起”。屈思娣和6个孩子前年跟随做航空工程师的丈夫葛立夫来到上海。

  6个孩子,最大的叫葛义,16岁,他和15岁的弟弟伊扎克一起在交通大学学习汉语,其余几个孩子都在附近的小学读书,中文都已经说得很流利了。

  他们一大家子出行,总是蔚为壮观,引来路人驻足,老人们看见他们,就称赞她有个幸福的大家庭。屈思娣说,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孩子身上,但她并不觉得这是一个负担,因为孩子是天赐的礼物,和孩子在一起,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

  在中国人眼里,屈思娣的孩子都有些“横冲直撞”,尤其是最小的两个,喜欢在客厅里翻跟斗,但其实他们很独立,很懂事,在美国时,两个大孩子就会帮母亲管理农场,葛义一个人就养了100多只鸡。

  初识上海 曾被20多人围观

  屈思娣第一次来上海是在20年前。正值盛夏,刚走下飞机的舷梯,她就感到一阵热浪扑面而来,夹杂着下水道的各种气味,天没有下雨,她的头发却都湿了。1984年的上海灰蒙蒙的,大街上的人都穿着灰色或者蓝色的衣服。屈思娣说,20年后当她重新来到这里的时候,一切都变得色彩鲜亮,现在的上海是个时尚的大都市,到处是绿化,很像美国的芝加哥。

  那一年她刚满20岁,是伊利诺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学教育专业,来上海师范大学做暑期交流学生,她那个非常本土化、带有独特上海风味的中文名字,就是那时起的。

  来到中国之后,她立即被中国的文化深深地吸引了,美丽的园林建筑,友好热心的中国人……一切都与她出生的地方如此不同。那时刚刚改革开放不久,人们对她这样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女孩非常好奇,她走在大街上常常会有20多个人围着她看。

  难忘上海 那张画着美丽花边的信纸

  在上海师范大学学习汉语的时候,她和一个叫姜文的中国女孩结下了深深的友谊。姜文会用画画来教她汉语,会带着她从管理严格的女生宿舍偷偷溜出去,两个年轻女孩一起走遍上海的大街小巷。姜文的家人对屈思娣很好,每次她去姜文家,他们都会给她买很甜的西瓜。

  屈思娣说姜文有一个哥哥,一家四口挤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没有厨房,但是姜文对生活很满足,从来都不抱怨。两个人的宿舍只是一墙之隔,她们却仍然乐此不疲地互相写信。说到这里屈思娣找出了当初姜文写给她的信,虽然时隔20多年了,信还是保存得平平整整的,信纸边上空白的地方,姜文还用心地画上了花边。

  屈思娣离开上海后,她们一直互相写信,一直写了整整7年。20年后,她再次来到上海,第一件事就是回到上海师范大学,询问姜文的消息,但是没有人知道她的下落,说起这件事,屈思娣的脸上充满了遗憾。

  住在上海 我们从乡下搬到了大城市

  也许屈思娣真的和上海有不解之缘,2003年10月,葛立夫所在的公司把他派到上海工作,屈思娣和6个孩子跟随他一起来到了上海。

  上海是一座对外国人极其友好的城市。虽然刚来的时候,屈思娣遇到了一些诸如房子太小之类的麻烦,但是这些麻烦很快就解决了。

  屈思娣在上海遇到的中国人大多对她很好,尤其是她的保姆小潘,小潘的生活常识很丰富,就像姐姐一样照顾她,告诉她孩子生了病要及时去医院,不能像在美国的时候那样把小病不当一回事,但她有时也觉得小潘对天气变化之类的事情太当心了,而在美国孩子们冬天穿着单裤照样到处跑。

  上海对屈思娣一家来说很新鲜也很精彩,他们从家乡来到上海,既是从西方来到东方,也是从乡村来到城市,她很怕孩子回到美国后会觉得沉闷乏味。

  当然也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在美国他们有个农场,可以有许多户外活动,但是在这里孩子们没有活动的空间,所以总是看电视。

  她很希望将来能在西安这样的城市买一所房子,上海的房价太贵了,他们是买不起一所大房子的。

  再看上海 上海人变得更礼貌更矜持

  屈思娣说,和20年前相比,上海人对世界的了解丰富得多了,他们可以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一切,相比之下美国人要封闭得多,他们对美国以外的事情并不真正感兴趣,知道的也不多。

  但是屈思娣希望她的孩子能了解中国、喜欢中国,所以虽然在中国不会呆很久,但是她还是让孩子努力学习中文。他们很快会回到美国,但她希望她的孩子将来会来中国。

  她说,中国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比如说父母老了以后,孩子会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会花时间陪伴他们的父母,但在美国不是这样的,孩子们长大以后就离开父母,独自闯荡世界,父母常常要面临“空巢”。

  屈思娣说,比较前后20年,如果说上海还有什么变化的话,就是上海人不像从前那么淳朴,不像从前那么好奇,什么都喜欢问,也不像从前那么敞开心扉了,人和人之间有了礼貌,但也有了距离感。(作者/丁宇岚)(来源:新闻晚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