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我市市、县二级财政出资为花甲农民计生户养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00:51 大连晚报
我市市、县二级财政出资为花甲农民计生户养老
  我市市、县二级财政出资为花甲农民计生户养老,目前已有5982人拿到了奖励扶助金,一农民高兴地说“用这笔钱养老比养个儿子还强”引言 去年12月,大连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暨奖励扶助金首发大会正式启动。但从去年7月1日起,部分年龄满60周岁的农民计生户,已经开始享受每人每年600元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了。 从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大连市共少生人口200万人,计生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如今30年过去了,对于当时为计划生育作出贡献的广大群众,党和政府始终没有忘记,尤其是对有着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观念的农民。大连市政府在财政不宽裕的情况下,由市、县二级财政各负担50%出资为农民计生户实施奖励扶助。截至目前,政府已拿出300余万元对5982名农民计生户实施了奖励扶助。 6月13日,记者前往瓦房店、普兰店部分乡镇,走进最基层的村级农民计生户家庭,看一看这600元奖励扶助金究竟给农民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

  “拿到这笔钱,从此心里踏实了!”

  在瓦房店市太阳升乡榆树房村,段德顺一家可谓“远近闻名”。段德顺今年67岁,40年前,他的前妻在生女儿段云鹏时因难产撒手人寰。段云鹏1岁时,村里的姑娘刘宝珍走进了这个家,给小云鹏当起了后妈。 “爱女如命”的段德顺与妻子刘宝珍商量,不想再要第二个孩子了,通情达理的刘宝珍同意了。可就在1987年,一场飞来横祸却使这家人陷入了绝望之中。 当时,段云鹏已经长成大姑娘了,不仅容貌出众,还是一个裁缝好手。就在女儿举行婚礼的前一天,女儿和对象在道边说话时,一辆飞驶的摩托车将段云鹏带出了十几米远。段云鹏受到严重的脑外伤住进了医院,失忆近1年。女婿“走”了,家里的钱花光了。面对不幸的女儿,段德顺夫妇哭得撕心裂肺。

  原本就没有儿子,本指望女儿养老送终,谁料想飞来横祸,段德顺心里空荡荡的。随后的日子里,女儿的病情时好时坏,一时清醒一时糊涂,人也完全变了样。直到1997年,女儿才又结婚,并生下一个女孩。 6月13日,当记者走进段家时,段德顺告诉记者,去年他和老伴分别领到了半年300元的奖励金。谈到今后两人每年都能拿到1200元的奖励金,段德顺眼睛一亮。他说:“我家里有8亩地,一年能打4000公斤粮食。除去化肥、种子、牛租等费用,我一年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这奖励的1200元相当于我一年的收入,真是做梦也没想到,老了老了的,政府还给了我们‘养老金’。”如今也已66岁的刘宝珍说:“年岁越来越大,起初我这心里真是没底。现在有了‘养老金’,心里就踏实多了。”

  退了二胎指标领了“光荣证”

  在普兰店夹河镇的双泉寺村,71岁的老汉张树智只有一个孩子,理所当然地享受到了奖励政策。儿子张庆胜已经有了一个女儿,儿媳张允英想再要一个孩子,所以领了二胎指标。可张庆胜却认为,如今女儿和儿子都一样,不想再要孩子,夫妻俩各执己见。去年底,儿媳张允英陪老公公张树智到邮局领了半年300元的奖励金后,想法转变了。心想,虽然今年39岁的她离60岁领奖励金的年龄还早,却能感觉到奖励金带来的老有所依的塌实。今年初,她到村计生办退掉了握在手中好几年的二胎指标,领回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据了解,自奖励扶助政策实施以来,瓦房店、普兰店农村农民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数量超过了近几年的总和。瓦房店计生局的统计数字表明,扶助政策实施以来,共办理了4000余个“光荣证”,退二胎指标的有100余户。仅太阳升乡,领取“光荣证”的人数,从前年的30个增加到今年的800多个。普兰店计生干部介绍,以前大家都在观望,手里掐着二胎指标,看情况而定。而如今,有了光荣证才能享受奖励扶助金,所以,许多处于矛盾中的夫妻,干脆退了二胎指标,领了光荣证。

  “用这笔钱养老比养个儿子还强”

  普兰店皮口镇城关社区邹屯的方继国今年61岁。去年11月,刚满60周岁的他享受了两个月的奖励金。在农村像他这个年龄的老人多是两三个孩子,可他就要了一个孩子。今年24岁的儿子在河南当兵,如今已考上了大学。方继国的妻子比他小10多岁,是个残肢人,现在邹屯的残疾人福利厂工作,一个月有300余元的收入。方继国家只有一亩多地,粮食也就仅够自己家人平时糊口。方继国说,如今年纪大了,也没有一技之长,找个活儿也困难,所以在家里把家料理好了就行。儿子现在在外地,以后娶妻生子不知是什么情形,也没想着指望什么。原来只是稀里糊涂地过日子,解决温饱就行,去年领到100元的奖励金,虽说当时拿到手的钱不多,但今后的日子却有了保障。他说:“用这笔钱养老比养个儿子还强。不用张嘴向孩子要钱,自己拿存折就去银行领了,那感觉还真不一样。”

  此次采访,记者深切地感受到,被采访几户农民计生户的情况虽有所不同,但他们是广大农民计生户家庭的缩影。600元钱对城里人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对于农民贫困户来讲,却成了大部分人的养老保障,真正解决了他们“养儿防老”的后顾之忧。图片说明:段德顺一家人拿到奖励扶助金存折爱不释手。

  作者:文/图 本报记者 陆彤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