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中名师17日答疑数学英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08:44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报道】 昨天,中华中学的骈小荣老师和沈翠华老师在本报接听“中考答疑热线”,分别为考生和家长解答语文、政治方面的问题(内容附后)。今天的答疑老师是南京一中施工生和黄侃老师。

  语 文

  骈小荣中华中学初三教研组长

  问:离考试还有三四天了,语文应该如何复习?

  答:

  语文知识分散于六册书本,范围很广,这时可以复习一些容易抓得住分的内容,如字词(在中考语文卷中占4分)、默写(最少占10分)、文言文,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尽量将课本中不带星号的课文搞透。默写题一般出自课本中的50篇必背篇目,要将它们背熟、默熟,不要将字词写错。作文的复习,在考前可以找一些优秀范文来看。

  问:如何复习文言文?

  答:

  中考考两篇文言文,一般一篇出自课文,一篇来自课外,即使是课外的文言文,其“根”也来自书本。因此要把书本上的16篇文言文搞透。初二、初三学的文言课文是复习的重点。复习时,要将加点字的解释弄清楚,书下注释详尽的字词要重点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也要在考前多看几遍。

  问:现代文阅读理解如何复习?在考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

  中考的阅读题一般会选择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各一篇,考前一般不用复习。但要将问题的概念搞清楚,什么是“说明方法”、“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论证方法”,应该从哪个方面来做答。因审题错误而失分是非常可惜的。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紧扣所问,不能“一厢情愿”地做答。

  问:考前如何准备作文?考试时写作文要注意什么?

  答:

  可以找一些获奖作文来读,最好记叙、议论类的文章各找一两篇,好好研究一下,看它的文章模式,如何开头、如何展开、如何结尾,遇到一些好词好句可以默记下来。考前准备一下对考试会很有帮助。写考场作文时,千万不要追求形式花样,有的学生写剧本、日记,阅卷时可能会出现有的老师觉得很好,有的老师觉得很差的现象,对得分产生影响,因此尽量不要冒险。另外,文体一定要符合要求,记叙文就是记叙文的样子,议论文就是议论文的格式。但考生可以在选材、构思、语言上出一些彩。起个吸引人,又符合文章主题的好题目,恰当地选择素材,写一个好开头,再加进一点文采,用些修辞,用准形容词和动词,这样写出的一篇文章就很不错的。一类作文一般好在对文题有独特、深刻的认识。拿到题目,一下子想到的东西不要写,稍微想一下想到的东西也不要写,一般是“大路货”,费点脑筋想出的东西写出来会有新鲜感。

  政 治

  沈翠华 中华中学初三教研组长

  问:这几天放假在家应如何复习?

  答:

  可以中考指导用书为依据,对应课本做好这几天的复习。还要用好《时事》应对中考,结合2004年-2005年重大热点问题,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解决“三农”问题;依法遏制“台独”,维护祖国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教兴国自主创新振兴中华;和谐南京,和谐校园,你我共创;诚信做人的基础,城市的名片;创建文明城市,迎接十运盛会。

  问:如何做好选择题?

  答:

  首先要明确题目的要求和答题方向,特别要注意关键词和中心词,这是解题的基础。其次要看题肢的观点正确与否,再与题干的要求联系起来,决定取舍。实际答题时可采用“四个排除”法。一排误,即排除观点错误或部分观点错误的题肢。二排异,即排除与题干规定性无关的题肢。三排乱,即排除与题干相关,但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的题肢。四排颠倒,即要排除与题干变相重复或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

  问:做材料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答:

  做这类题时首先要审清题意,一是审材料,仔细阅读,抓住关键词;二是审问题,弄清题目所提的问题,明确答题要求。接下来应回归教材,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就可以把从材料和问题中获得的有效信息和教材知识联系起来,找出相关的知识点,为组织答案打好基础。 实习记者郝也 金陵晚报记者刘家智

  热线电话:84686515

  (编辑 丹妮)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